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25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2
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引流管、支撑管和针芯,引流管分为头部、引流管段5、连接部、引流管段7、尾部和牵引线,头部呈锥形,侧壁上设有牵引线;引流管段5侧壁上设有侧孔;连接部呈锥形,连接引流管段5和引流管段7,连接部侧壁上设有侧孔,牵引线通过此孔进入管腔内;尾部侧壁上设有牵引线通过孔、牵引线固定卡槽及卡扣,尾部外壁上设有螺纹;支撑管尾部连接帽外表面与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引流管尾部并拧紧;针芯头端呈锥形,尾部连接帽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支撑管尾部连接帽上并拧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容易通过肝脏进入胆囊或胆管、防止引流管移位、具有瘘道扩张的作用、避免胆管及胆囊黏膜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涉及一种用于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以及进行瘘道扩张的微创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可诱发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道肿瘤等并发症。胆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及肝叶切除,再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及胆道探查取石术,成为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但是胆道探查取石,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对于不能耐受全麻风险的高龄、高危患者,以及接受多次开腹手术的患者,可先采取经皮经肝胆囊及胆管穿刺引流术,随后逐渐扩张瘘道,待瘘道扩张至16Fr以上时,则可经瘘道置入胆道镜进入胆囊及但管内碎石、取石。瘘道扩张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手术中使用不同型号的硬质扩张管扩张瘘道,但是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容易发生出血、肝脓肿、胆漏等并发症,另一种是间断更换更粗型号的胆道引流管,此种方式无需麻醉。目前所用的胆管穿刺或瘘道扩张引流管为单襻管,其中7-10Fr的引流管通过收紧牵引线使头端呈襻,进而起到防止引流管滑脱的目的。但是对于12Fr及以上的引流管,由于引流管较粗,其呈襻难度较大,因此多设计成直管,放置到胆管或胆囊内,其头端不能呈襻,容易发生移位,。而且锥形的头端容易损伤胆囊及胆管黏膜,甚至发生胆囊及胆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容易通过肝脏进入胆囊或胆管、防止引流管移位、具有瘘道扩张的作用、避免胆管及胆囊黏膜损伤的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本专利技术包括引流管1、支撑管2和针芯3;引流管1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4、引流管段5、连接部6、引流管段7、尾部8和牵引线9;头部4呈锥形,侧壁上设置有牵引线9;引流管段5侧壁上设有侧孔10;连接引流管段5和引流管段7的连接部6呈锥形,连接部6侧壁上设有侧孔11,牵引线9通过此侧孔11进入引流管1腔内,经过引流管段7,从尾部8侧壁上设置的牵引线通过孔、卡槽穿出,固定在设置在尾部8的卡扣12上,尾部8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支撑管2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13、支撑管段14、连接部15、支撑管段16和尾部连接帽17;头部13呈锥形,连接支撑管段14和支撑管段16的连接部15呈锥形,尾部连接帽17内表面与外表面设有螺纹;支撑管2置于引流管1内,尾部连接帽17套在引流管1尾部8并拧紧;头端呈锥形的针芯3置于支撑管2内,尾部连接帽18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支撑管2尾部连接帽17上并拧紧;组装后,支撑管2顶端顶到引流管1的顶端;针芯3顶部高出引流管1顶部0.5-1cm;引流管1长60-100cm;头部4长1cm,顶端外径4.5Fr、内径4Fr;引流管段I5外径为7Fr、内径为5Fr,长3-10cm;侧孔10有5-10个,呈椭圆形,短径2mm,长径4mm;连接部6长2-5cm;引流管段II7型号是,长55-85cm,外径为7Fr、8.5Fr、10Fr、12Fr,14Fr、16Fr和18Fr,对应的内径为5Fr、6Fr、8Fr、10Fr、12Fr,14Fr和16Fr;尾部8长3-5cm;牵引线9长70-110cm,直径0.5mm;支撑管2长60-100cm;锥形头部13长1cm,顶端外径4Fr,内径3.5Fr;支撑管段14外径为4.5Fr,内径为4Fr,长3-10cm;连接部15长2-5cm;支撑管段16型号是,外径为4.5Fr、5.5Fr、7.5Fr、9.5Fr、11.5Fr、13.5Fr和15.5Fr,对应的内径为3.5Fr、4.5Fr、6.5Fr、8.5Fr、10.5Fr、12.5Fr和14.5Fr;长55-85cm;尾部连接帽17长3-5cm;针芯3长60.5-101cm,外径3Fr,锥形头部长1cm;尾部连接帽18长3-5cm。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头端呈锥形,容易通过肝脏进入胆囊或胆管;2.本专利技术引流管段为7F,容易呈襻,具有防止引流管移位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引流管段型号齐全,具有瘘道扩张的作用;4.