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212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护目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所述护目镜包括: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柔性垫圈以及弹性带;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包括:镜架、主镜片、侧镜片以及镜托;所述镜架整体呈罩形框架,所述罩形框架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主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侧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下侧一体成型有所述镜托,所述罩形框架的后侧一体成型有眉眼接触部;所述镜托上开设有鼻梁贴合部;所述柔性垫圈嵌于所述眉眼接触部;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目镜
,特别涉及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护目镜的生产制备中,往往需要针对镜片、镜架等构件分别制备而后组装;导致整体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各部件的加工配合精度也不高,装配效率和整体密封质量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目镜生产效率低,配合精度和密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目镜,包括: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柔性垫圈以及弹性带;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包括:镜架、主镜片、侧镜片以及镜托;所述镜架整体呈罩形框架,所述罩形框架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主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侧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下侧一体成型有所述镜托,所述罩形框架的后侧一体成型有眉眼接触部;所述镜托上开设有鼻梁贴合部;所述柔性垫圈嵌于所述眉眼接触部;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采用无色透明的UV光敏树脂材料。进一步地,所述主镜片和所述侧镜片上设置有防雾涂层。进一步地,所述眉眼接触部的边沿开设有卡槽,所述柔性垫圈上开设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嵌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圈采用医用二氧化硅水凝胶柔性材料;其中,所述医用二氧化硅水凝胶柔性材料由硅胶、聚乙二醇和气象二氧化硅按照30∶10∶1的质量比例配制。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圈的厚度大于等于3毫米,所述柔性垫圈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卡槽的槽宽的3倍。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进一步地,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固定扣,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固定扣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上设置有透气孔。一种护目镜生产方法,用于所述的护目镜的生产;包括:采用光固化3D打印成型方法,以所述主镜面侧为整体平面并朝下放置,往镜架端向上打印所述主镜体;采用浆料固化3D打印成型方法,以与人体接触侧朝下作为基底,往连接接口方向向上打印所述柔性垫圈。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主镜体,大幅简化主镜体的生产流程,装配流程,从而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的方式,也能够大幅提升结构精度,使得护目镜的密封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针对在眉眼周边等不规则接触的情形,通过柔性垫圈实现接触密封,保证密封精度。通过弹性带实现主镜体的固定,能够实现便捷且稳定的佩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目镜部件分散布置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目镜部件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镜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目镜生产效率低,配合精度和密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护目镜,包括: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1、柔性垫圈2以及弹性带3。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1包括:镜架11、主镜片12、侧镜片13以及镜托14。具体来说,所述镜架11整体呈罩形框架,所述罩形框架11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主镜片12,所述罩形框架11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侧镜片13,所述罩形框架的下侧一体成型有所述镜托14,所述罩形框架的后侧一体成型有眉眼接触部15;也就是说,整体围城开口箱型结构,开口侧为面部接触测,下侧为鼻翼接触侧;当佩戴后实现完全的密封。当然,所述镜托14上开设有鼻梁贴合部,所述鼻梁贴合部上开设成贴合面,便于面接触密封。参见图3,为了保证接触密封可靠性,所述柔性垫圈2嵌于所述眉眼接触部15。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柔性垫圈2与所述镜托14无缝衔接,保证密封性。所述弹性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实现头戴固定。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和保证护目镜的目视透过性,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1整体都采用无色透明的UV光敏树脂材料;从而保证目视透过性的同时,也提升打印效率。光敏树脂材料的主镜体佩戴轻便、舒适,还能防腐蚀。进一步地,所述主镜片12和所述侧镜片13上设置有防雾涂层,保证目视透过性。一般来说,防雾涂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纳米活性材料。为了保证装配稳定性,所述眉眼接触部15的边沿开设有卡槽,所述柔性垫圈2上开设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嵌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圈2采用医用二氧化硅水凝胶柔性材料;其中,所述医用二氧化硅水凝胶柔性材料由硅胶、聚乙二醇和气象二氧化硅按照30∶10∶1的质量比例配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良好力学性能,且材料无色透明,采光好。也能避免护目镜对人脸部应力过大导致出现勒痕的缺点,实现一定缓冲。也就是说,主镜体1和柔性垫圈2采用刚性固化光敏树脂与柔性水凝胶体的卡口式连接,给出一种刚柔耦合的通用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圈的厚度大于等于3毫米,所述柔性垫圈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卡槽的槽宽的3倍;具备较好的接触密封性能。为了提升使用适应性,所述弹性带3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4。进一步地,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固定扣16,所述弹性带3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固定扣16上;实现可靠固定。为了提升,所述弹性带上设置有透气孔,长时间佩戴该护目镜也不会造成面部压紧疲劳,也不会出现脸部皮肤的过敏问题。本实施例还针对性的提供一种护目镜生产方法,用于所述的护目镜的生产;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光固化3D打印成型方法,以所述主镜面侧为整体平面并朝下放置,往镜架端向上打印所述主镜体,保证镜面的透光与平整性;采用浆料固化3D打印成型方法,以与人体接触侧朝下作为基底,往连接接口方向向上打印所述柔性垫圈。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目镜及其生产方法,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主镜体,大幅简化主镜体的生产流程,装配流程,从而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的方式,也能够大幅提升结构精度,使得护目镜的密封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针对在眉眼周边等不规则接触的情形,通过柔性垫圈实现接触密封,保证密封精度。通过弹性带实现主镜体的固定,能够实现便捷且稳定的佩戴。该一体化护目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3D打印成型,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零件,从而极大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柔性垫圈以及弹性带;/n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包括:镜架、主镜片、侧镜片以及镜托;/n所述镜架整体呈罩形框架,所述罩形框架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主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侧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下侧一体成型有所述镜托,所述罩形框架的后侧一体成型有眉眼接触部;/n所述镜托上开设有鼻梁贴合部;/n所述柔性垫圈嵌于所述眉眼接触部;/n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柔性垫圈以及弹性带;
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包括:镜架、主镜片、侧镜片以及镜托;
所述镜架整体呈罩形框架,所述罩形框架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主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所述侧镜片,所述罩形框架的下侧一体成型有所述镜托,所述罩形框架的后侧一体成型有眉眼接触部;
所述镜托上开设有鼻梁贴合部;
所述柔性垫圈嵌于所述眉眼接触部;
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一体成型的主镜体采用无色透明的UV光敏树脂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片和所述侧镜片上设置有防雾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眉眼接触部的边沿开设有卡槽,所述柔性垫圈上开设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嵌于所述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圈采用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亮谭昕彭思远甘天翔杨轩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