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牧寒专利>正文

棱板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2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棱板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的棱形板,壳体上有与冷介质通道相连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其换热效率高,热交换速度快,结构紧凑。(*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热器。常用的热交换器分别为列管式和平板式两种。与本技术比较接近的是平板式热交换器。它的不足之处是换热速度慢,效率低,为了加大换热量,就必须增加换热板的面积,结构庞大。另外其强度较低。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热交换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的棱形板,壳体上有与冷介质通道相连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本技术采用棱形板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可以带来如下优点冷热介质在热交换器中流动时,不断横向冲刷热交换面,可以大大提高热交换的速度,这种棱形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棱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比较小,对流换热强烈,放热系数大大提高,由于换热速度的提高和比表面积的增加,可以使换热器的结构紧凑,减小占地面积,不易积尘结垢,清洗容易。本技术可以设计成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器、锅炉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示图。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技术做更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它是一个立式锅炉的结构示意图。上下分别是一个热交换单元,每一个热交换单元包括壳体13,在壳体内设置有棱形板14,它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4和热介质通道5。当一个由一个热交换单元独立构成一个热交换器时,在壳体上应当设置与冷介质通道相通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图1所举的实施例是由两个冷、热介质通道数量相同的热交换单元串接组成,其中热介质通道相互串通,冷介质通道由连通管3相连通,出口1、入口2分别连于两个热交换单元的冷介质通道上,两个热交换单元之间用连接环10相连。这种结构中的上一个热交换单元可以起到回收余热,将冷介质先进行预热的作用。在两个热交换单元之间设置有密封垫9,防止介质外溢,该密封垫9可以是位于周边处,也可以是位于周边和冷介质通道相对应的位置处。棱形板的数量至少应为2张,即至少组成一个热介质通道。结合图2,热介质通道的数量不只一个时,热介质通道的前侧应当相互贯通,壳体上设置可开启的门。这种结构便于清洗。在图1中,热交换器的下部为燃烧室12,供产生热介质,上部为上盖6和排烟道7。在实际中,热交换器的冷、热介质通道可能会相互交换,棱形板的棱形带有一定的弧形角。权利要求1.一种棱板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的棱形板,壳体上有与冷介质通道相连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它由两个冷、热介质通道数量相同的热交换单元串接组成,其中热介质通道相互串通,冷介质通道由连通管相连通,出口、入口分别连于两个热交换单元的冷介质通道上,两个热交换单元之间用连接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两个热交换单元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棱板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的棱形板,壳体上有与冷介质通道相连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其换热效率高,热交换速度快,结构紧凑。文档编号F28D7/00GK2290017SQ97217220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牧寒, 刘春英 申请人:王牧寒, 刘春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棱板式热交换器,它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隔成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的棱形板,壳体上有与冷介质通道相连的出口和入口,热介质通道的两端为出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牧寒刘春英
申请(专利权)人:王牧寒刘春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