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振九专利>正文

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1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包括气垫床1、两个拼接板2、气泵3、微型电脑4和转运起重装置,所述气垫床1左右两侧均拼接设有拼接板2,所述气垫床1位于两拼接板2中间,所述气垫床1底端横向设有若干条用于转运的硬质滑槽16,所述气垫床1设有若干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有由若干个柱状气囊组成,每个气囊11设有充气支管12,同组气囊11的充气支管12连接有同一充气管13,不同气囊组的充气管13通过换向气阀17与气泵3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与气泵3和换向气阀17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用于控制气囊11的充放气,所述转运起重装置用于搬运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拼装、方便转运的病床。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经常会出现中风、昏迷、瘫痪等行动不变的病人,对于这些行动不变的病人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坏死,从而造成病人的皮肤上出现压疮或褥疮。需要护士或家属每隔两小时为其翻身一次,由于对此类病人翻身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且对于术后不久的病人,尤其是病人插有各种导管或高颅压、心衰病人,贸然的为病人翻身风险很大;二是这些行动不变的病人在到功能科室检查或者手术时,需要护士或家属先将病人移动至推车上,再将病人推送至检查室或手术台,检查或手术完毕,再放回推车,再将病人从推车上搬运到病床,期间来回搬运次数较多,且需要多人配合极为耗费人力,尤其对于昏迷不能配合或要求强制制动的病人,搬运难度很大且有造成二次损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省力的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包括气垫床1、两个拼接板2、气泵3、微型电脑4和转运起重装置,所述病床床面由两个拼接板2和气垫床1拼接而成,所述气垫床1左右两侧均拼接设有拼接板2,所述气垫床1位于两拼接板2中间,所述气垫床1底端横向设有若干条用于转运的硬质滑槽16,所述气垫床1设有若干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有由若干个柱状气囊组成,每个气囊11设有充气支管12,同组气囊11的充气支管12连接有同一充气管13,不同气囊组的充气管13通过换向气阀17与气泵3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与气泵3和换向气阀17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用于控制气囊11的充放气,所述转运起重装置用于搬运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气垫床1的气囊11设计采用海绵体技术,通过对气垫床1局部进行程序性充放气,转移和更换病人身体卧床时的受力点,从而避免病人身体某一处长期受压,生成压疮和褥疮。转移病人时,只需要将气垫床1进行高压充气,高压充气后的气垫床1硬度较大,呈硬性床板样形态,便于吊拖转运。病床的床面可以拆卸拼装,搬运时患者无需移动,只需撤除气垫床两边的拼接板,通过转运起重装置将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转运至推车上。该气垫床1体积较小,设计与检查台、手术台形状适配,在进行手术或者检查时,患者无需更换气垫床1,检查及手术完成,如前法再次充气,形成床板状态,转运回病床。减少了患者的换床搬运次数,避免了患者在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也减少了人工。优选的是,所述充气支管12的充气口设有消音气门嘴14,所述消音气门嘴14用于消除气垫床1充放气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减少使用时的噪音,更适合病房的环境,且通过消音气门嘴14可控制充放气,实现气垫床在搬运过程中可独立于气泵进行搬运不漏气。优选的是,所述气垫床1内的充气管13设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计15。气垫床1通过数字化调整气压来调整柔软度,可以通过气压计15的数字化调整观察并记录调整。优选的是,包括叉臂10、升降平台9、液压活塞杆8、液压泵7、支架和移动电源,所述支架底端均匀分布有若干万向轮6,所述液压活塞杆8竖直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升降平台9滑动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液压泵7固定在支架上,液压泵7通过液压活塞杆8驱动升降平台9升降,所述叉臂10与升降平台9铰接可折叠,所述电源固定在支架上为液压泵7供电。液压起重转运,起重转运更为平稳。