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7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要柱体,所述主要柱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预埋有钢筋笼架,所述主要柱体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预埋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主要柱体的两端。这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具有提高运输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
技术介绍
承重柱是一种应用于建筑中,将本身自重以及各种外力传递至地基的结构件。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承重柱,参照图1,其包括主要柱体1,主要柱体1的内部预埋设置有钢筋笼架2,钢筋笼架2沿主要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种承重柱浇注完成后直接运输至现场进行搭建,但是由于主要柱体为实心的结构,因此该现有技术的整体质量较重,这样,便减少了卡车在载重量之内装载有主要柱体的数量,从而影响了运输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具有提高运输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包括主要柱体,所述主要柱体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预埋有钢筋笼架,所述主要柱体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预埋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主要柱体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为中空的结构,主要柱体在预埋钢管之后,其浇筑主要柱体所使用的混凝土将大量减少,这样主要柱体的重量将会得到降低,从而使得同一辆卡车在载重范围内,装载更多的主要柱体,从而缩短全部主要柱体的运输至施工现场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运输效率。进一步的,所述主要柱体上的减重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主要柱体内的钢管设置有与减重孔相对应的若干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钢管的设置,使得主要柱体能够同时受到多根钢管的减重作用,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全部主要柱体运输的工期,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运输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钢管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相邻钢管的外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的设置,使得多根钢管连接成为一体,这样便能避免主要柱体浇筑时多根钢管受到混凝土的冲击而产生的位移,因此提高了浇筑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减重孔和钢管设置于钢筋笼架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钢管之间的距离将会得到缩减,这样便能降低连接柱的长度,从而降低连接柱的生产成本,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经济性。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软塞,所述弹性软塞伸出钢管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软塞的设置,避免了流动的混凝土从钢管的两端流入而增加主要柱体的重量,因此给钢管减轻主要柱体的重量提供了保障。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软塞远离限位块的端部直径小于弹性软塞靠近限位块的端部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软塞的外侧壁呈锥向设置,这样便能给弹性软塞嵌设于钢管上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弹性软塞的安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软塞上设置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块,所述拉动杆远离压紧块的一端弹性软塞远离限位块的一端插入并贯穿弹性软塞,所述拉动杆伸出弹性软塞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杆的设置,给操作人员提供了取下弹性软塞的着力点,从而加快了弹性软塞的拆除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软塞背离限位块的一端开设有供压紧块嵌设的压紧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孔的设置,降低了压紧块与锁紧环之间弹性软塞的受压厚度,从而降低了弹性软塞的变形程度,因此避免了弹性软塞变形程度过大而导致无法嵌设入钢管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拉动杆伸出弹性软塞的一端套设有柔性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套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持握拉动杆伸出弹性软塞的端部时,其手部的触感更为柔软,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取下弹性软塞时的舒适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钢管的设置,减少了浇筑主要柱体时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主要柱体的重量,这样同一辆卡车在载重范围内,便能装载更多的主要柱体,因此缩短了全部主要柱体的运输至施工现场所消耗的时间,所以提高了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柱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主要柱体;11、减重孔;2、钢筋笼架;3、钢管;31、连接柱;4、弹性软塞;41、限位块;42、压紧孔;5、拉动杆;51、压紧块;6、锁紧环;7、柔性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如图2所示,包括主要柱体1,主要柱体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预埋有钢筋笼架2。主要柱体1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减重孔11,减重孔11内预埋设置有钢管3,钢管3的两端分别伸出主要柱体1的两端,以防止浇筑时混凝土将钢管3封闭。钢管3为中空的结构,主要柱体1在预埋钢管3之后,其浇筑主要柱体1所使用的混凝土将大量减少,这样主要柱体1的重量将会得到降低,从而使得同一辆卡车在载重范围内,装载更多的主要柱体1,从而缩短全部主要柱体1的运输至施工现场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运输效率。如图2所示,主要柱体1上的减重孔11设置有若干个,主要柱体1内的钢管3设置有与减重孔11相对应的若干个。多个钢管3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主要柱体1的重量,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全部主要柱体1运输的工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运输效率。如图3所示,相邻的钢管3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柱31,连接柱31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两相邻钢管3的外侧壁上。连接柱31的设置,使得多根钢管3连接成为一体,这样便能避免主要柱体1浇筑时多根钢管3受到混凝土的冲击而产生的位移,因此提高了浇筑时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若干减重孔11和钢管3设置于钢筋笼架2的内侧,这样便能降低连接柱31的长度,从而降低了连接柱31的生产成本,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经济性。如图4所示,钢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软塞4,弹性软塞4伸出钢管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41。优选的,弹性软塞4为橡胶。弹性软塞4的设置,避免了流动的混凝土从钢管3的两端流入而增加主要柱体1的重量,因此给钢管3减轻主要柱体1的重量提供了保障。如图4所示,弹性软塞4远离限位块41的端部直径小于弹性软塞4靠近限位块41的端部直径,这样便能给弹性软塞4嵌设于钢管3上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弹性软塞4的安装效率。如图4所示,弹性软塞4上设置有拉动杆5,拉动杆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压紧块51,拉动杆5远离压紧块51的一端弹性软塞4远离限位块41的一端插入并贯穿弹性软塞4,拉动杆5伸出弹性软塞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环6。操作人员通过持握拉动杆5伸出弹性软塞4的端部,能够快速将弹性软塞4从钢管3上拔出,因此拉动杆5的设置,给操作人员提供了取下弹性软塞4的着力点,从而加快了弹性软塞4的拆除效率。如图4所示,弹性软塞4背离限位块41的一端开设有供压紧块51嵌设的压紧孔42。压紧孔42的设置,降低了压紧块51与锁紧环6之间弹性软塞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包括主要柱体(1),所述主要柱体(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预埋有钢筋笼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柱体(1)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减重孔(11),所述减重孔(11)内预埋设置有钢管(3),所述钢管(3)的两端分别伸出主要柱体(1)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包括主要柱体(1),所述主要柱体(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预埋有钢筋笼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柱体(1)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减重孔(11),所述减重孔(11)内预埋设置有钢管(3),所述钢管(3)的两端分别伸出主要柱体(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柱体(1)上的减重孔(1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主要柱体(1)内的钢管(3)设置有与减重孔(11)相对应的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钢管(3)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柱(31),所述连接柱(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相邻钢管(3)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减重孔(11)和钢管(3)设置于钢筋笼架(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运输效率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荣荣贾文婷杨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