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72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包括:熬煮容器、隔离件及上盖;所述熬煮容器具有中空空间,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熬煮容器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熬煮容器内,所述隔离件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使用面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中间部位向上凸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所述套接部外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使用面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位置形成有支撑部,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熬煮容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结构简单,熬煮完成后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汤中不会夹杂有药材,且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材不会吸收药汤,不会造成浪费,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熬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熬煮装置。
技术介绍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通常需要熬煮形成药汤后服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砂锅对中药进行熬煮,熬煮好的药汤与药材混合在一起,倒出药汤会掺杂有药材,且若熬煮好的药汤没有马上倒出,药材会吸附药汤导致药汤量变少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熬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砂锅对中药进行熬煮,熬煮好的药汤与药材混合在一起,倒出药汤会掺杂有药材,且若熬煮好的药汤没有马上倒出,药材会吸附药汤导致药汤量变少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包括:熬煮容器、隔离件及上盖;所述熬煮容器具有中空空间,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熬煮容器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熬煮容器内,所述隔离件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使用面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中间部位向上凸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所述套接部外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使用面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位置形成有支撑部,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熬煮容器上。优选为,所述套接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加热器的高度。优选为,所述熬煮容器上枢设有两扣紧件以与所述上盖扣接。>优选为,所述熬煮容器的外部设置有把手。优选为,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孔。优选为,所述熬煮容器设置为由陶瓷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构成。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结构简单,熬煮完成后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汤中不会夹杂有药材,且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材不会吸收药汤,不会造成浪费,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分解示意图;图4-5为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包括:熬煮容器2、隔离件3及上盖4。其中,熬煮容器2设置为桶体或者壶体具有中空空间,熬煮容器2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20,加热器20的底部设置有凸台21,熬煮容器2的上部设有开口22,开口22处设置有多个排液孔,熬煮容器2上枢设有两扣紧件23,熬煮容器2的外部还设置有把手以便于倒出熬煮好的药汤,本实施例中,熬煮容器2设置为陶瓷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构成。隔离件3设置于熬煮容器2内,隔离件3的上下两相对面分别设置为第一使用面30,第二使用面31,使用面根据使用情况可以设置为平面或者曲面,隔离件3的第一使用面30中间部位向上凸设有套接部32,套接部32套设于熬煮容器2底部的加热器20上,且套接部30的高度稍高于加热器20,因此套接部30套接于加热器20后便于通过高于加热器20的部分便于将隔离件3从套接部30上拿取出来,隔离件3的套接部32外围设有环形凹槽33,隔离件3的第二使用面31对应于环形凹槽33位置形成有支撑部34,隔离件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5,隔离件3的第二使用面31上还枢设有提环36便于通过提环36将隔离件3从熬煮容器2中取出。上盖4盖设于熬煮容器2上,扣紧件23设置为可与上盖4扣接固定,上盖4上可设置有排气孔以供排气(图中未示出),上盖4顶部还设置有握把以供提起上盖。如图4-5所示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使用时具有两种使用状态,一种状态为熬煮浓汤使用方式,另一种为普通使用方式。如图4所示为熬煮浓汤模式,将隔离件3的第一使用面30朝上并置入于熬煮容器2内,使隔离件3的套接部32套设于加热器20的外部,隔离件3的第二使用面31的支撑部34抵接于加热器20的凸台21上定位,将药材A和水置入于熬煮容器2内达到预设的水位线,药材A则位于隔离件3的上方,隔离件3可将药材A向上隔离,避免药材A接触于熬煮容器2的底面,再盖上上盖4,并将熬煮容器2上的扣紧件23扣持住上盖4,使上盖4不会自熬煮容器2上掉落,通过加热器20进行加热,水与药材A则于熬煮容器2内被熬煮,加热器20根据预设的第一加热时间进行加热熬煮,熬煮后的药汤B则由隔离件3的通孔35滴落于熬煮容器2内的底部留存,通过工具将隔离件3连同其上的药材A取出,再由开口22将药汤B倒出。如图5所示为普通熬煮模式,其与熬煮浓汤模式的区别之处在于,使用时将隔离件3的第二使用面31朝上,加热器20根据预设的第二加热时间进行加热熬煮,熬煮后的药汤B同样由隔离件3的通孔35滴落于熬煮容器2内的底部留存,此时的底部由于是将隔离件3的第二使用面31朝上,套接部32的顶端与加热器20的凸台21接触,隔离件3与熬煮容器2底部的空间比浓汤模式下更大,因此可以存储更多药汤。本技术中,存储更多药汤的意思是药汤熬煮完成后不与药材A接触,药材A由隔离件3与药汤隔离,隔离件3与熬煮容器2底部空间越大,即可存储的药汤越多,本技术中熬煮模式实现可以为初始的添加液位相同,根据熬煮时间不同确定不同模式。两种模式下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被熬煮后的药汤B,通过隔离件3将药材A与药汤B隔离,药汤中不会有药材残渣,且使用者若未能马上将药汤B倒出,存留在熬煮容器2内的药汤B也不会被药材A所吸取,可保持熬煮后的药汤量、不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中药熬煮装置结构简单,熬煮完成后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汤中不会夹杂有药材,且药汤与药材分离,药材不会吸收药汤,不会造成浪费,便于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说明书中的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熬煮容器、隔离件及上盖;/n所述熬煮容器具有中空空间,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熬煮容器的上部设有开口;/n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熬煮容器内,所述隔离件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使用面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中间部位向上凸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所述套接部外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使用面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位置形成有支撑部,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n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熬煮容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熬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熬煮容器、隔离件及上盖;
所述熬煮容器具有中空空间,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熬煮容器的上部设有开口;
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熬煮容器内,所述隔离件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使用面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中间部位向上凸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所述套接部外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使用面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位置形成有支撑部,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熬煮容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