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002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地施工降尘系统,具体为一种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包括供水机构、喷淋机构以及连通供水机构与喷淋机构的供水管网,供水机构包括雨水沟渠、连通雨水沟渠的沉淀池以及连通沉淀池的雨水池,喷淋机构包括基坑喷淋组件、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基坑喷淋组件包括若干布置于施工基坑的基坑喷头、基坑水泵以及基坑供水管,基坑水泵通过基坑供水管一头连通供水机构,另一头连通基坑喷头;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均包括喷头、水泵以及连通喷淋头的水泵与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地施工降尘系统,具体为一种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是导致建筑工人罹患职业病和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研究,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和施工现场扬尘排放有密切的关系,施工扬尘是导致城市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扬尘贡献率方面建筑业扬尘的贡献率达到32%。因此,施工现场的降尘治理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工地上常用的降尘方法主要有道路硬化、洒水车洒水、密目网遮盖等,洒水车洒水不但费水费人力,效果也较差,降尘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本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包括第一供水机构、喷淋机构以及连通第一供水机构与喷淋机构的供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包括雨水沟渠、连通雨水沟渠的沉淀池以及连通沉淀池的雨水池,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基坑喷淋组件、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所述基坑喷淋组件包括若干布置于施工基坑的基坑喷头、基坑水泵以及基坑供水管,所述基坑水泵通过基坑供水管一头连通第一供水机构,另一头连通基坑喷头;所述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均包括喷头、水泵以及连通喷淋头的水泵与供水管。进一步,所述基坑喷淋组件的基坑喷头距离基坑边缘0.4-0.5m,所述基坑喷头的高度为1.9-2.1m,基坑喷头的间距为5m,所述基坑喷头的喷雾量为49-89cc/min,所述基坑喷头的孔径为0.2mm。进一步,所述基坑供水管的孔径为9.52mm。进一步,所述场地围墙喷淋组件的喷头布置于高2-3m的围墙上且间隔3m布置。进一步,所述脚手架喷淋组件的喷头布置于脚手架上,脚手架喷淋组件的喷头每四层布置一道且每一道的喷头间隔3m布置。进一步,所述喷淋机构还包括除尘雾炮,所述除尘雾炮连通所述第一供水机构。进一步,所述塔吊喷淋组件的喷头设置于塔吊的悬臂上,远离旋转塔吊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喷头布置比靠近旋转中心的更为密集。进一步,塔吊喷淋组件还包括蓄水筒与二次水泵,所述蓄水筒设置于塔吊的塔身上,塔吊喷淋组件的水泵固定于地面,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蓄水筒,所述二次水泵的进水管设置于蓄水筒内,所述二次水泵的出水管连通塔吊喷淋组件的喷头。进一步,塔吊喷淋组件还包括蓄水机构与第二供水机构,蓄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塔吊悬臂下方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上的若干折叠支架,固定在折叠支架下端面的蓄水软槽,蓄水软槽设有出水头以及与吊钩的运输机构相抵的收折推板;第二供水机构包括紧锁吊钩的吊索、容纳液体的槽体以及固定在吊钩的运输机构上的吸水组件,吸水组件包括在槽体升到最高处可伸入槽体吸水管,连通蓄水软槽的出水管,连通吸水管与出水管的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避免了人工清扫降尘和洒水车洒水产生的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利用雨水回收系统可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保护了水资源。该系统对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有明显的效果,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对于推进建筑施工的文明化进程,实现智慧城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塔吊喷淋组件从高空喷淋降尘,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高空除尘的缺点,进一步降低了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塔吊喷淋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塔吊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塔吊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蓄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自动喷淋系统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某独栋住宅建筑为实施对象,该工程占地面积约为3529.8m2,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500m2,共9层,建筑总高度为27m,计划总工期为273工日。