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识别标签膜及具有识别标签的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0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领域,提供了一种3D识别标签膜及具有识别标签的产品,其中,3D识别标签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图文层、第二图文层、隔离层以及聚焦元件层,第一图文层和第二图文层之间能够进行剥离分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3D识别标签膜中设置的第一图文层可以与第二图文层剥离开,从而达到避免3D识别标签膜被二次使用,兼具防伪及装饰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识别标签膜及具有识别标签的产品
本技术属于光学薄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识别标签膜以及一种具有识别标签的产品。
技术介绍
动态3D薄膜也被称为裸眼三维成像技术,该技术是未来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裸眼三维成像技术是基于周期性微透镜和微图文阵列的排列组合形成莫尔图像。动态3D薄膜通常是通过周期性排列的微透镜对微图文阵列的成像而使人感觉到是三维成像,从而达到难于伪造的目的。这种动态薄膜可以通过肉眼观看到动态景深图文,方便消费者对其真伪进行识别,且动态3D薄膜成像工艺精准,较难被伪造。现在的动态3D薄膜通常是由三层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微透镜层、基材层和微图文层。虽然这种动态薄膜解决了易于被伪造的问题,但在将动态薄膜贴附到其他基层材料时,可以将动态薄膜整体揭开进行二次使用,并且还不会破坏该动态薄膜的整体结构,这在防伪或安全领域是有极大的使用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或其他使用者在将该动态薄膜揭开时,很有可能由于揭开的力度或方法掌握不到位,从而破坏产品的整体美观,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识别标签膜,其旨在解决现有的3D识别标签薄膜易于被撕开进行二次重复使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3D识别标签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图文层、第二图文层、隔离层以及聚焦元件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第二图文层之间能够进行剥离分开。可选地,所述第一图文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化离型层、图像信息层和镀膜层,所述图案化离型层层叠于所述第二图文层的底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图文层剥离。可选地,所述图案化离型层为由树脂制成的离型膜;优选地,所述图像信息层为由树脂、油墨、金属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优选地,所述镀膜层为由铝、铜、硅、镍、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可选地,所述隔离层为由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膜体;优选地,所述聚焦元件层为将聚焦元件通过模压工艺固定在所述隔离层之一侧表面上形成的结构,优选地,所述聚焦元件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聚焦元件,所述聚焦元件为透镜。可选地,所述3D识别标签膜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图文层之背离所述第二图文层的一侧,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聚焦元件层之间的结合力、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第二图文层之间的结合力、所述第一图文层与所述粘接层之间的结合力均大于所述第一图文层与所述第二图文层之间的结合力。可选地,所述粘接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压敏胶层和粘接隔离层,所述压敏胶层层叠于所述第一图文层的底部。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识别标签的产品,包括产品本体和上述的3D识别标签膜,所述3D识别标签膜固定于所述产品本体上,所述第一图文层位于所述3D识别标签膜之靠近所述产品本体的一侧。可选地,所述产品本体包括产品主体和包覆于所述产品主体外的包装容器,所述3D识别标签膜固定于所述包装容器上。可选地,所述包装容器为采用纸质或塑料或金属或玻璃制成的容器。可选地,所述3D识别标签膜通过粘接或者复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产品本体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3D识别标签膜,在第二图文层的下表面层叠设置有第一图文层,并将第一图文层和第二图文层设置为可相对剥离的结构,这样,在具体应用中,当3D识别标签膜初次贴附到产品本体的表面后,如果将3D识别标签膜从物体表面剥离,第二图文层与第一图文层会分开,第二图文层、隔离层以及聚焦元件层会脱离产品本体,第一图文层还留存在产品本体,从而能够保障3D识别标签膜使用后在揭开时留下所需的图文,方便第二次识别,并且原3D识别标签膜被破坏,不能再使用。具有一次性使用、双重识别的功能,对被应用产品本体是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3D识别标签膜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3D识别标签膜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3D识别标签膜将第二图文层、隔离层和聚焦元件层剥离开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图文层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粘接层的剖面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粘接层;2、第一图文层;3、第二图文层;4、隔离层;5、聚焦元件层;11、压敏胶层;12、粘接隔离层;21、图案化离型层;22、图像信息层;23、镀膜层;51、聚焦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识别标签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图文层2、第二图文层3、隔离层4以及聚焦元件层5,第一图文层2和第二图文层3之间能够进行剥离分开。观察者通过眼睛从聚焦元件层5的上方观察3D识别标签膜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文层3形成的3D动态图案,此时看不到第一图文层2形成的图案。当观察者对3D识别标签膜进行剥离,即第二图文层3和第一图文层2分开时,此时可以看到第一图文层2的图案,以达到防止3D识别标签膜被二次使用的目的。优选地,第二图文层3是微图文层,其成像原理是每个聚焦元件51被配置成用于放大第二图文层3的图案,使得在距离聚焦元件51的阵列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进行观察时,观察者感知到合成一体的放大图像。用这种方式实现的该放大效果(在本领域内通常被称为“莫尔放大(moiré-magnification)”),此种方式取决于聚焦元件51和第二图文层3的阵列尺寸和重复周期,可以显示出放大几倍到几千倍的图像。当观察者移动视线或者移动3D识别标签膜时,由于光线入射的角度不同,从而使观察者感知到变换的3D图像。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文层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化离型层21、图像信息层22和镀膜层23,图案化离型层21层叠于第二图文层3的底部且能够相对第二图文层3剥离。第一图文层2并不是单独的一层,其是由包含了图像信息的三层不同模体组成。这三层模体的组成材料分别是:图案化离型层21为由树脂制成的离型膜,其可通过涂覆方式成型于第二图文层3的底部,通过该离型膜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图文层2和第二图文层3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实现剥离;图像信息层22为由树脂、油墨、金属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图像信息层22与第二图文层3的图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镀膜层23为由铝、铜、硅、镍、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第一图文层2不限于三层结构,也可以是两层或者四层或者更多层的结构。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隔离层4为由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膜体。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图文层、第二图文层、隔离层以及聚焦元件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第二图文层之间能够进行剥离分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图文层、第二图文层、隔离层以及聚焦元件层,所述第一图文层和第二图文层之间能够进行剥离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文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图案化离型层、图像信息层和镀膜层,所述图案化离型层层叠于所述第二图文层的底部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图文层剥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离型层为由树脂制成的离型膜;且/或,
所述图像信息层为由树脂、油墨、金属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且/或,所述镀膜层为由铝、铜、硅、镍、硫化锌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层为由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膜体;且/或,
所述聚焦元件层为将聚焦元件通过模压工艺固定在所述隔离层之一侧表面上形成的结构且/或,所述聚焦元件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聚焦元件,所述聚焦元件为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3D识别标签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剑锋温少栋陈国华刘学选李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纳姆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