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3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涉及废物焚化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仅仅净化处理的手段单一,且废气在焚化炉内的停留时间往往很短,这就造成了对医疗废物的焚烧净化不彻底的问题。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包括炉体,转杆,载物体和过滤箱;所述炉体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具有盒盖的入料口;所述转杆通过转轴支架一和转轴支架二活动连接在炉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箱内设计中部具有开口的中隔板。沉淀箱内设计有隔板一及隔板二,在沉淀箱内形成循环流烟空间,增加烟气在沉淀箱内停留时间,使得烟气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变长,增强了对炉体内部医疗废物的焚烧净化效果,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物焚化炉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焚化炉是一种在废物回收技术包括燃烧物和有机材料等物质。焚化炉和其他高温废品回收系统可以描述为“热回收”。焚化炉将废物转化成灰烬,废气,微粒,和热量,能够依次被用来发电。废气等污染物在进入空气之前将会被清洁。焚化炉和能量回收是许多废物-能量转换技术比如气化,高温分解和厌氧消化中的一种。焚化炉也不仅仅用在能量和材料回收,也常用于医疗废物焚烧净化。如申请号为:CN201720458182.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系统,依次包括预处理装置、碳化装置、废气裂解装置以及尾气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装置与碳化装置的进料盖相连;碳化装置包括旋转炉体和外壳,旋转炉体设于外壳内,且外壳与旋转炉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外壳上设有对旋转炉体进行加热的供热设备,旋转炉体两端均通过旋转密封连接有出料盖和进料盖;废气裂解装置的一端与旋转炉体的出料盖之间通过通气管相连,废气裂解装置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管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完全解决了传统焚化炉在处理医疗废弃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源如二恶英等大气污染物,从而实现更好的燃料使用效率及环境保护效能。现有的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仅仅只是通过焚烧来对医疗废物进行净化处理,手段单一,且废气在焚化炉内的停留时间往往很短,这就造成了对医疗废物的焚烧净化不彻底,不能够将医疗废物彻底的净化后再排出装置,往往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实用性不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仅仅只是通过焚烧来对医疗废物进行净化处理,手段单一,且废气在焚化炉内的停留时间往往很短,这就造成了对医疗废物的焚烧净化不彻底,不能够将医疗废物彻底的净化后再排出装置,往往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包括炉体,转杆,载物体和过滤箱;所述炉体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具有盒盖的入料口;所述炉体的左上方设计有出气口,且炉体左侧下方设计有进气口;所述炉体的内下方设计有储灰空间且储灰空间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有除灰门;所述转杆通过转轴支架一和转轴支架二活动连接在炉体的内部,且转轴支架一和转轴支架二安装于炉体外侧;所述转轴支架一和转轴支架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转轴管,且转轴管内设计有具有点火装置的燃料注射管;所述转轴管中间位置安装拨动器,且拨动器上安装有拨动管;所述载物体包括载物圆桶,且圆桶开有多个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两侧设计有支撑端一及支撑端二,且载物体的通过支撑端一及支撑端二分别与炉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圆桶右侧设计有进料端面,且进料端面设计有多组进料口;所述支撑端一位于炉体外侧部分设计有连接带轮,且连接带轮连接皮带与位于外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炉体顶部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的管体与沉淀箱右上方连接,且沉淀箱内设计有风扇;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计有储灰空间及除污口;所述沉淀箱的左侧与净化管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内设计中部具有开口的中隔板,且中隔板上安装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为PTFE滤料材质,且过滤布中部与支撑体连接;所述支撑体顶部与过滤箱顶部连接,且过滤箱的左侧上部连接有排气管。进一步的,所述载物体的支撑端一和支撑端二与炉体的连接处设计有轴承,且转轴管从载物体中部穿过的配合处设计有轴承及密封件。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进气口及旋转轴支架二的外侧设计有可透气的防护板。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箱内设计有隔板一及隔板二。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管内设计有注入管和喷射管,且喷射管为内部中空两端封闭的管状,所述喷射管上开有多组喷射口,且注入管外部与活性炭粉末存储装置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设计有可开启的除灰口。