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触点组件及具有该动触点组件的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16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触点组件,包括传动杆、固定支架和动触点,固定支架包括侧壁和底板,侧壁连接在底板的两侧,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卡扣孔,底板固定连接在传动杆的上端,动触点的两侧设置有凸台,凸台插入卡扣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触点组件的接触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臂结构固定动触点,保证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平稳,触点回跳小,有利于提高产品电寿命与机械寿命的能力,提高了接触器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触点组件及具有该动触点组件的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触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触点组件及具有该动触点组件的接触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通常应用在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的电流的“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切断、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接触器的第一动触点1常固定在传动杆3上,传动杆3通过电磁吸力和弹簧复原力来带动第一动触点1运动,实现第一动触点1与静触点的吸合与分断。第一动触点1常通过E型卡簧2固定在传动杆3上,虽然操作方便,但E型卡簧2结构存在缺口,即为单臂固定方式,这样第一动触点1装配后的平行度较差,当动触点在分断时,弹簧的反向作用力将全部集中在E型卡簧2上,E型卡簧2受力不均匀,从而致使触点经多次反复吸合与分断后,造成E型卡簧2的变形,进而导致产品第一动触点1相对位置发生变动,即出现松动或转动现象,此时第一动触点1两端与相对应的静触点难以确保同时接触,造成触点回跳大,降低了第一动触点1的电寿命和机械寿命;甚至存在E型卡簧2掉落的情况,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杆(3)、固定支架(4)和动触点(5),固定支架(4)包括两个侧壁(401)和底板(402),两个侧壁(401)相对连接在底板(402)的两侧,侧壁(401)的上部设置有卡扣孔(403),底板(402)固定连接在传动杆(3)的上端,动触点(5)的两侧设置有凸台(501),凸台(501)插入卡扣孔(40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杆(3)、固定支架(4)和动触点(5),固定支架(4)包括两个侧壁(401)和底板(402),两个侧壁(401)相对连接在底板(402)的两侧,侧壁(401)的上部设置有卡扣孔(403),底板(402)固定连接在传动杆(3)的上端,动触点(5)的两侧设置有凸台(501),凸台(501)插入卡扣孔(40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5)设置有圆台(502),动触点(5)和底板(4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上端与动触点(5)贴合,第一弹簧(6)的上端套在圆台(502)的外圈,第一弹簧(6)的下端与底板(402)贴合,第一弹簧(6)的下端套在传动杆(3)的上端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7)和绝缘环(8),绝缘板(7)中心开设有通孔,绝缘环(8)结构为圆环,所述传动杆(3)为圆柱体,传动杆(3)的上部靠近端面处设置有向外凸起的限位圆台(301),传动杆(3)的上端套有绝缘板(7)和绝缘环(8),绝缘板(7)与限位圆台(301)的上端面贴合,绝缘板(7)的内圈设置有环台(701),底板(402)的中心开设有孔(404),孔(404)套住环台(701)的外圈,绝缘环(8)与环台(701)的上端面贴合,第一弹簧(6)的下端套在绝缘环(8)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坤邹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