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25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包括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尾端的袋体以及贴于深静脉导管首端的敷贴;所述敷贴连接于袋体开口处;所述袋体由面单和底单边缘粘合而成,并留有开口;所述面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亲肤纸层,并且防水薄膜层与亲肤纸层之间夹有折叠的二次防水薄膜层;所述底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软垫层、亲肤纸层;所述敷贴包括中部的止血棉以及边缘的粘胶薄膜;所述袋体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所述二次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粘胶;所述面单的亲肤纸层上设置有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证患者沐浴时导管和穿刺点不被脏水污染。并且使用简单方便,无需用纱布缠绕以及大量胶布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的保护套。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透析机透析,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过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利用深静脉导管将血液从人体内引出后再导入。现有的深静脉导管一端植入人体,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接头连接体外循环管路。深静脉导管属于留置管道,透析完毕后继续留置在人体上以备下次使用。为了保证深静脉导管的清洁,现有的保护方式是利用纱布对整个导管进行缠绕,再利用大量胶布贴于人体上。上述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弊端:1、为了防止感染,患者无法沐浴,避免被污水污染。2、导管容易被污染、受潮,增加感染风险。3、纱布和胶布采用层层拼接的方式,易暴露,密闭性差。4、胶布粘接人体过多过密,容易撕伤皮肤、过敏、瘙痒。5、导管长期压迫皮肤,容易在皮肤上产生压痕。6、包裹导管和粘接的过程繁琐,消耗大量时间。7、纱布和胶布将整个穿刺点遮蔽,不容易观察发炎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使用简单方便,并且患者沐浴时能够有效防水。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包括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尾端的袋体以及贴于深静脉导管首端的敷贴;所述敷贴连接于袋体开口处;所述袋体由面单和底单边缘粘合而成,并留有开口;所述面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亲肤纸层,并且防水薄膜层与亲肤纸层之间夹有折叠的二次防水薄膜层;所述底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软垫层、亲肤纸层;所述敷贴包括中部的止血棉以及边缘的粘胶薄膜;所述袋体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所述二次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粘胶;所述面单的亲肤纸层上设置有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面单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沿袋体纵向的易撕口。沐浴后方便将防水薄膜层撕去,避免防水薄膜层上的脏水污染导管。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面单防水薄膜层与亲肤纸层仅边缘粘接。方便释放夹层内的二次防水薄膜层。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敷贴底面设置有不粘层,所述不粘层由左右两块拼合而成;并且其中一块的部分搭接在另一块上。便于将不粘层撕离敷料。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敷贴顶面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由左右两块拼合而成,并且左右两块拼合处为波浪线。粘胶薄膜非常柔软,撕掉底面的不沾层后非常容易产生褶皱并且相互粘接影响使用效果。通过支撑层能保持粘胶薄膜的平整。支撑层为质地较硬的塑料薄片,与粘胶薄膜之间依靠气压结合。波浪线状的结合处更容易将支撑层移除。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用于容纳整个保护套的密封袋。使用之前整个保护套容纳于密封袋内,防菌防水。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敷贴的尺寸为8*8cm,其中止血棉的尺寸为4*4cm;所述袋体的尺寸为12*8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患者沐浴时能保证导管和穿刺点不被脏水污染。2、使用简单方便,无需用纱布缠绕以及大量胶布粘接。3、胶布与人体接触点少,避免皮肤过敏。与人体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亲肤纸。4、软垫作为缓冲,减少导管对人体皮肤的压迫。5、粘胶薄膜方便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发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的剖视图。图3为平时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沐浴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记:1面单、2底单、4深静脉导管、11防水薄膜层、12二次防水薄膜层、13亲肤纸层、21软垫、22防水薄膜层、23亲肤纸层、31粘胶薄膜、32止血棉、33支撑层、111易撕口、112胶条、121粘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4尾端的袋体以及贴于深静脉导管4首端的敷贴;所述敷贴连接于袋体开口处。还包括用于容纳整个保护套的密封袋。所述袋体由面单1和底单2边缘粘合而成,并留有开口。所述面单1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11、亲肤纸层13,并且防水薄膜层11与亲肤纸层13之间夹有折叠的二次防水薄膜层12;面单1防水薄膜层11边缘设置有沿袋体纵向的易撕口111。面单1防水薄膜层11与亲肤纸层12仅边缘粘接。所述底单2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21、软垫层22、亲肤纸层23。所述敷贴包括中部的止血棉32以及边缘的粘胶薄膜31。敷贴底面设置有不粘层,所述不粘层由左右两块拼合而成;并且其中一块的部分搭接在另一块上。敷贴顶面有支撑层33,所述支撑层33由左右两块拼合而成,并且左右两块拼合处为波浪线。所述袋体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112;所述二次防水薄膜层12边缘设置有粘胶122;所述面单1的亲肤纸层13上设置有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敷贴的尺寸为8*8cm,其中止血棉32的尺寸为4*4cm;所述袋体的尺寸为12*8cm。防水薄膜层11由PVC薄膜制作,用于袋体的防水。二次防水薄膜层12由PVC薄膜制作,用于防止穿刺点被脏水污染。亲肤纸层13以及亲肤纸层23由可湿水的面纸制作,其与皮肤接触不易发生过敏。软垫层22由海绵制作,作为缓冲避免深静脉导管4对人体的压迫。使用的时候首先将整个保护套从密封袋中取出。将深静脉导管4(下称导管)尾端收纳入袋体内,并且尽量紧靠一侧。利用袋体上的胶条111将袋体固定在人体上。将敷贴底部的不粘层撕开,将敷贴贴于导管首端,注意止血棉32要覆盖穿刺点。贴好后将敷贴顶面的支撑层33移除。袋体的口部无需封闭,用于通风保持导管干燥。需要沐浴的时候,揭开面单1的防水薄膜层11,释放折叠在夹层中的二次防水薄膜层12。将二次防水薄膜层12展开贴于敷贴上,并利用其边缘的粘胶122贴于人体。把袋体从侧边开始卷起,卷起后利用胶条111把防水薄膜层11(此时已被揭开,但仍有部分与袋体连接)覆盖在袋体上并粘牢。沐浴完毕后,将面单1的防水薄膜层11以及二次防水薄膜层12沿易撕口111移除,利用面单上亲肤纸层13上的胶条将卷起的袋体粘于人体上即可。下次透析后或者二次沐浴之前可更换新的保护套。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尾端的袋体以及贴于深静脉导管首端的敷贴;所述敷贴连接于袋体开口处;所述袋体由面单和底单边缘粘合而成,并留有开口;所述面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亲肤纸层,并且防水薄膜层与亲肤纸层之间夹有折叠的二次防水薄膜层;所述底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软垫层、亲肤纸层;所述敷贴包括中部的止血棉以及边缘的粘胶薄膜;所述袋体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所述二次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粘胶;所述面单的亲肤纸层上设置有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尾端的袋体以及贴于深静脉导管首端的敷贴;所述敷贴连接于袋体开口处;所述袋体由面单和底单边缘粘合而成,并留有开口;所述面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亲肤纸层,并且防水薄膜层与亲肤纸层之间夹有折叠的二次防水薄膜层;所述底单由上至下为防水薄膜层、软垫层、亲肤纸层;所述敷贴包括中部的止血棉以及边缘的粘胶薄膜;所述袋体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所述二次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粘胶;所述面单的亲肤纸层上设置有用于粘接于人体上的胶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单防水薄膜层边缘设置有沿袋体纵向的易撕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深静脉导管一次性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凤英陈怡洁刘冰洁刘兰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