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80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提供一种汽车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电磁开关包括壳体(105),开关盖(110),接线柱(109、109a),静铁芯(106),动铁芯(101),第一复位弹簧(102),第二回复弹簧(114),动触头(108)固定套装在芯轴(112)上,线圈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引线圈(104)与保持线圈(103),通电初始时磁力叠加,动铁芯(101)移动一定距离后吸引线圈(104)电路断开;静铁芯(106)上端固定设置均与静铁芯(106)绝缘且相互独立的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其中之一与吸引线圈(104)的一端电连接,工作时另一个与起动机电机电连接;能有效解决顶齿问题,并减小电磁开关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本技术属于汽车起动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启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启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启动过程。直流串激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且使起动机的驱动齿轮产生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将驱动齿轮啮合入飞轮齿圈,同时能够在发动机起动后自动脱开;启动机电路的通断则由一个电磁开关来控制。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旋转。发动机借助外力由静止状态过渡到能自行运转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辅助汽油机起动和电力起动三种形式。人力起动采用绳拉或手摇的方式,简单但不方便,而且劳动强度大,只适用于一些小功率的发动机,在一些汽车上仅作为后备方式保留着;辅助汽油机起动主要用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上;电力起动方式操作简便,起动迅速,具有重复起动能力,并且可以远距离控制,因此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现有技术普通柔性啮合起动机结构如图1所示,该起动机一般包含齿轮弹簧1,驱动齿轮2,前端盖3,单向器4,拨叉组件5,电磁开关6,继电器6A,传动减速机构7,电机8等;其中,电磁开关6一般包含动铁芯9,线圈组件10,回位弹簧11,动触头组件12,开关盖13,接线柱14等。如图1所示,在继电器6A通电且触点闭合后,电磁开关6通过继电器6A的触点作用获得通电,电流从线圈组件10进入电机8驱动电机8旋转,电机8通过传动机构7与单向器4驱动齿轮2产生慢转并具有一定的力矩;同时,通过电磁线圈10的电流使电磁开关6产生电磁吸力,产生的电磁吸力使动铁芯9朝向开关盖13方向移动,铁芯9推动动触头组件12与接线柱14机械连接并电连接,同时在动铁芯9运动过程中,通过拨叉组件5拨动单向器4,使得驱动齿轮2往发动机飞轮齿环15的方向移动;产生慢转的驱动齿轮2提高了与飞轮齿环15的啮合概率,但当驱动齿轮2的齿尖刚好顶在飞轮齿环15的齿尖上时,就会造成慢转的驱动齿轮2因柔性啮合力矩偏小而不能与飞轮齿环15顺利啮合,发生“顶齿”现象;产生“顶齿”现象时必须时齿头2转过一个角度,错开驱动齿轮2的齿尖顶在飞轮齿环15的齿尖上的顶齿状态,驱动齿轮2在齿轮弹簧1、回位弹簧11的作用力下插入飞轮齿环15内,由此起动发动机。现有技术普通柔性啮合起动机的电磁开关,线圈组件10分为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两组,且吸引线圈匝数与保持线圈匝数必须基本一致;因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的端子是连接在一起的,在起动机断电时,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通过动触头的作用,与电瓶构成一个电流闭合回路,若吸引线圈匝数与保持线圈匝数基本一致,则吸引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与保持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因两组线圈匝数基本一致,且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电磁吸力被抵消,动铁芯9在没有电磁吸力的作用下,由回位弹簧11的反力作用推回到初始位置,驱动齿头2通过拨叉5的作用,由动铁芯9拨回到初始位置;反之,若吸引线圈匝数与保持线圈匝数不一致,吸引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与保持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因两组线圈匝数不一致,电磁吸力将不被完全抵消,动铁芯9在剩余电磁吸力的作用下,不能顺利的在回位弹簧11的反力作用下推回到初始位置,起动机将不能断电或断电不可靠烧毁。.电磁开关需保证保持线圈电磁吸力足够,电机主触点才能可靠接通使起动机工作,不过这一过程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要使起动机驱动齿头慢转并具有一定扭矩,即要达到柔性啮合起动机的目的,这一过程不易实现;现有技术普通柔性啮合起动机若要做到保持线圈电磁吸力足够且具有柔性啮合的功能,方式有二,方式一,使保持线圈匝数较多,保证保持电磁吸力,同时,吸引线圈匝数在与保持线圈匝数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增大吸引线圈线径,使流入电机的电流增大,电机产生慢转并具有一定的扭矩;但是,增大吸引线圈线径后电磁开关体积就会显著增大,这种方式因此不能使用在中小功率电机上,只能用在大功率起动机上,因大功率起动机体积较大,使得电磁开关体积也可以做得相对较大;方式二,减少保持线圈、吸引线圈匝数,增大线圈线径,也会使线圈电磁吸力足够,流入电机电流相对增大,电机也产生慢转并具有一定的扭矩,但是方式二的弊端在于,保持线圈匝数较少线径增大,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电流就比较大,温升过快,电磁开关将会使用短时间后烧毁,因此,方式二在大功率起动机上及在中小功率都是不采用的,是不可行的方案。