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0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机器人,通过设置在三个相邻面分别设置电机和转轮,使转轮带动矩形机器人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惯性带动矩形机器人翻动,可用于课堂之中,为老师提供一种教学工具,使定轴性和惯性可以生动有趣的表现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比较单一的原理讲解教学模式,为课堂提供了一种能够与理论知识结合,且有趣味性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机器人。
技术介绍
矩形是我们生活最常见的以物品,但是一般的矩形几乎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在很多课堂上讲解一些原理是很难实质的表现出来,比如定轴性与惯性,这样会使原本生动的课堂变得单调乏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矩形机器人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教学,且能够活跃课堂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矩形机器人,包括外壳、第一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一固定支架、第一驱动器、第一传感器、第一转轮、第二电机、第二制动器、第二固定支架、第二驱动器、第二传感器、第二转轮、第三电机、第三制动器、第三固定支架、第三驱动器、第三传感器和第三转轮;所述外壳为正方体空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一转轮固定在外壳内部的一面,所述第一转轮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第一制动器,且其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外壳内部与第一转轮所在面相邻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二转轮,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矩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电机(2)、第一制动器(3)、第一固定支架(4)、第一驱动器(5)、第一传感器(6)、第一转轮(7)、第二电机(8)、第二制动器(9)、第二固定支架(10)、第二驱动器(11)、第二传感器(12)、第二转轮(13)、第三电机(14)、第三制动器(15)、第三固定支架(16)、第三驱动器(17)、第三传感器(18)和第三转轮(19);/n所述外壳(1)为正方体空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一转轮(7)固定在外壳(1)内部的一面,所述第一转轮(7)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上设置有第一制动器(3),且其固定在第一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电机(2)、第一制动器(3)、第一固定支架(4)、第一驱动器(5)、第一传感器(6)、第一转轮(7)、第二电机(8)、第二制动器(9)、第二固定支架(10)、第二驱动器(11)、第二传感器(12)、第二转轮(13)、第三电机(14)、第三制动器(15)、第三固定支架(16)、第三驱动器(17)、第三传感器(18)和第三转轮(19);
所述外壳(1)为正方体空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一转轮(7)固定在外壳(1)内部的一面,所述第一转轮(7)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上设置有第一制动器(3),且其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4)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5)和第一传感器(6);
所述外壳(1)内部与第一转轮(7)所在面相邻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支架(10)和第二转轮(13),所述第二转轮(13)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上设置有第二制动器(9),且其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10)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
所述外壳(1)内部与第一转轮(7)所在面相邻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支架(16)和第三转轮(19),所述第三转轮(19)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4)上设置有第三制动器(15),且其固定在第三固定支架(16)上,所述第三固定支架(1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康钦虎胡能浩汪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