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63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车辆插座、CC信号采集模块、CP信号采集模块、电阻选择网络、RS485串口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上位机;所述车辆插座实现与交流供电设备的物理连接,CC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连接确认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连接确认信号,CP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控制导引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控制导引信号,电阻选择网络设置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用于根据MCU的控制指令,控制接入控制导引线路的电阻接入状态,进而改变供电设备端的PWM波幅值,MCU主控单元通过RS485串口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状态监控与数据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不断加大对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充电接口标准是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根本,是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国标GB/T18487.1-2015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基础性、通用性、安全性。其要求相同或不同型号、版本的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通过信息交换和过程控制,实现充电互联互通的能力。实践中由于充电设备生产商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对于新标准的理解偏差,导致充电设备不能可靠的给电动汽车充电,甚至出现电动车不能识别充电设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该系统模拟了车辆端的控制导引检测装置,在无需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对交流供电设备的控制导引功能进行充电连接检测,并将充电连接过程中的状态参数通过上位机直观显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车辆插座、CC信号采集模块、CP信号采集模块、电阻选择网络、RS485串口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上位机;所述车辆插座采用符合GB/T20234-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七芯车辆插座,实现与交流供电设备的物理连接;所述CC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连接确认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连接确认信号;所述CP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控制导引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控制导引信号;所述电阻选择网络设置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用于根据MCU的控制指令,控制接入控制导引线路的电阻接入状态,进而改变供电设备端的PWM波幅值;所述MCU主控单元通过RS485串口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状态监控与数据显示;所述MCU主控单元与CAN通信模块连接,通过CAN通信模块可用于满足车辆端的充电数据通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MCU主控单元采用基于ARMCortexTM-M3内核的低功耗STM32F107RCT6单片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供电设备的车辆插头端设置有电阻RC、R4与开关S3,其中电阻RC和电阻R4串接在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开关S3并联在电阻R4上,当车辆插头未插入车辆插座时,MCU根据CC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的信号判断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当MCU判断到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的电阻值为国标规定范围时,表示有车辆插头插入,其中,当S3处于断开状态,CC线与PE之间的电阻值为RC+R4时,MCU判断当前连接状态为半连接;S3处于闭合状态,CC线与PE之间的电阻值为RC时,MCU判断当前连接状态为全连接,MCU根据RC的阻值确定当前供电设备的电缆容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阻选择网络包括电阻R2、电阻R3和开关S2,其中,电阻R2和开关S2串联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电阻R3连接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所述开关S2与MCU连接,由MCU控制开关S2的导通与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CC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恒流源输出电路单元和CC信号处理电路单元,所述恒流源输出电路与充电连接线CC连接,为其提供1mA的恒流源,根据恒定的电流流过不同阻值的电阻,将电阻值的变化转换为相对应的电压信号由CC信号处理电路采集,根据其电压值就可以推算当前RC电阻和R4电阻的连接结构,即可确定当前连接状态;所述CC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分压网络、量程选择开关Q3和电压跟随器,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MCU,用于向MCU输出CC测量信号,所述电阻分压网络是由电阻R67和电阻R68组成1/2分压电路,电阻R67和电阻R68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至电压跟随器的正向输入端,并且电阻R68的另一端经过量程选择开关Q3连接GND,该量程选择开关Q3与MCU连接,由MCU控制量程选择开关Q3的导通与关断,当电压值小于ADC基准电压时,MCU控制量程选择开关Q3为关断状态,采集的CC电压信号不经过电阻R68进行分压,直接经电压跟随器后输入到MCU的ADC接口;电压值大于ADC基准电压时,MCU控制量程选择开关Q3为导通状态,此时电阻R67、R68组成1/2分压电路,将分压后的CC信号再接入电压跟随器,使其测量电压处于MCU的AD采集可测的范围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P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由电阻R59与电容C47组成的一阶RC滤波电路以及一个比较器LM2903,所述比较器LM2903的正向输入端经过由电阻R59与电容C47组成的一阶RC滤波电路连接至电阻选择网络与控制导引线CP之间的接点,比较器LM290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由电阻R55、R57、C42组成的分压网络,比较器LM2903的输出端连接MCU。