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山岭专利>正文

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97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管,散热单元管,隔板和介质进、出口。散热单元管并列置于上、下联箱管之间,并与上、下联箱管相连通,隔板置于下联箱管内,介质进、出口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散热器,传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在散热器的下部,因此可以满足室内供热支管敷设地面连接的需要,而且不影响散热器的热工性能,散热器承压高,水阻力小,安装维修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属工业及民用建筑中以热水或蒸气为热媒的采暖设备
本技术设计的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管,散热单元管,隔板和介质进、出口。散热单元管并列置于上、下联箱管之间,并与上、下联箱管相连通,隔板置于下联箱管内,介质进、出口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本技术设计的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传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在散热器的下部,因此可以满足室内供热支管敷设地面连接的需要,而且不影响散热器的热工性能,散热器承压高,水阻力小,安装维修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中,1是上联箱管,2是散热单元管,3是下联箱管,4是介质隔板,5是介质进口,6是介质出口。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介质隔板4在下联箱3内的第二个散热单元管位置处,进出口5、6的端口设有内丝套管,便于与外接供热支管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从进口5输入传热介质,由于隔板4的作用,使介质通过相邻两根散热单元管2进入上联箱1,然后通过其它散热单元管后回到下联箱3,再经出口6回至供热支管。由此构成散热器传热介质的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管,散热单元管,隔板和介质进、出口;所述的散热单元管并列置于上、下联箱管之间,并与上、下联箱管相连通,隔板置于下联箱管内,介质进、出口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管,散热单元管,隔板和介质进、出口。散热单元管并列置于上、下联箱管之间,并与上、下联箱管相连通,隔板置于下联箱管内,介质进、出口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本技术设计的散热器,传热介质的进、出口分别设在散热器的下部,因此可以满足室内供热支管敷设地面连接的需要,而且不影响散热器的热工性能,散热器承压高,水阻力小,安装维修十分方便。文档编号F28D1/04GK2535746SQ02233388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范山岭, 孙庆权 申请人:范山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热介质下进下出的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管,散热单元管,隔板和介质进、出口;所述的散热单元管并列置于上、下联箱管之间,并与上、下联箱管相连通,隔板置于下联箱管内,介质进、出口分别位于隔板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山岭孙庆权
申请(专利权)人:范山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