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4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上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排风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利用多个叶片将气流分割成多股小气流,使小气流在负压作用下贴合出风通道的内壁上升后汇总成一股大气流,此时风速高,紊流和振动小,能量损失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具有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和具有所述用于吸尘器的尘杯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吸尘器,尘杯内部的分离器会将气流打散成多股,而被分离的多股打散的气流在汇总成一股气流时,会互相“对撞”,产生紊流的同时对锥体又带来了振动。从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振动和紊流的产生都是不利的能量损失。为了改善或解决振动和紊流这些能量损失,出现了在分离器的通道上设计一条筋的技术方案,即,将进入通道的气流分隔成两股上升的气流,通过该筋后再汇合成一股气流,但还是有两股气流的对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具有能量损失小的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吸尘器的尘杯的吸尘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上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排风流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利用多个叶片将气流分割成多股小气流,使小气流在负压作用下贴合出风通道的内壁上升后汇总成一股大气流,此时风速高,紊流和振动小,能量损失小。<br>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由上向下且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由下至上且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径向向外螺旋延伸,所述叶片的上端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叶片的下端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上的宽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还包括:排风板,所述排风板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方且与所述出风通道间隔开,所述叶片的下端与所述排风板相连,在垂直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面内,所述排风板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投影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叶面和第二叶面,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的第一叶面和第二叶面构成所述排风流道的相对两侧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的上端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周壁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出风通道可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盖体相连且罩设所述出风通道。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杯身,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杯身上,所述杯身具有进风口;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在所述杯身内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流道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能量损失小。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尘器,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杯,能量损失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10、盖体100、出风通道110、出风口111、叶片200、排风流道201、排风板300、安装支架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1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10,包括:盖体100。盖体100具有圆筒形的出风通道110,出风通道110的上端具有出风口111。出风通道110的下端设有多个叶片200,叶片200的上端位于出风通道110内,即,叶片200的上端位于出风通道110的内周壁内侧。多个叶片200沿出风通道110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即,多个叶片200沿出风通道110的周向布置,每个叶片200沿出风通道110的径向延伸,任意两个叶片200彼此不接触。相邻两个叶片200之间限定出排风流道201,以分割气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10,利用多个叶片200将气流分割成多股小气流,使小气流在负压作用下贴合出风通道110的内壁上升后汇总成一股大气流,此时风速高,紊流和振动小,能量损失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叶片200由上向下且沿出风通道110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从而利于气流贴向出风通道110的内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叶片200由下至上且沿出风通道110的径向向外螺旋延伸,叶片200的上端在出风通道110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叶片200的下端在出风通道110的周向上的宽度。这样,当气流进入出风通道110时,气流被分割成多股螺旋上升的小气流,当离心力自然降低后,多股小气流汇总成一股大气流,大气流在负压作用下从出风口111排出,从而可以消除紊流,避免能量损失。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10还包括:排风板300,排风板300位于出风通道110的下方,排风板300与出风通道110间隔开。叶片200的下端与排风板300相连,在垂直于出风通道110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面内,排风板300的投影位于出风通道110的投影内。例如,排风板300为圆形,排风板300的直径小于出风通道110的直径,从而保证气流全部被多个叶片200分割后再汇流排出。其中,排风板3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出风通道110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利于减小紊流和振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叶片20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叶面和第二叶面,相邻两个叶片200的第一叶面和第二叶面构成排风流道201的相对两侧壁,这样,可以保证分割效果,使小气流顺利地贴着出风通道110的内周壁螺旋上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叶片200的上端与出风通道110的内周壁相连,即,叶片200的上端固定在出风通道110的内周壁上,从而结构比较牢靠,结构简单,叶片200、出风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上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排风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上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的上端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彼此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排风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由上向下且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由下至上且沿所述出风通道的径向向外螺旋延伸,所述叶片的上端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叶片的下端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尘杯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风板,所述排风板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方且与所述出风通道间隔开,所述叶片的下端与所述排风板相连,在垂直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面内,所述排风板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投影内。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栋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