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18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管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将污水管横向放置于砂石层上,砂石层位于粘土层上部,在污水管一端设置污水收集部,在污水管另一端设置冲洗部,污水收集部和冲洗部相连接;在需要冲洗污水管道前先打开电磁阀,将污水管内流经的污水引入至过滤池内,然后过滤后的的水经过输水渠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内的水源用作冲洗管道的水源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污水管路防结垢效果好,冲洗过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冲洗过程中对管道污垢杂质的冲洗彻底,各个部件协同作用,冲洗步骤衔接紧密,能够快速的对管道进行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管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管结垢是污水管在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长时间会造成污水管的堵塞,影响污水管的排污功能,现有的并没有高效的处理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污水管防结垢仍多采用人工简单疏导的方法,效率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污水管横向放置于砂石层上,砂石层位于粘土层上部,在污水管一端设置污水收集部,在污水管另一端设置冲洗部,污水收集部和冲洗部相连接;污水收集部包括入水管、电磁阀、过滤池、输水渠、储水池,入水管垂直设置于污水管一端,入水管上端与污水管相连通,入水管下端与过滤池相连通,入水管上设置电磁阀,过滤池为水泥池,过滤池设置于粘土层内,过滤池设置于入水管正下部,过滤池通过输水渠与储水池相连通,输水渠倾斜设置,输水渠位于储水池端的倾斜夹角α为5-10度,输水渠入口端位于过滤池的底部,输水渠的出口端位于储水池的中上部,储水池设置于污水管另一端,冲洗部包括污水泵、冲洗箱、冲洗挡板和冲洗出口,污水泵与冲洗箱相连通,冲洗箱贴近环绕污水管一周,冲洗箱内固定冲洗挡板,冲洗挡板环绕冲洗箱内部一周,冲洗挡板与冲洗箱之间形成冲洗出口,冲洗出口贴近污水管外壁并且冲洗出口的出口端与污水管外壁相切,冲洗出口出口端朝向污水流向;2)在需要冲洗污水管道前先打开电磁阀,将污水管内流经的污水引入至过滤池内,然后过滤后的的水经过输水渠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内的水源用作冲洗管道的水源;3)在需要对污水管道进行防沉淀处理时关闭阀门一;4)间断启动污水泵将储水池内的水注入冲洗箱内,水从冲洗出口排出沿着污水管内壁向前冲刷沉淀杂质,监测沉淀杂质的冲刷情况;5)打开电磁阀,冲洗的水继续进入过滤池,然后进入储水池供给污水泵使用。优选的所述冲洗挡板为弧形状,冲洗挡板固定于冲洗箱内壁与污水管外壁之间,冲洗挡板与冲洗箱之间形成冲洗腔。优选的所述污水泵通过进水孔与冲洗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污水管靠近冲洗部前部一侧设置阀门一。优选的所述过滤池内固定过滤网,过滤网倾斜固定于过滤池内,过滤网与水平线的夹角β为10-15度。优选的所述污水泵通过吸水管从储水池内抽水,吸水管端部包裹过滤网布。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污水管路防结垢效果好,冲洗过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冲洗过程中对管道污垢杂质的冲洗彻底,各个部件协同作用,冲洗步骤衔接紧密,能够快速的对管道进行冲洗。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的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污水管1横向放置于砂石层11上,砂石层11位于粘土层12上部,在污水管1一端设置污水收集部13,在污水管1另一端设置冲洗部14,污水收集部13和冲洗部14相连接;冲洗部14包括污水泵141、冲洗箱142、冲洗挡板143和冲洗出口144,污水泵141与冲洗箱142相连通,冲洗箱142贴近环绕污水管1一周,冲洗箱142内固定冲洗挡板143,冲洗挡板143环绕冲洗箱142内部一周,冲洗挡板143与冲洗箱142之间形成冲洗出口144,冲洗出口144贴近污水管1外壁并且冲洗出口144的出口端与污水