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氧化酶联合过氧化物酶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963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联合应用,特别涉及葡萄糖氧化酶联合过氧化物酶应用于霉菌毒素生物脱毒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酶及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安全、高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糖氧化酶联合过氧化物酶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
,具体涉及葡萄糖氧化酶联合过氧化物酶应用于霉菌毒素生物脱毒领域。
技术介绍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是由微生物或植物产生的一类氧化还原酶,该类酶以过氧化氢为电子受体,催化底物发生氧化反应,其主要存在于载体的过氧化物酶体中,以铁卟啉为辅基,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和胺类化合物和烃类氧化产物,具有消除过氧化氢和酚类、胺类、醛类、苯类毒性的双重作用。过氧化物酶包括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peroxidase,DyP)、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O)、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CPO)和大豆过氧化物酶(Soybeanperoxidase,SBP)等。目前有报道来源于白腐真菌的锰过氧化物酶能够降解霉菌毒素,但是其需要以过氧化氢为底物,如果对粮食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脱毒无法引进过氧化氢则使锰过氧化物酶无法发挥降解毒素的作用。关于降解霉菌毒素的其他过氧化物酶类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联合应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以葡萄糖为底物用于霉菌毒素的生物脱毒。因为葡萄糖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能专一性地催化β-D-葡糖生成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生产的过氧化氢正好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从而发挥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证实来源于芽孢杆菌的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降解霉菌毒素。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饲料和食品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需推进一切切实可行的解毒脱毒方法用于实际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糖氧化酶GOD联合过氧化物酶POD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复合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酶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具体涉及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联合应用于霉菌毒素脱毒领域。上述脱毒方法中,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乳过氧化物酶LPO、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氯过氧化物酶CPO和大豆过氧化物酶SBP中的一种或几种过氧化物酶混合配制,用于霉菌毒素脱毒领域。优选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大豆过氧化物酶SBP、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联合应用于霉菌毒素脱毒;更优选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联合应用于霉菌毒素脱毒。上述所述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用量百分比可以为:1:1或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1:10。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霉菌毒素包括但不限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或M2、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包括呕吐毒素、T-2毒素等)、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展青霉素、胶霉毒素和杂色曲霉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霉菌毒素的浓度为0.001-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GOD的浓度为0.1U/mL-1U/mL,过氧化物酶POD的浓度为1U/mL-10U/m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上述所述的过氧化物酶POD,包括但不限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乳过氧化物酶LPO、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氯过氧化物酶CPO和大豆过氧化物酶SBP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所述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用量百分比可以为:1:1或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1:10。上述所述的复合酶,还包括各种辅助过氧化物酶降解霉菌毒素的天然和合成介体,所述的介体包括但不限于乙酰丁香酮、丁香酸甲酯、乙酰香草酮、对香豆酸、丁香醛、肉桂醛、柠檬醛、紫苏醛、异戊醛、丁香酚、香芹酚、百里香酚、香草酚、柠檬烯、γ-萜品烯、大蒜素、茴香脑、薄荷酮、沉香醇、芳樟醇、姜油酮、异硫氰酸酯、紫脲酸VIO、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1-羟基苯并三唑HBT、2,2’,6,6’-四甲基呱啶氧化物TEMPO或多金属氧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介体的用量占酶用量的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复合酶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应用。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霉菌毒素包括但不限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或M2、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包括呕吐毒素、T-2毒素等)、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展青霉素、胶霉毒素和杂色曲霉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霉菌毒素的浓度为0.001-500mg/kg,葡萄糖氧化酶GOD的浓度为0.1U/mL-1U/mL,过氧化物酶POD的浓度为1U/mL-10U/mL,介体的用量占酶用量的1%-5%。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可以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外源表达的,也可以来源于市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提出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联合应用于霉菌毒素脱毒领域。试验证实这两类酶复合应用能够降解多种霉菌毒素,特别对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脱毒效率高。这两种酶均可以自制,生产成本低,适合用于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脱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酶降解AFB1的液相色谱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酶降解呕吐毒素的液相色谱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液相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合应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用于霉菌毒素脱毒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相关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联合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在霉菌毒素脱毒中的联合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乳过氧化物酶LPO、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氯过氧化物酶CPO、大豆过氧化物酶SBP中的一种或几种过氧化物酶联合应用;
优选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大豆过氧化物酶SBP、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的联合应用;
更优选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的联合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用量百分比为1:1-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霉菌毒素包括但不限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或M2、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展青霉素、胶霉毒素和杂色曲霉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


5.一种复合酶,其特征在于,包括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物酶PO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氧化物酶POD,其特征在于,包括但不限于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乳过氧化物酶LPO、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氯过氧化物酶CPO、大豆过氧化物酶SBP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红郭永鹏马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