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闪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38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及闪光灯,其中,闪光灯滤光结构包括滤光结构本体,所述滤光结构本体包括支架、滤光片、转动装置,所述滤光片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架内;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滤光片连接,所述转动装置驱使所述滤光片转动。随着滤光片转动,滤光片对闪光灯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滤光效果发生变化,通过转动装置可以控制滤光的开启或关闭,操作简单,结构紧凑,滤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闪光灯,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闪光灯滤光结构本体来减少闪光灯灯源对环境造成的光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闪光灯
本技术涉及道路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及闪光灯。
技术介绍
监控用闪光灯需要采集高清晰图像、图片,因为需要闪光灯光源的照明来辅助图像、图片的采集。道路上的监控闪光灯产品越来越多,亮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夜间,闪光灯的光污染对驾驶员的视线或者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为了减少闪光灯的光污染,市场上也出现了多个解决方案,比如,在闪光灯光源前设置挡光板,该方法只是挡住了局部区域的光源,而没有适当减少被照射区域的光亮度,且不可避免的会减少闪光灯光源的有效光的发射。此外,还有在闪光灯外壳开口端设置蜂窝型的滤光装置,由于蜂窝的构造,该方法对光的过滤效果也不是很完善,且不能根据是否需要滤光来选择滤光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如何减少闪光灯对环境的光污染,又能最大限度利用光源来抓拍到清晰的图像是本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之一,因而迫切需要开发一款滤光效果好且能控制滤光作用的开启或关闭的闪光灯滤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包括滤光结构本体,所述滤光结构本体包括支架、滤光片、转动装置,转动装置驱动滤光片转动,可以通过控制滤光片的转动,对闪光灯光源射出外壳光线的量进行调节,从而对闪光灯实现开启或关闭滤光。本技术提供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包括滤光结构本体,所述滤光结构本体包括支架、滤光片、转动装置,所述滤光片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架内;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滤光片连接,所述转动装置驱使所述滤光片转动,改变所述滤光片与闪光灯光源的角度,以形成对闪光灯光源滤光作用的开启或关闭。优选地,所述滤光片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滤光片朝向一致,若干个所述滤光片通过至少一个连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滤光片为长方形薄片状,所述滤光片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优选地,相邻两个滤光片的转动轴之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相邻两个滤光片的总宽度的一半。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与一个滤光片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滤光片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杆,两侧的连杆分别活动容置在所述滤光片两侧与所述支架内框之间的空间内。优选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控制板和挡片,所述挡片设置在至少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杆上,所述限位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支架外框上,所述限位控制板与所述挡片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限位控制板为光耦控制板,所述挡片为光耦挡片。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从动带轮、主动带轮、同步带、电机、电机固定板,所述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板上,所述同步带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滤光片一侧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带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从动带轮进行转动。优选地,所述电机固定板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架外框上,所述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槽孔。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闪光灯,包括闪光灯光源、外壳,还包括滤光控制板、如上所述的滤光结构本体,所述闪光灯光源、滤光控制板、滤光结构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一侧开口,所述滤光结构本体位于所述闪光灯光源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之间,所述滤光控制板用以控制滤光结构本体的开启或关闭。优选地,还包括反光组件,所述反光组件位于所述闪光灯光源与所述外壳相对于开口端的另一端之间。优选地,还包括补光组件,所述补光组件位于所述闪光灯光源与滤光结构本体之间。优选地,还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内,所述镜片位于所述滤光结构本体与所述外壳开口端之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通过转动装置带动滤光片转动,可以通过控制滤光片的转动,对闪光灯光源射出外壳光线的量进行调节,从而对闪光灯实现开启或关闭滤光。(2)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案中,滤光片为长方形薄片状,滤光片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滤光片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滤光片通过至少一个连杆连接,相邻两个滤光片的转动轴之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相邻两个滤光片的总宽度的一半,转动装置与一个滤光片的转动轴相连接。通过转动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一个滤光片的转动,再通过连接在滤光片上的连杆使其他滤光片跟着一起转动,当滤光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相邻两个滤光片零距离抵靠接触或者是部分重叠抵靠,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状的滤光结构,对闪光灯光源起到全面的滤光效果,开启滤光作用,减少光污染,避免对司机造成眩光的效果。(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可以实现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且所使用的转动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闪光灯滤光结构本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有效的减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产品成本。(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闪光灯,包括了如上所述的闪光灯滤光结构,在白天可以关闭滤光结构本体,在黑夜可以打开滤光结构本体,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抓拍清晰的图像,也可以达到减小光污染。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时滤光结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启状态时滤光结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启状态时滤光结构本体的顶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开启状态时滤光结构本体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时滤光结构本体的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滤光结构本体关闭状态时闪光灯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滤光结构本体开启状态时闪光灯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闪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滤光结构本体;11、支架;111、第二槽孔;12、滤光片;121、转动轴;13、转动装置;131、从动带轮;132、主动带轮;133、同步带;134、电机;135、电机固定板;1351、第一槽孔;1352、固定孔;14、连杆;15、限位组件;151、光耦控制板;152、光耦挡片;2、闪光灯光源;3、外壳;4、滤光控制板;5、反光组件;6、补光组件;61、LED补光灯;62、LED补光灯支架;7、镜片;8、氙气灯控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包括滤光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结构本体(1)包括支架(11)、滤光片(12)、转动装置(13),所述滤光片(12)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架(11)内;所述转动装置(13)与所述滤光片(12)连接,所述转动装置(13)驱使所述滤光片(12)转动,改变所述滤光片(12)与闪光灯光源(2)的角度,以形成对闪光灯光源(2)滤光作用的开启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包括滤光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结构本体(1)包括支架(11)、滤光片(12)、转动装置(13),所述滤光片(12)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架(11)内;所述转动装置(13)与所述滤光片(12)连接,所述转动装置(13)驱使所述滤光片(12)转动,改变所述滤光片(12)与闪光灯光源(2)的角度,以形成对闪光灯光源(2)滤光作用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12)的数目为若干个,若干滤光片(12)朝向一致,若干个所述滤光片(12)通过至少一个连杆(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滤光片(12)的转动轴(121)之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相邻两个滤光片(12)的总宽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为中空结构,所述滤光片(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杆(14),两侧的连杆(14)分别活动容置在所述滤光片(12)两侧与所述支架(11)内框之间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15),所述限位组件(15)包括限位控制板和挡片,所述挡片设置在至少一侧的至少一个连杆(14)上,所述限位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支架(11)外框上,所述限位控制板与所述挡片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控制板为光耦控制板(151),所述挡片为光耦挡片(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闪光灯滤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3)包括从动带轮(131)、主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学乾匡仁军夏磊余幼华范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