管1外壁相切,冲洗出口144出口端朝向污水流向;冲洗挡板143为弧形状,冲洗挡板143固定于冲洗箱142内壁与污水管1外壁之间,冲洗挡板143与冲洗箱142之间形成冲洗腔145;污水泵141通过进水孔1411与冲洗腔145相连通;污水管1靠近冲洗部14前部一侧设置阀门一10;污水收集部13包括入水管131、电磁阀132、过滤池133、输水渠134、储水池135,入水管131垂直设置于污水管1一端,入水管131上端与污水管1相连通,入水管131下端与过滤池133相连通,入水管131上设置电磁阀132,过滤池133为水泥池,过滤池133设置于粘土层12内,过滤池133设置于入水管131正下部,过滤池133通过输水渠134与储水池135相连通,输水渠134倾斜设置,输水渠134位于储水池135端的倾斜夹角α为5-10度,优选的夹角α为8度,输水渠134入口端位于过滤池133的底部,输水渠134的出口端位于储水池135的中上部,储水池135设置于污水管1另一端,过滤池133内固定过滤网1331,过滤网1331倾斜固定于过滤池133内,过滤网1331与水平线的夹角β为10-15度,优选的夹角β为13度,污水泵141通过吸水管1411从储水池135内抽水,吸水管1411端部包裹过滤网布1412;在需要冲洗污水管道前先打开电磁阀132,将污水管1内流经的污水引入至过滤池133内,然后过滤后的的水经过输水渠134进入储水池135,储水池135内的水源用作冲洗管道的水源;这样节约了水源实现了水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在需要对污水管道进行防沉淀处理时关闭阀门一10;间断启动污水泵141将储水池135内的水注入冲洗箱142内,水从冲洗出口144排出沿着污水管1内壁向前冲刷沉淀杂质,监测沉淀杂质的冲刷情况;打开电磁阀132,冲洗的水继续进入过滤池133,然后进入储水池135供给污水泵141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污水管横向放置于砂石层上,砂石层位于粘土层上部,在污水管一端设置污水收集部,在污水管另一端设置冲洗部,污水收集部和冲洗部相连接;/n污水收集部包括入水管、电磁阀、过滤池、输水渠、储水池,入水管垂直设置于污水管一端,入水管上端与污水管相连通,入水管下端与过滤池相连通,入水管上设置电磁阀,过滤池为水泥池,过滤池设置于粘土层内,过滤池设置于入水管正下部,过滤池通过输水渠与储水池相连通,输水渠倾斜设置,输水渠位于储水池端的倾斜夹角α为5-10度,输水渠入口端位于过滤池的底部,输水渠的出口端位于储水池的中上部,储水池设置于污水管另一端;/n冲洗部包括污水泵、冲洗箱、冲洗挡板和冲洗出口,污水泵与冲洗箱相连通,冲洗箱贴近环绕污水管一周,冲洗箱内固定冲洗挡板,冲洗挡板环绕冲洗箱内部一周,冲洗挡板与冲洗箱之间形成冲洗出口,冲洗出口贴近污水管外壁并且冲洗出口的出口端与污水管外壁相切,冲洗出口出口端朝向污水流向;/n2)在需要冲洗污水管道前先打开电磁阀,将污水管内流经的污水引入至过滤池内,然后过滤后的的水经过输水渠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内的水源用作冲洗管道的水源;/n3)在需要对污水管道进行防沉淀处理时关闭阀门一;/n4)间断启动污水泵将储水池内的水注入冲洗箱内,水从冲洗出口排出沿着污水管内壁向前冲刷沉淀杂质,监测沉淀杂质的冲刷情况;/n5)打开电磁阀,冲洗的水继续进入过滤池,然后进入储水池供给污水泵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污水管横向放置于砂石层上,砂石层位于粘土层上部,在污水管一端设置污水收集部,在污水管另一端设置冲洗部,污水收集部和冲洗部相连接;
污水收集部包括入水管、电磁阀、过滤池、输水渠、储水池,入水管垂直设置于污水管一端,入水管上端与污水管相连通,入水管下端与过滤池相连通,入水管上设置电磁阀,过滤池为水泥池,过滤池设置于粘土层内,过滤池设置于入水管正下部,过滤池通过输水渠与储水池相连通,输水渠倾斜设置,输水渠位于储水池端的倾斜夹角α为5-10度,输水渠入口端位于过滤池的底部,输水渠的出口端位于储水池的中上部,储水池设置于污水管另一端;
冲洗部包括污水泵、冲洗箱、冲洗挡板和冲洗出口,污水泵与冲洗箱相连通,冲洗箱贴近环绕污水管一周,冲洗箱内固定冲洗挡板,冲洗挡板环绕冲洗箱内部一周,冲洗挡板与冲洗箱之间形成冲洗出口,冲洗出口贴近污水管外壁并且冲洗出口的出口端与污水管外壁相切,冲洗出口出口端朝向污水流向;
2)在需要冲洗污水管道前先打开电磁阀,将污水管内流经的污水引入至过滤池内,然后过滤后的的水经过输水渠进入储水池,储水池内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贺峰黄俊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力达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