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计有烟气成分检测单元,且烟气成分检测单元设有控制器控制燃料注入及活性炭喷射量,同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及风扇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沉淀箱内设计有隔板一及隔板二,在沉淀箱内形成循环流烟空间,增加烟气在沉淀箱内停留时间,使得烟气在炉体内停留的时间变长,增强了对炉体内部医疗废物的焚烧净化效果,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其次,通过气动方式注入净化管内的气体在流过净化管的过程中毒害物质被活性炭吸附并一同进入过滤箱内,烟气在经过滤布表面对气体进行进一步净化,使得废气在装置内的净化效果更为彻底,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再者,驱动电机、进气口及旋转轴支架的外侧可透气的防护板可以防止旋转部件造成伤害,提高了该装置的耐久性,过滤箱的底部的可开启的除灰口方便以后清理炉体内的残渣,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捷性,装置内部的烟气成分检测单元能够根据炉体内的烟气成分控制喷油量,在炉体内废物充分燃烧的情况下节省了燃油的消耗,提高了该装置的经济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净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载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炉体;11、入料口;12、出气口;13、进气口;14、储灰空间;141、除灰门;2、转杆;21、转轴支架一;22、转轴支架二;23、转轴管;24、燃料注射管;25、拨动器;251、拨动管;3、载物体;31、连接带轮;32、圆桶;321、落料口;33、支撑端一;34、支撑端二;35、进料端面;351、进料口;4、驱动电机;41、连接皮带;5、连接管;51、管体;52、风扇;6、沉淀箱;61、隔板一;62、隔板二;7、净化管;711、注入管;712、喷射管;7121、喷射口;8、过滤箱;81、中隔板;82、过滤布;83、支撑体;84、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转杆(2),载物体(3)和过滤箱(8);所述炉体(1)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具有盒盖的入料口(11);所述炉体(1)的左上方设计有出气口(12),且炉体(1)左侧下方设计有(13)进气口;所述炉体(1)的内下方设计有储灰空间(14)且储灰空间(1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有除灰门(141);所述转杆(2)通过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活动连接在炉体(1)的内部,且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安装于炉体(1)外侧;所述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转轴管(23),且转轴管(23)内设计有具有点火装置的燃料注射管(24);所述转轴管(23)中间位置安装拨动器(25),且拨动器(25)上安装有拨动管(251);所述载物体(3)包括载物圆桶(32),且圆桶(32)开有多个落料口(321);所述落料口(321)两侧设计有支撑端一(33)及支撑端二(34),且载物体(3)的通过支撑端一(33)及支撑端二(34)分别与炉体(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圆桶(32)右侧设计有进料端面(35),且进料端面(35)设计有多组进料口(351);所述支撑端一(33)位于炉体(1)外侧部分设计有连接带轮(31),且连接带轮(31)连接皮带(41)与位于外侧的驱动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炉体(1)顶部的出气口(12)通过连接管(5)的管体(51)与沉淀箱(6)右上方连接,且沉淀箱(6)内设计有风扇(52);所述沉淀箱(6)的底部设计有储灰空间(14)及除污口;所述沉淀箱(6)的左侧与净化管(7)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8)内设计中部具有开口的中隔板(81),且中隔板(81)上安装有过滤布(82);所述过滤布(82)为PTFE滤料材质,且过滤布(82)中部与支撑体(83)连接;所述支撑体(83)顶部与过滤箱(8)顶部连接,且过滤箱(8)的左侧上部连接有排气管(8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循环流烟空间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转杆(2),载物体(3)和过滤箱(8);所述炉体(1)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具有盒盖的入料口(11);所述炉体(1)的左上方设计有出气口(12),且炉体(1)左侧下方设计有(13)进气口;所述炉体(1)的内下方设计有储灰空间(14)且储灰空间(1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有除灰门(141);所述转杆(2)通过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活动连接在炉体(1)的内部,且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安装于炉体(1)外侧;所述转轴支架一(21)和转轴支架二(2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转轴管(23),且转轴管(23)内设计有具有点火装置的燃料注射管(24);所述转轴管(23)中间位置安装拨动器(25),且拨动器(25)上安装有拨动管(251);所述载物体(3)包括载物圆桶(32),且圆桶(32)开有多个落料口(321);所述落料口(321)两侧设计有支撑端一(33)及支撑端二(34),且载物体(3)的通过支撑端一(33)及支撑端二(34)分别与炉体(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圆桶(32)右侧设计有进料端面(35),且进料端面(35)设计有多组进料口(351);所述支撑端一(33)位于炉体(1)外侧部分设计有连接带轮(31),且连接带轮(31)连接皮带(41)与位于外侧的驱动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炉体(1)顶部的出气口(12)通过连接管(5)的管体(51)与沉淀箱(6)右上方连接,且沉淀箱(6)内设计有风扇(52);所述沉淀箱(6)的底部设计有储灰空间(14)及除污口;所述沉淀箱(6)的左侧与净化管(7)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8)内设计中部具有开口的中隔板(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