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18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它包括:板本体;辊轴承载腔,所述辊轴承载腔有多组且间隔开设在所述板本体的表面上;每组所述辊轴承载腔包括轴杆承载部以及隔断所述轴杆承载部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承载部;凸块,所述凸块形成在所述板本体的表面上且位于多个所述轴杆承载部的两侧,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轴杆承载部一一对应且作倒角的多个避让槽。这样在用治具或手动放轴杆时,就算轴杆没有放到位,也会借助于倒角自动滚进模具,这样在模具组装时不会有压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
本技术属于模具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防呆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
技术介绍
消费类电子产品除了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等相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外;还包括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手机、打印机、POS机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辊轴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常规零部件,其制备通常是将轴杆放入模具并经模压形成橡胶套。现有的下模表面通常是水平的,通常选择在下模表面增加定位柱和定位条以对轴杆的两端进行限位;但是轴杆通过治具或手动放进模具时还是会发生没有放到位的情况,造成模具的压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它包括:板本体;辊轴承载腔,所述辊轴承载腔有多组且间隔开设在所述板本体的表面上;每组所述辊轴承载腔包括轴杆承载部以及隔断所述轴杆承载部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承载部;凸块,所述凸块形成在所述板本体的表面上且位于多个所述轴杆承载部的两侧,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轴杆承载部一一对应且作倒角的多个避让槽。优化地,它还包括相连通的溢流槽组和多道容置槽,所述溢流槽组包括开设于所述板本体表面上且设置于同组所述滚轮承载部两侧的多道第一溢流槽、开设于所述板本体表面上且设置于所述滚轮承载部另两侧的多道第二溢流槽以及与最外侧所述第一溢流槽相连通且与其相垂直的多道外溢流槽;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板本体表面上且与所述轴杆承载部相垂直,其穿过多根所述轴杆承载部且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溢流槽相连通。优化地,它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板本体周面上的多个限位机构,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由所述板本体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豁口部以及由所述板本体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与所述豁口部一一对应的限位槽。优化地,它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板本体四角处的定位孔以及开设于所述板本体表面上且与所述定位孔相邻设置的定位凹槽。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通过在具有辊轴承载腔的板本体上设置特定结构的凸块并作倒角,这样在用治具或手动放轴杆时,就算轴杆没有放到位,也会借助于倒角自动滚进模具,这样在模具组装时不会有压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的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主要包括板本体1、辊轴承载腔2和凸块5等。其中,辊轴承载腔2有多组(每组辊轴承载腔2用于放置一根辊轴9),它们间隔开设在板本体的表面上(与上模相向的表面上,下同);每组辊轴承载腔2包括轴杆承载部21以及隔断轴杆承载部21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承载部22(多个滚轮承载部22以及轴杆承载部21均同心设置)。凸块5形成在板本体1的表面上,而位于多个轴杆承载部21的两侧,其上开设有与轴杆承载部21一一对应且作倒角的多个避让槽51(即凸块5有两块,它们与多个轴杆承载部21的两端部相对应),用于承接轴杆并利用倒角使其自动滚进模具的辊轴承载腔2。在本实施例中,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还包括开设在板本体1表面上且相连通的溢流槽组4和多道容置槽3,该溢流槽组4包括开设在板本体1表面上且设置于同组滚轮承载部22两侧的多道第一溢流槽42(相邻的两组滚轮承载部22之间设有一道第一溢流槽42)、开设在板本体1表面上且设置在滚轮承载部22另两侧的多道第二溢流槽41(第二溢流槽41和第一溢流槽42相互垂直)以及与最外侧两道第一溢流槽42相连通且与其相垂直的多道外溢流槽43(本申请中,多道外溢流槽43排列成两组而分别位于最外侧第一溢流槽42的外侧,并延伸至板本体1的周面上)。容置槽3开设在板本体1表面上且与轴杆承载部21相垂直,其穿过多根轴杆承载部21且与最外侧的第一溢流槽42相连通。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还包括开设在板本体1周面上的多个限位机构6,每个限位机构6包括由板本体1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豁口部61(豁口部61的厚度小于板本体1的厚度)以及由板本体1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与豁口部61一一对应的限位槽62(豁口部61和限位槽62的厚度之和等于板本体1的厚度)。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还包括开设在板本体1四角处的定位孔8以及开设在板本体1表面上且与定位孔8相邻设置的定位凹槽7,用于与上模对应的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实现模具的装配和精确定位。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板本体(1);/n辊轴承载腔(2),所述辊轴承载腔(2)有多组且间隔开设在所述板本体(1)的表面上;每组所述辊轴承载腔(2)包括轴杆承载部(21)以及隔断所述轴杆承载部(21)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承载部(22);/n凸块(5),所述凸块(5)形成在所述板本体(1)的表面上且位于多个所述轴杆承载部(21)的两侧,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轴杆承载部(21)一一对应且作倒角的多个避让槽(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板本体(1);
辊轴承载腔(2),所述辊轴承载腔(2)有多组且间隔开设在所述板本体(1)的表面上;每组所述辊轴承载腔(2)包括轴杆承载部(21)以及隔断所述轴杆承载部(21)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滚轮承载部(22);
凸块(5),所述凸块(5)形成在所述板本体(1)的表面上且位于多个所述轴杆承载部(21)的两侧,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轴杆承载部(21)一一对应且作倒角的多个避让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轴成型用防呆下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相连通的溢流槽组(4)和多道容置槽(3),所述溢流槽组(4)包括开设于所述板本体(1)表面上且设置于同组所述滚轮承载部(22)两侧的多道第一溢流槽(42)、开设于所述板本体(1)表面上且设置于所述滚轮承载部(22)另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铁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达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