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技术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的气垫床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的转运起重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3所示,其中,一种可拆卸方便转运的病床,包括气垫床1、两个拼接板2、气泵3、微型电脑4和转运起重装置,所述病床床面由两个拼接板2和气垫床1拼接而成,所述气垫床1左右两侧均拼接设有拼接板2,所述气垫床1位于两拼接板2中间,所述气垫床1底端横向设有若干条用于转运的硬质滑槽16,所述气垫床1设有若干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有由若干个柱状气囊组成,每个气囊11设有充气支管12,同组气囊11的充气支管12连接有同一充气管13,不同气囊组的充气管13通过换向气阀17与气泵3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与气泵3和换向气阀17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用于控制气囊11的充放气,所述转运起重装置用于搬运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通过对气垫床1局部进行程序性充放气,转移和更换病人身体卧床时的受力点,从而避免病人身体某一处长期受压,生成压疮和褥疮。病人转运时,撤去气垫床拼接班2,搬运时病人与气垫床1一起转运。通过转运起重装置将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转运至推车上,气垫床1体积较小适合手术台、CT\MRI检查台。在进行手术或者检查时,患者无需更换气垫床1,减少患者的搬运换床次数,避免了患者在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也减少了人工。气垫床是空气悬浮床,本案所述气垫床1,采用条形海绵体气囊设计,以使其可以适应不同的充气压力,在不同的充气压力下软硬程度不同。正常情况下,气垫床与拼接板一起,执行普通气垫床功能。本案对气垫床各个气囊的程序性充放气设计,使其具有防褥疮功能,通过微型电脑4进行控制,使其完全可以适用于各种病人及各种需要,省却了常规的2小时一次人工翻身,节省人力成本。转运病人时,撤去气垫床两边的拼接板,气垫床1高压充气,特殊的气囊设计,使气垫床1在高压充气下硬度增加呈板样硬质,方便转运,配重转运装置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硬质滑槽,完成病人位置的转移。优选的是,所述充气支管12的充气口设有消音气门嘴14,所述消音气门嘴14用于消除气垫床1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减少使用时的噪音,更适合病房的环境,采用轮胎的充放气原理,通过消音气门嘴14可控制充放气,实现气垫床在搬运过程中可独立于气泵进行搬运不漏气。优选的是,所述气垫床1内的充气管13设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计15。气垫床1通过数字化调整气压来调整柔软度,可以通过气压计15数字化调整观察并记录调整。优选的是,包括叉臂10、升降平台9、液压活塞杆8、液压泵7、支架和移动电源,所述支架底端均匀分布有若干万向轮6,所述液压活塞杆8竖直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升降平台9滑动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液压泵7固定在支架上,液压泵7通过液压活塞杆8驱动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垫床(1)、两个拼接板(2)、气泵(3)、微型电脑(4)和转运起重装置,所述气垫床(1)左右两侧均拼接设有拼接板(2),所述气垫床(1)位于两拼接板(2)中间,所述气垫床(1)底端横向设有若干条用于转运的硬质滑槽(16),所述气垫床(1)设有若干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有由若干个柱状气囊组成,每个气囊(11)设有充气支管(12),同组气囊(11)的充气支管(12)连接有同一充气管(13),不同气囊组的充气管(13)通过换向气阀(17)与气泵(3)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与气泵(3)和换向气阀(17)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用于控制气囊(11)的充放气,所述转运起重装置用于搬运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拼装的病人转运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垫床(1)、两个拼接板(2)、气泵(3)、微型电脑(4)和转运起重装置,所述气垫床(1)左右两侧均拼接设有拼接板(2),所述气垫床(1)位于两拼接板(2)中间,所述气垫床(1)底端横向设有若干条用于转运的硬质滑槽(16),所述气垫床(1)设有若干组气囊组,每组气囊组有由若干个柱状气囊组成,每个气囊(11)设有充气支管(12),同组气囊(11)的充气支管(12)连接有同一充气管(13),不同气囊组的充气管(13)通过换向气阀(17)与气泵(3)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与气泵(3)和换向气阀(17)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脑(4)用于控制气囊(11)的充放气,所述转运起重装置用于搬运躺有患者的气垫床(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拼装的病人转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九
申请(专利权)人:杨振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