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34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包括锅体、支撑装置、锅盖、温控加热装置、电源及开关,其特点是:锅体包括分体的内胆和外壳,锅盖设置在所述内胆上,支撑装置为在外壳的外侧壁上铰接的旋转支架,旋转支架可绕所述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锅体在工作状态倾斜设置。旋转支架包括旋转支架本体和铰接部,旋转支架本体为U形,旋转支架本体两端各连接一铰接部,且两铰接部连接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旋转支架可绕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锅体在倾斜状态进行炒制食物,使食物翻炒更充分,不用时旋转支架可以收拢,其结构简单、紧凑,收纳移动方便,制作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
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
,涉及一种烹调用具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对厨房设备的依赖逐步提高,自动炒锅因其操作简单、加工过程少油烟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目前市面上的自动炒锅通常为底部加热型,使用搅拌翅片实现翻炒功能:搅拌翅片安装在锅底,由锅底的传动轴带动,通过翅片在锅底围绕传动轴做旋转运动实现翻炒功能;或搅拌翅片跟锅盖一体,从顶部深入内锅进行翻炒。通常搅拌翅片在高度方向上较短,搅拌翅片本身不是固定部件,只是安装在传动轴上。这类自动炒锅的内胆不能旋转,也不能取出,不便于清洗;食物属于闷熟性质,翻炒过程中也不能观察食物,这不利于炒制讲究色香味的中国传统美食;盛取食物时容易将食物和搅拌翅片一起盛出。另外,现有自动炒锅的安全性不高,使用者的手容易被其烫伤。市场上少量锅体能翻转的炒锅以商用大型为主,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高,不便于移动和收纳,不适用于广大民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旋转支架可绕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锅体在倾斜状态进行炒制食物,使食物翻炒更充分,不用时旋转支架可以收拢,其结构简单、紧凑,收纳移动方便,制作成本较低。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包括锅体、支撑装置、锅盖、温控加热装置、电源及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包括分体的内胆和外壳,所述锅盖设置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铰接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可绕所述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所述锅体在工作状态倾斜设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旋转支架本体和铰接部,所述旋转支架本体为U形,旋转支架本体两端各连接一铰接部,且两所述铰接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铰接部包括支架圈、支架盖、支架转轴、弹簧限位卡销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直接固定在锅体的外壳上部,在固定座上安装支架转轴,旋转支架本体端部活套在支架转轴上,支架圈与旋转支架本体连接,在支架圈外侧扣合支架盖,在旋转支架本体上设置弹簧限位卡销,弹簧限位卡销包括钢珠和弹簧,在支架转轴根部延伸的环形面上设置定位凹槽,当旋转支架本体转动至收起状态,由所述弹簧限位卡销的钢珠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将旋转支架本体卡住定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支架转轴根部延伸出的环形面上设置止挡,旋转支架本体端部设置止挡卡槽,当旋转支架本体转动至支撑锅体呈倾斜的工作状态时,由所述止挡卡在旋转支架本体的止挡卡槽中,阻止旋转支架本体进一步转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铰接部对称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由其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转动。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旋转支架可绕外壳旋转,这样,可以将炒锅支撑成倾斜角度进行炒制,使食物翻炒更充分,不用时旋转支架可以收拢。2、本技术的旋转支架可以在锅体倾斜工作状态定位,也可以在收拢状态定位。其结构简单、紧凑,收纳移动方便,制作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未加锅盖的倾斜状态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未加锅盖的倾斜状态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收纳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中铰接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为:1-内胆、2-搅拌翅片、3-手柄、4-开关、5-外壳、5.1-外筒、5.2-底座、6-旋转压紧机构、7-支脚、8-旋转支架、8.1-支架圈、8.2-支架盖、8.3-支架转轴、8.4-弹簧限位卡销、8.5-支架本体、8.6-固定座、8.7-弹簧限位卡销的移动轨迹、8.8-止挡、9-锅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本技术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锅的实施例,包括锅体、支撑装置、锅盖9、温控加热装置、电源及开关,锅体包括分体的内胆1和外壳5,锅盖9设置在内胆1上。上述支撑装置为在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铰接的旋转支架8,旋转支架8可绕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锅体在工作状态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上述旋转支架包括旋转支架本体8.5和铰接部,旋转支架本体8.5为U形,旋转支架本体8.5两端各连接一铰接部,且两铰接部连接在所述外壳5的外侧壁上。具体而言:上述的铰接部包括包括支架圈8.1、支架盖8.2、支架转轴8.3、弹簧限位卡销8.4及固定座8.6,固定座8.6直接固定在锅体的外壳5上部,固定座8.6上安装支架转轴8.3,U形的旋转支架本体8.5端部活套在支架转轴8.3上,支架圈8.1与旋转支架本体8.5连接,在支架圈8.1外侧扣合支架盖8.2。在旋转支架本体8.5上设置弹簧限位卡销8.4,弹簧限位卡销8.4包括钢珠和弹簧,在支架转轴8.3根部延伸的环形面上设置定位凹槽。当旋转支架本体8.5转动至收起状态,由弹簧限位卡销8.4的钢珠嵌入定位凹槽内,将旋转支架本体8.5卡住定位,旋转支架本体8.5就不会随意摆动。弹簧限位卡销的移动轨迹8.7,如图5所示。另外,在支架转轴8.3根部延伸出的环形面上设置止挡8.8,旋转支架本体端部8.5设置止挡卡槽,当旋转支架本体8.5转动至支撑锅体呈倾斜的工作状态时,由止挡8.8卡在旋转支架本体8.5的止挡卡槽中,阻止旋转支架本体8.5进一步转动,这样,可使锅体保持稳定的倾斜状态炒制食物。上述的两个铰接部对称设置在外壳5的上部,内胆1由其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转动。外壳5外壳5包括底座5.2和外筒5.1,所述外筒5.1为圆筒形,所述底座5.2为圆盘形,外筒5.1的下端固定在底座5.2上,电机设置在底座5.2上。内胆1的上口边沿为外翻边沿,在内胆1上口边沿设置有旋转压紧机构6,这样,在炒制食物时,密封性好,食物不会甩出内胆1。在内胆1的内侧壁上设置搅拌翅片2,用于搅拌内胆1中的食物。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包括锅体、支撑装置、锅盖、温控加热装置、电源及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包括分体的内胆和外壳,所述锅盖设置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铰接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可绕所述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所述锅体在工作状态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包括锅体、支撑装置、锅盖、温控加热装置、电源及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包括分体的内胆和外壳,所述锅盖设置在所述内胆上,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铰接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可绕所述锅体旋转并定位,用于支撑所述锅体在工作状态倾斜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旋转支架本体和铰接部,所述旋转支架本体为U形,旋转支架本体两端各连接一铰接部,且两所述铰接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支撑装置的自动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部包括支架圈、支架盖、支架转轴、弹簧限位卡销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直接固定在锅体的外壳上部,在固定座上安装支架转轴,旋转支架本体端部活套在支架转轴上,支架圈与旋转支架本体连接,在支架圈外侧扣合支架盖,在旋转支架本体上设置弹簧限位卡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博文臧衍若黄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优利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