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德武专利>正文

便携式可变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56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可变形热管由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和连接热管组成。变形热管采用管壳-金属网-密绕弹簧三层结构,利用密绕弹簧支撑金属网和管壳保证变形过程中截面椭圆度不变,密绕弹簧支撑金属网紧贴管壳内壁,利于相变液的回流和蒸发。连接热管为空心套管结构,变形热管的集热端和散热端可插入其中并分别与连接热管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接力式热能传递。(*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能传导装置,具体是一套可以随意变形组合以适应不同安装需要 的热管。
技术介绍
热管是利用液体及其蒸汽在真空容器内反复相变以实现高效热能传导的装置。1942年 美国工程师Gaugler从理论上提出了热管设想;1963年美国科学家Grover在Los Alamos实 验室首次完成热管制作。数十年来热管技术在宇航、军事、工业、交通、机械、及电子技术 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热工仪表的防冻防凝以及随机需要冷热交换的工况场合却是 空白,原因在于标准规格的热管难以适应各异的位置要求,同时热管传热距离受到横截面积 的限制,而为每一处应用定制热管又大大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可随意变形并相互组合的热管,从而实现标准化热管生产 与具体应用的统一,打破固定场所、固定设备、固定热管的僵局。本技术由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和连接热管两类部件组成变形热管由外到内分为三层管壳、金属网、密绕弹簧。密绕弹簧的作用是在变形过程 中支撑管壳和金属网,确保变形时横截面的椭圆度基本保持不变。连接热管是空心套管结构,当上级热管散热端与下级热管集热端分别由两头插入同一支 连接热管后,郎可实现接力式热能传递。附图说明图1:变形热管剖面图 1:退火紫铜管 2:金属网 图2:变形热管剖面图 1:螺纹管 2:金属网 图3:变形热管组装图 1:螺纹管 2:金属网 图4:连接热管剖面图1:管壳 2:金属网 3:热管封头图5:组合示意图1:变形热管 2:连接热管 3:连接螺杆3:3:3:密绕弹簧 4:热管封头4:热管封头 5:平直不锈钢管 4:热管封头 5:平直不锈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歩说明本技术 本技术由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图1图2图3)和连接热管(图4)两类部件组成变形热管由外到内分为三层管壳1采用退火紫铜管(图1-1)或不锈钢螺纹管(图2-1)制成。当管壳主体采用螺纹管时,集热端与散热端可焊接平直不锈钢管作为管壳(图2-5)以方便与连接热管的组合。 当管壳采用退火紫铜管时,其退火温度范围在450 600摄氏度。金属网2材质为紫铜(图1-2)或不锈钢(图2-2)。相变液在金属网上的毛细作用促进 变形管腔中相变液的回流。密绕弹簧3的作用是支撑管壳1和金属网2,确保变形时横截面的椭圆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制作过程首先将金属网2缠绕在密绕弹簧3上,然后两者同时插入薄壁金 属管1中,充入有效容积10% 30%的相变液,排净剩余空气并密封。连接热管(图4)是空心套管结构,套管中衬有金属网2并充有10% 30%有效容积的相 变液,排净剩余空气后密封。连接热管内径恰好可供变形热管集热端和散热端插入,三者严 密接触,就实现了接力式热能传递(图5)。以连接螺杆3固定两者末端,外面缠以保温材料 以防止中途热散失。权利要求1. 便携式可变形热管包括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和连接热管两类部件,其特征在于变形 热管的集热端和散热端既可直接接触热源和供热点实现热能直接传递,也可插入连接热管 并与之严密接触以实现热能接力传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热管其特征在于利用密绕弹簧支撑金属网和管壳。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热管其特征在于采用空心套管结构,套管夹层充有相变液并抽 真空,其内壁可与变形热管集热端和散热端的外壁紧密接触。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可变形热管由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和连接热管组成。变形热管采用管壳—金属网—密绕弹簧三层结构,利用密绕弹簧支撑金属网和管壳保证变形过程中截面椭圆度不变,密绕弹簧支撑金属网紧贴管壳内壁,利于相变液的回流和蒸发。连接热管为空心套管结构,变形热管的集热端和散热端可插入其中并分别与连接热管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接力式热能传递。文档编号F28D15/02GK201037739SQ200720010730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德武 申请人:陈德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可变形热管包括一系列标准长度的变形热管和连接热管两类部件,其特征在于变形热管的集热端和散热端既可直接接触热源和供热点实现热能直接传递,也可插入连接热管并与之严密接触以实现热能接力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武
申请(专利权)人:陈德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