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裁剪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73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7
可裁剪胃管,包括胃管,胃管插入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在胃管上套设有喇叭口塞头,喇叭口塞头一端连接有堵头,喇叭口塞头另一端为圆锥形,在圆锥形处设有外螺纹;内表面为圆锥形的螺帽穿过胃管与塞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固定在胃管末端的喇叭口塞头作成活动式的,通过螺纹进行固定,并且使用螺纹设在圆锥形表面上,这样可以根据患者插入的胃管的长度,将外露的胃管进行适当的裁剪,移动塞头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螺纹将塞头固定在胃管上。有效减小胃管外露的长度,防止拔管危险,方便患者行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裁剪胃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可裁剪胃管。
技术介绍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现有胃管插入端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胃管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塞头,塞头部分包括固定在胃管末端的喇叭口及与之配合的堵头,在胃管不进行鼻饲时用堵头将胃管封闭,鼻饲时,堵头打开连接滴注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胃管均为长度在100-130cm一体式的导管,而一般成人内置长度一般在50-70cm之间,往往有约1/3导管外露。这样,外露的胃管过长会,不但给患者造成累赘,影响患者的外表美观,也会增加意外拔管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裁剪胃管,这种胃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减少导管的外露长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裁剪胃管,包括胃管,胃管插入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在胃管上套设有喇叭口塞头,喇叭口塞头一端连接有堵头,喇叭口塞头另一端为圆锥形,在圆锥形处设有外螺纹;内表面为圆锥形的螺帽穿过胃管与塞头螺纹连接。上述的可裁剪胃管,喇叭口塞头与胃管间设有封闭圈。上述的可裁剪胃管,在螺帽上端套设有L形止回器,止回器的内表面形状与鼻翼的外表面形状一致,止回器的内径小于螺帽的外径。本专利技术将现有的固定在胃管末端的喇叭口塞头作成活动式的,通过螺纹进行固定,并且使用螺纹设在圆锥形表面上,这样可以根据患者插入的胃管的长度,将外露的胃管进行适当的裁剪,移动塞头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螺纹将塞头固定在胃管上。止回器用于卡在鼻翼外侧,能有效防止胃管回缩到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胃管封闭端的输液孔,2胃管,3螺帽,31密封圈,4外螺纹,41塞头圆锥部的开槽口,5塞头的圆锥面,6喇叭口塞头,7堵头,8止回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可裁剪胃管,包括胃管2,胃管插入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1,在胃管上套设有喇叭口塞头6,喇叭口塞头一端连接有堵头7,喇叭口塞头另一端为圆锥形6,在圆锥形处设有外螺纹4,内表面为圆锥形的螺帽3穿过胃管与塞头螺纹连接,喇叭口塞头与胃管间设有封闭圈31。在螺帽上端套设有L形止回器,止回器的内表面形状与鼻翼的外表面形状一致,止回器的内径小于螺帽的外径。将胃管插入患者咽部后,外露部分根据需要进行裁剪,松开螺帽将塞头固定到胃管合适的位置,再将塞头与螺帽旋紧,将塞头固定在胃管上。从而有效减小胃管外露的长度,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便利,不再需要进行缠绕造成不美观及带来的管子被拔出的危险。塞头固定之前,须将止回器卡于鼻翼外侧,能有效防止胃管回缩到体内造成危险。圆锥形表面的螺纹配合,螺帽向固定柱一侧移动时,塞头的圆锥部向胃管挤压,从而将塞头压紧在胃管上,实现与胃管的固定。本例中,塞头圆锥部沿塞头的轴向设有两个开槽口41,使圆锥部受挤压时有适当的位移能向胃管进行挤压。堵头的使用和现有技术一样,不使用时用堵头对塞头进行封闭,使用时打开,将胃管与其它滴注管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塞头可以沿胃管进行活动,为防止连接输液管时的液体渗漏,在塞头与胃管之间设封闭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裁剪胃管,包括胃管,胃管插入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其特征在于在胃管上套设有喇叭口塞头,喇叭口塞头一端连接有堵头,喇叭口塞头另一端为圆锥形,在圆锥形处设有外螺纹;内表面为圆锥形的螺帽穿过胃管与塞头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裁剪胃管,包括胃管,胃管插入封闭且在侧面开设有出液孔,其特征在于在胃管上套设有喇叭口塞头,喇叭口塞头一端连接有堵头,喇叭口塞头另一端为圆锥形,在圆锥形处设有外螺纹;内表面为圆锥形的螺帽穿过胃管与塞头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兰兰徐群利孔文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