实施例1包括第一供水机构、喷淋机构以及连通第一供水机构与喷淋机构的供水管网,如图1所示其中喷淋机构包括基坑喷淋组件1、塔吊喷淋组件2、场地围墙喷淋组件3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基坑喷淋组件用于降低土方开挖时的扬尘控制,基坑喷淋组件包括若干布置于施工基坑的基坑喷淋头、基坑水泵以及基坑供水管,基坑喷淋头设置在距基坑边缘0.5m处的位置,基坑喷淋头1的高度为2m,基坑喷淋头1之间的间距为3m,基坑喷淋头1为孔径0.2mm、喷雾量为49-89cc/min的高压雾化喷头,基坑供水管2为φ9.52mm的PE管,基坑水泵为立式管道泵ISG65-100。并在现场布置传感器,当基坑的扬尘浓度过大时,如图1所示基坑周围的传感器8接收到信号,通过GPRS无线传输向控制中心发出信号,由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开启基坑周围的喷淋组件。第一供水机构包括与市政给水管网连通的供水管以及设置于工地内的雨水池5,优先选用雨水池5供水,当雨水池5蓄水不足以供给时,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雨水先流入沉淀池中6,经过沉淀池6沉淀在流入雨水池5中,最后由雨水池泵7供往各处。雨水池还为设置于该工程进出口的洗车槽9供水。塔吊喷淋组件如图2所示,塔吊喷淋组件的喷头02布置在塔吊的悬臂04上,远离旋转塔吊的旋转中心03的位置喷头02布置比靠近旋转中心的更为密集。雨水池的水先经过水泵01加压后沿塔身上的水管立杆到塔吊悬臂上的横管中,输送到喷头进行喷淋,水管立管与横管之间通过360°旋转接头进行连接,以适应塔吊悬臂旋转时立管与横管之间的位移变化。利用悬臂覆盖范围广、可自由旋转、喷洒高度高的特点,悬臂上的喷头喷出的水雾可吸附空气中弥漫的扬尘颗粒,湿润地面,防止扬尘再度飘到空中,从而更进一步的达到降尘目的。塔吊喷淋组件供水管的材质为PPR,在转角位置采用可360°旋转的接头,喷头02的型号为YWYT-BB-1/4-6.5-PP,水泵01为立式管道泵ISG65-100。场地围墙喷淋组件是尽量减少工地内的扬尘扩散到外面,以免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该系统架设在场地外围的围墙上,围墙的高度为2.5m,喷淋头之间的间距为3米。喷淋组件包括φ9.52mm的PE管供水管、喷雾量为49-89cc/min的高压雾化喷头以及型号为ISG65-100的立式管道水泵,由市政给水管网或雨水池供水,优先选用雨水供水喷淋。主体阶段在建筑物外面搭设的脚手架上架设脚手架喷淋组件的喷头,喷头每隔3m布置一个。一方面可进行雾化喷淋,降低主体阶段建设中造成的高空扬尘;另一方面可用于消防喷淋。脚手架喷淋组件的喷头型号为YWYT-BB-1/4-6.5-PP,供水管为PPR,水泵为ISG65-100的立式管道泵。喷头每隔四层布置一道,每一道的喷头间隔3m布置,本文中一道是指位于建筑物上一层的一条供水管,且该条供水管布置有若干喷头。施工现场某地方扬尘浓度较高,或者采用基坑喷淋组件、脚手架喷淋组件以及塔吊喷淋组件进行喷淋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时可采用除尘雾炮机。雾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包括第一供水机构、喷淋机构以及连通第一供水机构与喷淋机构的供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包括雨水沟渠、连通雨水沟渠的沉淀池以及连通沉淀池的雨水池,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基坑喷淋组件、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所述基坑喷淋组件包括若干布置于施工基坑的基坑喷头、基坑水泵以及基坑供水管,所述基坑水泵通过基坑供水管一头连通第一供水机构,另一头连通基坑喷头;所述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均包括喷头、水泵以及为水泵供水的供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包括第一供水机构、喷淋机构以及连通第一供水机构与喷淋机构的供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水机构包括雨水沟渠、连通雨水沟渠的沉淀池以及连通沉淀池的雨水池,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基坑喷淋组件、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所述基坑喷淋组件包括若干布置于施工基坑的基坑喷头、基坑水泵以及基坑供水管,所述基坑水泵通过基坑供水管一头连通第一供水机构,另一头连通基坑喷头;所述塔吊喷淋组件、场地围墙喷淋组件以及脚手架喷淋组件均包括喷头、水泵以及为水泵供水的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喷淋组件的基坑喷头距离基坑边缘0.4-0.5m,所述基坑喷头的高度为1.9-2.1m,基坑喷头的间距为5m,所述基坑喷头的喷雾量为49-89cc/min,所述基坑喷头的孔径为0.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供水管的孔径为9.5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围墙喷淋组件的喷头布置于高2-3m的围墙上且间隔3m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施工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喷淋组件的喷头布置于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琪霍海娥洪俊鹏况俊豪栾海莹杨江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