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19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结构包括混凝土斜柱体,所述混凝土斜柱体包括钢筋骨架及沿所述钢筋骨架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多个预应力筋束,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布设于所述钢筋骨架内侧且沿所述钢筋骨架倾斜的两侧边纵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分别由多个预应力筋构成;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的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浇筑孔和通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预应力筋使混凝土斜柱极大地提高其承载力,更好地发挥斜柱中混凝土的性能,同时相对型钢混凝土斜柱减少用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中对建筑造型的不断追求,建筑结构中将不断涌现各种异形形状的混凝土构件。斜柱作为一种常见的造型构件,通过不同的设计实现建筑的外形以及柱本身外形的变化。在斜柱以及建筑设计演变中,斜柱截面尺寸不断变小,影响其承载能力,但建筑布置中同时对大跨度空间追求下,斜柱截面尺寸作为建筑支承构件难以平衡造型与受力计算之间的矛盾。大型场馆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钢作为屋盖,支撑屋盖所用的独立结构柱为钢筋混凝土斜柱。由于斜柱中心在柱顶与柱脚发生偏移,斜柱本质使得其无法更好的发挥混凝土的轴心受力,难以承载较大的荷载。目前大多数建筑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斜柱提高其承载力,但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常常发现其型钢柱芯与钢筋冲突,安装过程困难,难以保证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其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承载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包括:混凝土斜柱体,所述混凝土斜柱体包括钢筋骨架及沿所述钢筋骨架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多个预应力筋束,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布设于所述钢筋骨架内侧且沿所述钢筋骨架倾斜的两侧边纵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分别由多个预应力筋构成;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的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浇筑孔和通气孔;灌浆层,所述顶板的底部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的顶端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浇筑有所述灌浆层。可选地,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为埋设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下层结构中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分别配套连接有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的第一螺旋筋、第一承压垫板和挤压锚具,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顶端为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柱顶的张拉端,所述张拉端分别配套连接有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束上的第二螺旋筋、第二承压垫板和多孔锚具,所述多孔锚具埋设于所述灌浆层内。可选地,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两侧设置的所述预应力筋束数量相同且位置对称,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与地面形成锐角的一侧的每束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筋数量少于与地面形成钝角的一侧的每束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筋数量。以及,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作混凝土斜柱的下层结构时预埋柱脚纵筋和预应力筋及所述预应力筋的固定端;步骤二、安装所述混凝土斜柱与地面呈锐角一侧的模板及模板斜撑;步骤三、在所述柱脚纵筋上安装上部纵筋并对所述上部纵筋进行箍筋绑扎形成所述混凝土斜柱的钢筋骨架,同时向上拉紧所述预应力筋并将所述预应力筋固定于所述钢筋骨架上;步骤四、在所述钢筋骨架的顶端安装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底部与所述钢筋骨架顶端之间形成有与预留间隙的顶板;步骤五、安装所述混凝土斜柱余下各侧的模板及模板斜撑;步骤六、在四面所述模板形成的模板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步骤七、在所述混凝土斜柱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在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安装预应力锚具进行张拉并切断上端外露的预应力筋段;步骤八、在所述柱顶埋件的顶板底部与所述钢筋骨架的顶端之间的预留间隙内浇筑灌浆层。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五中,分别包括以下步骤:在地面上安装供所述模板斜撑底部安装的多个支墩;在所述模板内侧表面进行清理并涂刷脱模剂;安装所述模板;调整所述模板斜撑的长度,将所述模板及对应的所述模板斜撑的顶部连接固定;在同侧的所述模板斜撑之间安装连接杆。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三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柱脚纵筋上端安装上部纵筋;沿所述混凝土斜柱的四周搭设操作架;在所述操作架对应每排所述上部纵筋相应的标高位置安装一定位钢管;在所述定位钢管的辅助定位作用下,调整所述上部纵筋的安装位置;将所述箍筋从所述上部纵筋的上端套入对所述上部纵筋从下至上依次进行绑扎形成所述钢筋骨架;向上拉紧所述预应力筋并在所述预应力筋位于所述钢筋骨架顶端处安装承压垫板,并将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钢筋骨架进行绑扎固定。可选地,所述模板上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个放料口,在所述步骤六中,包括以下步骤:在四面所述模板的底部外圈浇筑水泥砂浆;在所述钢筋骨架中插设内部设有振捣棒的一波纹管,提升所述振捣棒的同时提升所述波纹管;利用所述波纹管作为串筒并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多个所述放料口向所述模板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至所述放料口高度时封堵所述放料口直至浇筑至所述钢管骨架的顶端。可选地,在所述步骤六实施之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时,将除与地面呈锐角一侧的所述模板以外的所述模板拆除,并对所述混凝土斜柱进行养护,再实施步骤七和步骤八,最后拆除余下一侧的所述模板。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增加预应力筋使混凝土斜柱极大地提高其承载力,更好地发挥斜柱中混凝土的性能,同时相对型钢混凝土斜柱减少用钢量。2、本专利技术中施工方法采用支撑体系合理,操作简单。3、在混凝土斜柱内钢筋密集、施工内容多的情况下,可做到钢筋定位精准,确保混凝土斜柱内各构件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筑顺利实施,确保斜柱观感质量良好,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步骤五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步骤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步骤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定位箍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簸箕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凝土斜柱体,所述混凝土斜柱体包括钢筋骨架及沿所述钢筋骨架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n多个预应力筋束,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布设于所述钢筋骨架内侧且沿所述钢筋骨架倾斜的两侧边纵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分别由多个预应力筋构成;/n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的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浇筑孔和通气孔;/n灌浆层,所述顶板的底部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的顶端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浇筑有所述灌浆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斜柱体,所述混凝土斜柱体包括钢筋骨架及沿所述钢筋骨架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
多个预应力筋束,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布设于所述钢筋骨架内侧且沿所述钢筋骨架倾斜的两侧边纵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分别由多个预应力筋构成;
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的安装件以及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浇筑孔和通气孔;
灌浆层,所述顶板的底部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的顶端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浇筑有所述灌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为埋设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下层结构中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分别配套连接有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的第一螺旋筋、第一承压垫板和挤压锚具,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顶端为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柱顶的张拉端,所述张拉端分别配套连接有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束上的第二螺旋筋、第二承压垫板和多孔锚具,所述多孔锚具埋设于所述灌浆层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两侧设置的所述预应力筋束数量相同且位置对称,所述混凝土斜柱体与地面形成锐角的一侧的每束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筋数量少于与地面形成钝角的一侧的每束所述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筋数量。


4.一种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作混凝土斜柱的下层结构时预埋柱脚纵筋和预应力筋及所述预应力筋的固定端;
步骤二、安装所述混凝土斜柱与地面呈锐角一侧的模板及模板斜撑;
步骤三、在所述柱脚纵筋上安装上部纵筋并对所述上部纵筋进行箍筋绑扎形成所述混凝土斜柱的钢筋骨架,同时向上拉紧所述预应力筋并将所述预应力筋固定于所述钢筋骨架上;
步骤四、在所述钢筋骨架的顶端安装柱顶埋件,所述柱顶埋件包括底部与所述钢筋骨架顶端之间形成有与预留间隙的顶板;
步骤五、安装所述混凝土斜柱余下各侧的模板及模板斜撑;
步骤六、在四面所述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建文区建峰王朝龙钟恩吕家杰郑少星夏天梁思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