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染原隔离设备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隔离传染原的设备和方法,用于减少气溶胶、飞沫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内容物喷溅,避免传染原(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传染原)在内镜操作期间扩散传播,保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预防院内感染。
技术介绍
经内镜检查和/或介入治疗是呼吸科和消化科在临床上经常用到的诊疗项目。但是,在内镜诊疗时,由于内镜经过患者的鼻腔或口腔进入其气道或消化道,对气管或食管粘膜造成刺激,患者常有剧烈恶心、呕吐、咳嗽、咳痰,导致飞沫或呼吸道、消化道的内容物喷溅,使得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极易污染诊疗室,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其它患者。尤其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咳嗽/呕吐时产生大量飞沫和污染物溢出,这些飞沫和污染物携带有大量潜在高致病性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普通口罩很难完全过滤这些致病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传染病专科医院、尤其是综合医院各科室的正常诊疗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消化内镜、呼吸内镜相关诊疗操作几乎全面停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指出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染原隔离设备,其包括:由支架构成的框架、由所述框架支撑的透明防护膜,其中所述透明防护膜上设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所述开口分别用作:1)氧气管入口;2)气管插管操作口、内镜辅助操作口;和/或3)其他器械入口;其中所述框架与透明防护膜所包围区域具有足以容纳患者身体部分和适宜内镜操作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染原隔离设备,其包括:由支架构成的框架、由所述框架支撑的透明防护膜,其中所述透明防护膜上设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所述开口分别用作:1)氧气管入口;2)气管插管操作口、内镜辅助操作口;和/或3)其他器械入口;其中所述框架与透明防护膜所包围区域具有足以容纳患者身体部分和适宜内镜操作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原隔离设备,其在功能上包括患者防护部和内镜操作部两个相通连的部分,其中所述患者防护部的透明防护膜上设有以下开口:氧气管入口、气管插管操作口、内镜辅助操作口和/或其他器械入口;所述内镜操作部的透明防护膜上设有以下开口:内镜器械入口、内镜操作口和/或内镜主机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染原隔离设备,其中所述患者防护部整体上呈现长方体、立方体或圆柱体的形状,所述内镜操作部整体上呈现棱台或圆台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染原隔离设备,其中所述透明防护膜上的开口的直径是可调节的;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于涛,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