在上述技术方案中,RS485串口通信模块采用MAX485ESA接口芯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CAN通信接口模块采用恩智浦高速CAN收发器TJA1042T。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下:在车辆插头端(即充电枪)连接过程中,电阻选择网络中的电阻R3接入控制导引线CP,供电设备检测到检测点的12V电平下降到9V左右,供电设备的开关S1动作,切换至PWM波输出状态,此时MCU通过CP信号采集模块采集控制导引线CP的PWM信号的频率与占空比,当MCU检测CP信号满足国标要求时,MCU控制开关S2闭合,此时电阻选择网络的电阻R3与电阻R2并联后接入控制导引电路,供电设备检测点的电平幅值降低至6V左右,供电设备检测到该电平值满足要求,闭合接触器K1、K2即输出交流220V;在连接过程中,MCU将采集的数据与逻辑结果通过RS485通信传输给上位机,由上位机进行图形化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按照新国标要求,进行充电枪的选取、CC、CP等电路的设计;(2)使用ARMCortexTM-M3内核的低功耗STM32F107RCT6单片机进行数据的采集与通信;(3)采用上位机进行数据的显示与分析;(4)单片机与MCGS之间采用RS485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显示;(5)采用R2/R3电阻选择网络,可以切换不同场景;(6)模拟了车辆端的控制导引检测装置,在无需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即可对交流供电设备的控制导引功能进行充电连接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图2是充电模式3/连接方式C的控制导引检测原理图;图3是1mA恒流源输出电路;图4是CC信号处理电路;图5是CP信号处理电路;图6是RS485通信电路设计;图7是CAN通信电路设计。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车辆插座、CC信号采集模块、CP信号采集模块、电阻选择网络、RS485串口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上位机;所述车辆插座采用符合GB/T 20234-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七芯车辆插座,实现与交流供电设备的物理连接;所述CC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连接确认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连接确认信号;所述CP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控制导引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控制导引信号;所述电阻选择网络设置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用于根据MCU的控制指令,控制接入控制导引线路的电阻接入状态,进而改变供电设备端的PWM波幅值;所述MCU主控单元通过RS485串口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状态监控与数据显示;所述MCU主控单元与CAN通信模块连接,通过CAN通信模块可用于满足车辆端的充电数据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车辆插座、CC信号采集模块、CP信号采集模块、电阻选择网络、RS485串口通信模块、CAN通信模块和上位机;所述车辆插座采用符合GB/T20234-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七芯车辆插座,实现与交流供电设备的物理连接;所述CC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连接确认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连接确认信号;所述CP信号采集模块与车辆插座的控制导引信号线连接,用于采集充电装置的控制导引信号;所述电阻选择网络设置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用于根据MCU的控制指令,控制接入控制导引线路的电阻接入状态,进而改变供电设备端的PWM波幅值;所述MCU主控单元通过RS485串口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状态监控与数据显示;所述MCU主控单元与CAN通信模块连接,通过CAN通信模块可用于满足车辆端的充电数据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MCU主控单元采用基于ARMCortexTM-M3内核的低功耗STM32F107RCT6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供电设备的车辆插头端设置有电阻RC、R4与开关S3,其中电阻RC和电阻R4串接在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开关S3并联在电阻R4上,当车辆插头未插入车辆插座时,MCU根据CC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的信号判断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当MCU判断到充电连接线CC与保护地线PE之间的电阻值为国标规定范围时,表示有车辆插头插入,其中,当S3处于断开状态,CC线与PE之间的电阻值为RC+R4时,MCU判断当前连接状态为半连接;S3处于闭合状态,CC线与PE之间的电阻值为RC时,MCU判断当前连接状态为全连接,MCU根据RC的阻值确定当前供电设备的电缆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选择网络包括电阻R2、电阻R3和开关S2,其中,电阻R2和开关S2串联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电阻R3连接在车辆插座的保护地线PE和控制导引线CP之间,所述开关S2与MCU连接,由MCU控制开关S2的导通与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CC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恒流源输出电路单元和CC信号处理电路单元,所述恒流源输出电路与充电连接线CC连接,为其提供1mA的恒流源;所述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艳李晶华李艺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