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推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47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推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体部、过渡部和连接部,主体部由方向相反的正向元件和反向元件内外复合形成,在通过旋转主体部来调整远端的植入器械时,不管是正向旋转还是反向旋转,主体部都可以良好的平衡两个方向的扭矩,使推送装置近端和远端的运动基本同步,大大提高了推送装置的调整精度;而过渡部设置有多个过渡连接件,相邻过渡连接件之间通过凸起结构和槽状结构间隙配合连接,过渡部自身可产生小角度弯曲,使得推送装置的远端更加灵活,从而确保了推送装置可以将植入器械推送至最适宜的植入位置,该推送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灵活,有效提高了介入治疗疗法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推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介入推送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依靠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介入治疗的技术很多,可分为血管内介入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应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先明确病变产位、性质、范围和程度之后,根据适应证,经插入血管内的导管进行栓塞、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和灌注药物等治疗。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放置各种各样的材料、器械和药物到人体的心脏以及动静脉血管中。比如,可以通过介入技术将房间隔穿刺针、瓣膜修复器械、心脏封堵器械、血管支架、以及血管滤器等放置到选定位置处。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治疗中,使用介入输送装置输送相关器械到病变位置,介入输送装置中的中空鞘管建立输送通路,推送装置与植入器械连接,将植入器械推送到人体内,在人体内控制植入器械找到最适宜的位置,植入后与器械进行分离,通常施术者通过旋转推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可弯曲的管状过渡部以及连接一植入器械的连接部;/n所述主体部为杆状结构,由方向相反的一正向元件和一反向元件内外复合而成,所述正向元件与所述反向元件紧密接触,其中所述正向元件由多根均匀旋转的第一金属丝组成,所述反向元件由多根均匀旋转的第二金属丝组成;/n所述过渡部由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过渡部分组成,所述过渡部分由多个环状过渡连接件组成,所述过渡连接件的两侧均匀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其中,相邻两凸起结构之间形成槽状结构,多个过渡连接件之间通过上述凸起结构和槽状结构间隙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可弯曲的管状过渡部以及连接一植入器械的连接部;
所述主体部为杆状结构,由方向相反的一正向元件和一反向元件内外复合而成,所述正向元件与所述反向元件紧密接触,其中所述正向元件由多根均匀旋转的第一金属丝组成,所述反向元件由多根均匀旋转的第二金属丝组成;
所述过渡部由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上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过渡部分组成,所述过渡部分由多个环状过渡连接件组成,所述过渡连接件的两侧均匀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其中,相邻两凸起结构之间形成槽状结构,多个过渡连接件之间通过上述凸起结构和槽状结构间隙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轴向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贯穿设有一杆状第一中心元件,所述第一中心元件与所述主体部紧密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入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丝与所述主体部的一虚拟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范围是30°~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虚拟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的范围是3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亮李瑞闫伟龚善石赵丹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介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普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