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普通柔性啮合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只能用在大功率起动机上,在中小功率起动机上因为电磁开关体积增大的缘故而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开关,在开关体积不需要增大的前提下,解决在中小功率起动机上实现柔性啮合起动的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电磁开关的基本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包括壳体(105),固定连接在壳体(105)一端的开关盖(110),固定设置在开关盖(110)内并向外伸出的第一接线柱(109)与第二接线柱(109a),沿壳体内壁设置有线圈组件,在壳体(105)与线圈组件形成的内腔设置导向管(113),开关盖(110)内侧固定设置有静铁芯(106)伸至导向管(113),所述壳体(105)的内端设置可沿导向管(113)滑动的动铁芯(101),动铁芯(101)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外端,用于连接拨叉组件(5),所述静铁芯(106)与动铁芯(10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弹簧(102);芯轴(112)穿过静铁芯中心孔,两端伸出可滑动;动触头(108)固定套装在芯轴(112)上,动触头(108)上端与开关盖(110)之间设置第二回复弹簧(114),下端与动铁芯(101)相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铁芯(106)上端固定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均与静铁芯(106)绝缘;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引线圈(104)与保持线圈(103),通电初始时磁力叠加,动铁芯(101)移动一定距离后吸引线圈(104)电路断开;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静触片(107a)的其中之一与吸引线圈(104)的一端电连接,工作时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静触片(107a)的另一个与起动机电机部分电连接。以下为本技术电磁开关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静触片(107)与第二静触片(107a)各自用螺钉固定在静铁芯(106)上,所述吸引线圈(104)的一端焊接在静触片上。所述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通过夹装其间的绝缘板(111)与静铁芯(106)绝缘。所述第一静触片(107)与吸引线圈(104)一端连接,第二静触片(107a)与一段导电线(116)一端连接,保持线圈103一端与静铁芯106连接,保持线圈103、吸引线圈104及导电线116的另一端均从开关盖引出。所述第一静触片(107)与一小段导电线(116)一端焊接,导电线(116)另外一端从开关盖(110)引出,第二静触片(107a)与吸引线圈(104)一端连接,吸引线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包括壳体(105),固定连接在壳体(105)一端的开关盖(110),固定设置在开关盖(110)内并向外伸出的第一接线柱(109)与第二接线柱(109a),沿壳体内壁设置有线圈组件,在壳体(105)与线圈组件形成的内腔设置导向管(113),开关盖(110)内侧固定设置有静铁芯(106)伸至导向管(113),所述壳体(105)的内端设置可沿导向管(113)滑动的动铁芯(101),动铁芯(101)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外端,用于连接拨叉组件(5),所述静铁芯(106)与动铁芯(10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弹簧(102);芯轴(112)穿过静铁芯中心孔,两端伸出可滑动;动触头(108)固定套装在芯轴(112)上,动触头(108)上端与开关盖(110)之间设置第二回复弹簧(114),下端与动铁芯(101)相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铁芯(106)上端固定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均与静铁芯(106)绝缘;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引线圈(104)与保持线圈(103),通电初始时磁力叠加,动铁芯(101)移动一定距离后吸引线圈(104)电路断开;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静触片(107a)的其中之一与吸引线圈(104)的一端电连接,工作时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静触片(107a)的另一个与起动机电机部分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包括壳体(105),固定连接在壳体(105)一端的开关盖(110),固定设置在开关盖(110)内并向外伸出的第一接线柱(109)与第二接线柱(109a),沿壳体内壁设置有线圈组件,在壳体(105)与线圈组件形成的内腔设置导向管(113),开关盖(110)内侧固定设置有静铁芯(106)伸至导向管(113),所述壳体(105)的内端设置可沿导向管(113)滑动的动铁芯(101),动铁芯(101)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外端,用于连接拨叉组件(5),所述静铁芯(106)与动铁芯(10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弹簧(102);芯轴(112)穿过静铁芯中心孔,两端伸出可滑动;动触头(108)固定套装在芯轴(112)上,动触头(108)上端与开关盖(110)之间设置第二回复弹簧(114),下端与动铁芯(101)相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铁芯(106)上端固定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第一静触片(107)、第二静触片(107a)均与静铁芯(106)绝缘;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引线圈(104)与保持线圈(103),通电初始时磁力叠加,动铁芯(101)移动一定距离后吸引线圈(104)电路断开;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静触片(107a)的其中之一与吸引线圈(104)的一端电连接,工作时所述第一静触片(107)或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军任道智程晓武熊仕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雷自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