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73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胃管固定装置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由固定套、支撑气柱、进气管组成,所述固定套为中空、远端大近端小的喇叭样结构,中间为供胃管自由插入的孔状通道,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均匀分布有两组支撑气柱,所述气柱充气后呈远端大近端小,每组气柱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每个气柱上都有一个气囊,每组气柱的三个气囊皆通过进气管与一个对应的进气阀组相连,通过所述进气阀组可以将气体注入气囊,所述固定套与气囊呈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套与气囊的固定连接为胶接。平时使用时每隔一段时间,轮流给A组和B组的气囊充放气,从而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容易值得临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专利技术了一种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留置胃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不能经口进食以及进行胃肠减压的重症患者,都需要留置胃管,所以留置胃管在重症监护室中属于常见的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留置胃管的时间长短不一,患者易有不适感,加上胃管管径较粗,外露部分较长,以及现有的固定方法大多数都使用胶布把胃管固定在鼻翼两侧以及脸颊部,而患者皮肤出油容易导致胶布黏性减少,易脱落,这些原因都使意外拔管率增加,据统计,因胃管固定不牢而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9.8%-45.2%,而反复插胃管可使患者的鼻腔、食道、胃粘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因此找到一种既能方便地固定胃管,同时又能让病人感觉舒适,降低拔管率的辅助装置就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了目前留置胃管的固定方式容易让重症患者产生不适、以及容易脱落的常见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由固定套、支撑气柱、进气管组成,所述固定套为中空、远端大近端小的喇叭样结构,中间为供胃管自由插入的孔状通道,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均匀分布有两组支撑气柱,所述气柱充气后呈远端大近端小,每组气柱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每个气柱上都有一个气囊,每组气柱的三个气囊皆通过进气管与一个对应的进气阀组相连,通过所述进气阀组可以将气体注入气囊,所述固定套与气囊呈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套与气囊的固定连接为胶接。有益效果由于使用气囊充气后对鼻翼产生的侧压固定胃管,接触面积大,从而压强小,病人感觉舒适,固定牢靠,而且本技术还可以轮流用两组气柱工作,更换了与鼻翼的接触位置,能更好的使病人产生舒适感,完美解决了当前胃管固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中轮流工作的阀组A工作时支撑气柱A的气囊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中轮流工作的阀组B工作时支撑气柱B的气囊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1时的立体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2时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1为支撑气柱A,2为支持气柱B,3为固定套,4为进气阀组A,5为进气阀组B,6为进气管A,7为进气管B,8为胃管。固定套3为中空、远离鼻腔的远端大、靠近鼻腔的近端小的喇叭样结构,中间为供胃管8自由插入的孔状通道,该孔状通道为规则的圆柱体,直径等于胃管直径,胃管可自由地从该孔状通道中插入或拔出。在平时,6个气囊为无气状态。固定套3的外周均匀分布有两组支撑气柱A和B,所述气柱充气后呈远离鼻的远端大和靠近鼻的近端小的立体形状,每组气柱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每个气柱上都有一个可充气的气囊,每组气柱的三个气囊皆通过进气管与一个对应的进气阀组相连,通过所述进气阀组可以将气体注入气囊,固定套与气囊通过胶在生产时呈固定连接。气囊选用优质硅胶材料,固定套选用有一定硬度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以下结合本技术装置的结构阐述其使用方法:在支撑气柱1或2的气囊都为无气状态时,轻轻用手捏住将本技术的装置的远端,将装置放入鼻孔,然后将胃管8涂抹适当润滑剂如石蜡油等,插入孔状通道,根据刻度将胃管插入合适深度。使用注射器通过4进气阀组A,将空气经过6进气管A注射入1支撑气柱A,由于支撑气柱A的气囊亦为远端大、近端小的结构,通过充满气的三个气囊中空气对侧壁鼻翼的压力牢牢地将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固定在鼻翼内,由于气囊采用充气结构,因此气囊与鼻翼的接触面积足够大,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压力为一固定值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从而人体感觉越舒适。气囊中的空气亦对3固定套空状通道的外侧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增大3固定套内侧壁的外壁作用于8胃管的压力,从而使得胃管不容易移动,见图2。同样,亦可在胃管插入合适深度后,使用注射器通过5进气阀组B,将空气经过7进气管B注射入2支撑气柱B,由于支撑气柱B的气囊亦为远端大、近端小的结构,通过充满气的三个气囊中空气对侧壁鼻翼的压力牢牢地将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固定在鼻翼内。同时气囊中的空气亦对3固定套空状通道的外侧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增大3固定套内侧壁的外壁作用于8胃管的压力,从而使得胃管不容易移动,见图3。在平时使用时,为了不长时间对鼻翼的压迫,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轮流给A组和B组的气囊充放气,从而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本技术的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容易,可以制作成一次性无菌产品,使用时直接从无菌包装中取出,即可使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定套、支撑气柱、进气管组成,所述固定套为中空、远端大近端小的喇叭样结构,中间为供胃管自由插入的孔状通道,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均匀分布有两组支撑气柱,所述气柱充气后呈远端大近端小,每组气柱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每个气柱上都有一个气囊,每组气柱的三个气囊皆通过进气管与一个对应的进气阀组相连,通过所述进气阀组可以将气体注入气囊,所述固定套与气囊呈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固定套、支撑气柱、进气管组成,所述固定套为中空、远端大近端小的喇叭样结构,中间为供胃管自由插入的孔状通道,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均匀分布有两组支撑气柱,所述气柱充气后呈远端大近端小,每组气柱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每个气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崟周健秦悌芳张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