本专利技术中收紧牵引线后,头端进入连接管内,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针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置入到指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瘘道扩张时,在导丝引导下,本装置置入到指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装置拉紧牵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装置把牵引线卡在卡槽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引流管,2.支撑管,3.针芯,4.头部,5.引流管段,6.连接部,7.引流管段,8.尾部,9.牵引线,10.侧孔,11.侧孔,12.卡扣,13.头部,14.支撑管段,15.连接部,16.支撑管段,17.尾部连接帽,18.尾部连接帽,19.导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引流管1、支撑管2和针芯3;引流管1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4、引流管段5、连接部6、引流管段7、尾部8和牵引线9;头部4呈锥形,侧壁上设置有牵引线9;引流管段5侧壁上设有侧孔10;连接引流管段5和引流管段7的连接部6呈锥形,连接部6侧壁上设有侧孔11,牵引线9通过此侧孔11进入引流管1腔内,经过引流管段7,从尾部8侧壁上设置的牵引线通过孔、卡槽穿出,固定在设置在尾部8的卡扣12上,尾部8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支撑管2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13、支撑管段14、连接部15、支撑管段16和尾部连接帽17;头部13呈锥形,连接支撑管段14和支撑管段16的连接部15呈锥形,尾部连接帽17内表面与外表面设有螺纹;支撑管2置于引流管1内,尾部连接帽17套在引流管1尾部8并拧紧;头端呈锥形的针芯3置于支撑管2内,尾部连接帽18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支撑管2尾部连接帽17上并拧紧;引流管1长90cm;头部4长1cm,顶端外径4.5Fr、内径4Fr;引流管段I5外径为7Fr、内径为5Fr,长9cm;侧孔10有6个,呈椭圆形,短径2mm,长径4mm;连接部6长5cm;引流管段II7型号是,长70cm,外径为18Fr,对应的内径为16Fr;尾部8长5cm;牵引线9长110cm,直径0.5mm;支撑管2长90cm;锥形头部13长1cm,顶端外径4Fr,内径3.5Fr;支撑管段14外径为4.5Fr,内径为4Fr,长9cm;连接部15长5cm;支撑管段16型号是,外径为15.5Fr,对应的内径为14.5Fr,长70cm;尾部连接帽17长5cm;针芯3长91cm,外径3Fr,锥形头部长1cm;尾部连接帽18长5cm。组装后,支撑管2顶端顶到引流管1的顶端;针芯3顶部高出引流管1顶部1cm;引流管1为软性的硅胶管聚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支撑管(2)和针芯(3);引流管(1)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4)、引流管段(5)、连接部(6)、引流管段(7)、尾部(8)和牵引线(9);头部(4)呈锥形,侧壁上设置有牵引线(9);引流管段(5)侧壁上设有侧孔(10);连接引流管段(5)和引流管段(7)的连接部(6)呈锥形,连接部(6)侧壁上设有侧孔(11),牵引线(9)通过此侧孔(11)进入引流管(1)腔内,经过引流管段(7),从尾部(8)侧壁上设置的牵引线通过孔、卡槽穿出,固定在设置在尾部(8)的卡扣(12)上,尾部(8)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支撑管(2)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13)、支撑管段(14)、连接部(15)、支撑管段(16)和尾部连接帽(17);头部(13)呈锥形,连接支撑管段(14)和支撑管段(16)的连接部(15)呈锥形,尾部连接帽(17)内表面与外表面设有螺纹;支撑管(2)置于引流管(1)内,尾部连接帽(17)套在引流管(1)尾部(8)并拧紧;头端呈锥形的针芯(3)置于支撑管(2)内,尾部连接帽(18)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支撑管(2)尾部连接帽(17)上并拧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支撑管(2)和针芯(3);引流管(1)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4)、引流管段(5)、连接部(6)、引流管段(7)、尾部(8)和牵引线(9);头部(4)呈锥形,侧壁上设置有牵引线(9);引流管段(5)侧壁上设有侧孔(10);连接引流管段(5)和引流管段(7)的连接部(6)呈锥形,连接部(6)侧壁上设有侧孔(11),牵引线(9)通过此侧孔(11)进入引流管(1)腔内,经过引流管段(7),从尾部(8)侧壁上设置的牵引线通过孔、卡槽穿出,固定在设置在尾部(8)的卡扣(12)上,尾部(8)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支撑管(2)为单通道管,分为头部(13)、支撑管段(14)、连接部(15)、支撑管段(16)和尾部连接帽(17);头部(13)呈锥形,连接支撑管段(14)和支撑管段(16)的连接部(15)呈锥形,尾部连接帽(17)内表面与外表面设有螺纹;支撑管(2)置于引流管(1)内,尾部连接帽(17)套在引流管(1)尾部(8)并拧紧;头端呈锥形的针芯(3)置于支撑管(2)内,尾部连接帽(18)内表面设有螺纹,套在支撑管(2)尾部连接帽(17)上并拧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属的一种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组装后,支撑管(2)顶端顶到引流管(1)的顶端;针芯(3)顶部高出引流管(1)顶部0.5-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属的一种胆道穿刺瘘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举张诚宋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