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86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结构的改进。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热源入口、热源出口、被加热体入口、被加热体出口及主、副隔板、传热管;其结构要点是传热管为具有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速度快、寿命长、远距离换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冶金、有色冶炼、石油化工、集中供热等领域。(*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结构的改进。列管式换热器仍大量使用在冶金、化工、石油及热力管网等行业中,这种换热器虽然经多次改进,但由于没有摆脱“热源在传热管内流动,加热管外被加热体”的传动换热模式,因而提高换热效率是很局限的。近年来,随着热管式换热器的兴起,改变了上述的换热传统模式,但是如何制造更高效率的换热器,已是摆在换热器
内的重要任务。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更高的换热器,以适应冶金、化工、石油、热力管网等行业的需要,本换热器可适用气——气、液——液、气——液等多种形式,可制成立式,也可制成卧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就是在现有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仅对其传热管作以改进,即传热管为呈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用以代替普通的传热管。热交换过程中,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内介质产生强烈的湍流,强化介质沸腾换热,破坏了热源、被加热体与传热管壁面接触处层流状态的边界层,增大了换热面积,因此,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比普通传热管换热效率提高3-5倍。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是置在主隔板上顺序排列的,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与主隔板是螺纹联接平面密封,拆装十分方便。本技术优点如下1、换热效率高换热效率可提高3-5倍。2、换热速度快因为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换热灵敏度非常高且传热非常快,因而可以回收低温余热,且换热起动时间短,可实现快速换热。3、较好地解决渗漏和混浊问题由于实现中隔板密封及热管密封,所以热源与被加热体处于“双隔离”状态,可以较好的解决渗漏和混浊问题。4、寿命长由于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处于一种可自由伸缩的无约束状态、故其抗压能力及抗弯能力增强,且热管内选用均为纯净介质、内壁又经钝化处理,所以内壁不结垢,无腐蚀,如用在液——液换热,外壁也作钝化处理,因而换热器中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寿命长。5、远距离换热由于热效率显著提高,传热管支数大量减少,因此换热器内的流动阻力减小,可实现远距离换热。6、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特别是更换单支传热管也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给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部分管长呈波纹形、波纹形状为弧形的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全部管长呈波纹形、波纹形状为弧形的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波纹形状为梯形的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做以下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9)、热源入口(10)、热源出口(7)、被加热体入口(1)、被加热体出口(11)及主隔板(5)、副隔板(4)、传热管(2),传热管(2)是管壁具有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增强传热管的抗压和抗弯能力,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内外壁形状可均为波纹形(13),为减少流体阻力和提高传热效果,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波纹形(13)最好是呈弧形(15),如图2(或图3)所示,波纹形(13)也可呈梯形(16),如图4。其中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波纹形(13)呈现的弧形(15)或梯形(16),对于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中心呈对称状态,也可呈非对称状态。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波纹形(13),可以是全部管长(17)均呈波纹形(13)(如图3),也可以是部分管长(12)呈波纹形(13)(如图2)。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9)形成的腔体内装入置在主隔板(5)上顺序排列的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同时主隔板(5)将上壳体(3)、下壳体(9)隔为分别密封的二个腔室,即上壳腔(6)和下壳腔(14),热源由入口(10)进入下壳腔(14)内,经副隔板(4)折流加热传热管(2),使传热管(2)内介质(8)沸腾气化,高温过饱和蒸汽升入传热管(2)上部,被加热体从入口(1)进入上壳腔(6)经副隔板(4)折流吸收传热管(2)上部的热量,从出口(11)排出,同时,传热管(2)内部介质(8)蒸汽冷凝液化返回下部,以上过程循环,即实现高效率换热。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9)、热源入口(10)、热源出口(7)、被加热体入口(1)、被加热体出口(11)及主隔板(5)、副隔板(4)、传热管(2),其特征在于传热管(2)是管壁具有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波纹形(13)是呈弧形(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的波纹形(13)是呈梯形(16)。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换热器结构的改进。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热源入口、热源出口、被加热体入口、被加热体出口及主、副隔板、传热管;其结构要点是传热管为具有波纹形热管的传热管。本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速度快、寿命长、远距离换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冶金、有色冶炼、石油化工、集中供热等领域。文档编号F28D7/10GK2192866SQ93229889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崔奉萱, 张开俊 申请人:沈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上壳体(3)、下壳体(9)、热源入口(10)、热源出口(7)、被加热体入口(1)、被加热体出口(11)及主隔板(5)、副隔板(4)、传热管(2),其特征在于传热管(2)是管壁具有波纹形(13)热管的传热管(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奉萱张开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