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14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包括反应釜、贮罐和混合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液态原料入口和一个固态原料入口,反应釜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合成体出口,所述反应釜的合成体出口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贮罐的进料口,贮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混合器顶部的进料喷嘴,进料喷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拌器,混合器的底部设置产品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两段式的混合反应过程,使各组分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有效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橡胶助剂生产
,尤其是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受到路面的冲击作用,使得轮胎反复变形产生疲劳爆胎,严重影响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为了缓解轮胎疲劳现象,在生产轮胎橡胶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疲劳剂。抗疲劳剂的由苯乙烯等液体物料以及芳香胺等固态物料混合反应制备而成,现有技术中的抗疲劳剂生产设备通常是提供一个反应釜使各原料组分在反应釜中在搅拌器的作用下混合反应制备,但因物料太厚,出现物料混合和受热不均的现象,导致反应不充分降低原料的利用率,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不均匀的受热使较高温度的物料气化后,在真空作用下进入真空管道,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能够实现两段式的混合反应过程,使各组分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有效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包括反应釜、贮罐和混合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液态原料入口和一个固态原料入口,反应釜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合成体出口,所述反应釜的合成体出口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贮罐的进料口,贮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混合器顶部的进料喷嘴,混合器内部设置有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位于进料喷嘴的下方设置,混合器的底部设置产品出口,贮罐中的合成体在第二进料泵的作用下经由进料喷嘴以喷洒的方式进入混合器中,并在第二搅拌桨的作用下进行再次混合搅拌。所述进料喷嘴设置有多个且均匀排列于混合器的顶部。所述混合器的顶部还设置有复配料入口,可以根据第一阶段混合反应的情况在第二阶段混合搅拌时调加原料组分进行工艺调整或者根据工艺的需求添加其他具有辅助功能的复配料以改善产品性质。所述第二搅拌桨为双反向螺旋桨。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器,反应釜通过气化管和回流管分别连接冷凝器的进口和出口,使反应釜中高温气化的物料经冷凝器冷却后返回反应釜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贮罐的进料口之间连接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用于将经过冷凝后的物料中的合成体分离直接导入贮罐中,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的液料入口与液态原料罐之间设置有滴加槽,所述滴加槽与反应釜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所述滴加槽的底部呈斗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包括自动包装装置,所述自动包装装置包括计量器和包装机。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包装装置还包括与连接负压抽空装置的密封腔室,所述括计量器和包装机设置于密封腔室内,所述负压抽空装置通过过滤装置连接所述混合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反应釜和混合器的配套使用,实现了两段式的混合反应工艺,能够有效增强物料之间的充分混合效果,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质量,其中的贮罐具有缓存的作用,用于控制生产的周期,同时经过缓存能够释放第一阶段在反应釜中混合反应的热量,为第二阶段的混合做准备;2、冷凝器与分离器的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对反应釜中高温气化的物料进行冷却,避免气化的物料堵塞真空管道的现象,另一方面经过冷却的物料经过分离器进行分离,使冷却的合成体经分离直接进入贮罐中而无需经过第一进料泵,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原料自动添加,产品自动包装的高精度一体化的抗疲劳剂生产系统,采用滴加槽来添加液态原料并配合流量计和调节阀,能够达到原来准确添加的作用,同时获得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计量器进入阀口袋中,实现自动计量,一体化真空防尘的包装。4、反应釜中的第一搅拌器的搅拌翼与外形与反应釜内腔的形状相适配,搅拌翼与搅拌主杆之间连接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镂空的挡板,能够有效增强搅拌的效果,使物料均匀混合、充分反应且有利于均匀的散热,在第二阶段的混合过程中,混合器采用喷淋的方式入料,有利于均匀搅拌充分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液态原料罐、2-滴加槽、3-冷凝器、4-分离器、5-混合器、51-进料喷嘴、52-双反向螺旋桨、6-计量器、7-阀口袋、8-贮罐、9-反应釜、91-固态原料入口、92-搅拌桨、21-第一进料泵、22-第二进料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由合成工段、复配工段和包装工段三个工段组成,其中的合成工段和复配工段属于核心工段,能够实现抗疲劳剂两段式的混合反应的工艺过程,使各组分之间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优化了抗疲劳剂的生产工艺。(一)合成工段在合成工段中,主要包括反应釜9,反应釜9的顶部设置有液态原料入口供苯乙烯等液态原料添加,设置有固态原料入口91供芳香胺等固态原料添加;反应釜9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92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反应;反应釜9的底部设置有合成体出口,合成体出口通过第一进料泵21连接贮罐8的进料口使合成体贮存于贮罐8中备用;由于合成体在高温的条件下为粘流熔体,可将第一进料泵21设置为隔膜泵有利于输送;进一步地,设置有高位的液态原料罐1,反应釜9的液态原料入口与液态原料罐1之间设置有滴加槽2,所述滴加槽2与反应釜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所述滴加槽2的底部呈斗状结构,液态原料由真空装置抽提至液态原料罐1内贮存,利用物料重力通过滴加槽2,按工艺要求的速度计量滴加,可较好地控制反应速度和反应历程,达到原料精准添加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合成体合成需要维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未反应的原料单体会挥发,本技术在反应釜9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器3,反应釜9通过气化管和回流管分别连接冷凝器3的进口和出口,挥发的单体进入冷凝器中经冷却后返回反应釜9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3的出口与贮罐8的进料口之间连接分离器4,所述分离器4用于将经过冷凝后的物料中的合成体分离直接导入贮罐8中无需再进入反应釜中,缩短该部分合成体的反应历程,提高生产效率。(二)复配工段在复配工段中,主要包括混合器5,贮罐8通过第二进料泵22连接所述混合器5,混合器5具有多个与第二进料泵22连接的分配管,分配管上设置有进料喷嘴51,所述进料喷嘴51均匀陈列设置于混合器5的顶部,贮罐8中的合成体由第二进料泵22送到混合器5顶部的分配管并经进料喷嘴51喷洒进入混合器腔体内部形成多点喷射式进料,使物料尽可能分配均匀,所述第二进料泵22可采用隔膜泵,混合器5可采用带抽空的卧式混合器,混合器5内部具有双反向螺旋桨52,在混合搅拌模式下,电机拖动双反向螺旋桨52正向旋转,双反向螺旋桨叶使物料旋转混合并向两边旋动以充分混合,物料混合达到要求后,电机反向拖动双反向螺旋桨52进入出料搅拌模式,双反向螺旋桨52将物料向中间边旋转边推动,物料则从混合器5底部中间的产品出口出料;进一步地,混合器5的顶部设置有复配料入口,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贮罐和混合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液态原料入口和一个固态原料入口,反应釜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合成体出口,所述反应釜的合成体出口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贮罐的进料口,贮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混合器顶部的进料喷嘴,混合器内部设置有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位于进料喷嘴的下方设置,混合器的底部设置产品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贮罐和混合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液态原料入口和一个固态原料入口,反应釜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反应釜的底部设置合成体出口,所述反应釜的合成体出口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贮罐的进料口,贮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混合器顶部的进料喷嘴,混合器内部设置有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位于进料喷嘴的下方设置,混合器的底部设置产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冷凝器,反应釜通过气化管和回流管分别连接冷凝器的进口和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贮罐的进料口之间连接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剂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包装装置,所述自动包装装置包括计量器和包装机。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联力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