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壳式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纵向扰流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广泛用于电力、化工、炼油等行业,约占换热器总量的70%。折流部件在管壳式换热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对 管束起支撑和固定作用,另一方面,又对壳程流体起扰流作用。对于管 壳式换热器,按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横向流、纵向流和螺旋流 三种。对于不同的壳程流动形态,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呈现较大差异。 而壳程流体的换热系数对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大,研究壳程的流 动与换热机理,对于减少换热器能耗、降低传热温差,提高换热器性能, 具有重要意义。表面与流体间的传热强化方式可以归纳为(1)减薄流体热边界层 厚度;(2)增加流体对壁面的扰动;(3)扩展传热表面;(4)改变换热 表面的物理性质等。由于这些方法均基于边界附近流体或换热表面,因 而可以称为边界流传热强化或表面传热强化。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可从改进传热管与管束扰流体两个 方面考虑。改进传热管一般有波纹管、波纹螺旋管、螺旋槽纹管、縮放 管等。虽然大多数改进传热管对管程和壳程的换热强化都有一定的作用, 但主要还是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扰流管壳式换热器,壳体上具有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壳体两端由右封头和左封头封闭,并分别具有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壳体内设有左管板、右管板,左、右管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支撑框架,多根传热管通过左、右管板和支撑框架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由纵支撑杆、横支撑杆和支撑环在外框内固定成网格构成; 所述传热管通过支撑框架,四周由支撑框架上分布的支撑环限定位置; 所述支撑框架上分布的每个支撑环内固定有扰流元件;所述扰流元件由连接杆上轴向对称至少安装2组旋流叶片构成,每组旋流叶片为2~6片,沿连接杆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旋流叶片在连接杆轴向上的安装角度相同;连接杆正中部分位于支撑环圆心并与支撑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春,刘伟,杨昆,杨金国,王英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