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19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包括预应力钢棒、缓粘结剂、护套,缓粘结剂包括主体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改性填料,改性填料的改性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固化剂为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物。缓粘结剂采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对填料进行改性改善填料在主体树脂中的浸润性和分散性,同时改性的填料上的环氧基与固化剂上的胺基反应进一步提高填料与主体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弯曲强度;采用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固化剂,能够改善缓粘结剂的耐高温高湿性能和耐高低温交变性能。还发现改性填料与复配的固化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调节二者的用量有助于提高缓粘结剂的热变形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从施工方便和传力机制合理的角度出发,在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即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通过缓粘结剂的固化实现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从无粘结逐渐过渡到有粘结的一种预应力形式,固化后的缓粘结剂是传力机制的关键环节,其性能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缓粘结剂的主体树脂是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建筑结构胶常用树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固化后具有较强的内聚强度,刚性强、韧性差,导致弯曲强度较低,受较强弯曲应力易产生银纹、裂纹,进而引发裂纹、裂缝,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对缓粘结剂增强,提高韧性的方法常用的是添加填料,如专利CN201510187551.8公开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用缓凝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缓凝粘合剂具有以下组成:环氧树脂30-35重量份、聚酰胺树脂0.5-2重量份、有机油脂1-8重量份、N,N-二甲基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包括预应力钢棒、缓粘结剂、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剂包括主体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改性填料,所述改性填料的改性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所述固化剂为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包括预应力钢棒、缓粘结剂、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剂包括主体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改性填料,所述改性填料的改性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所述固化剂为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的复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粘结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0份主体树脂、15-40份固化剂、5-15份稀释剂、30-80份改性填料,所述改性填料的改性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所述固化剂为含氟聚酰胺和低分子量聚酰胺按照质量比为1-3:1的复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填料的用量为40-50份,所述固化剂的用量为20-3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环氧己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己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填料选自石英粉、碳酸钙、水泥、硅灰石、膨润土、硅微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料的粒径为20-6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填料采用干法改性工艺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填料加至改性设备中预热干燥,再降温,并保持恒温,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氨水;
S2.将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喷洒至填料表面,提高转速搅拌至均匀,最后停止搅拌、冷却即得改性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李青张鹏杜彦凯张喆陈彬毅支超刘鲁艾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鹏旭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