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35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所述吊运孔道包括:外密封盖板、顶部密封盖板、内密封盖板、卷轮、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锁绳块、钢丝绳、轴承、轮轴、内密封盖板、手摇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X射线检查间内进行底片吊运时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孔道,能够使X射线检查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且使操作更简单、省力,结构更紧凑,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好,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
本技术涉及核相关通道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
技术介绍
X射线检查间是进行X射线检查的相应区域,在进行X射线检查后需要将底片运出X射线检查间。由于工艺及安全原因X射线检查间需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且底片运出后的目的地位于X射线检查间的正上方,现有技术中缺少相应的设施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孔道能够在不进行底片运出操作时保持X射线检查间的密封性,在底片运出X射线检查间时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且操作安全、便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所述吊运孔道包括:外密封盖板、顶部密封盖板、外密封盖板、卷轮、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锁绳块、钢丝绳、轴承、轮轴、内密封盖板、手摇杆;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连接,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之间设有内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上半部分左侧开设有圆孔,轮轴右端穿过该圆孔后与安装在密封筒右侧内壁上的轴承连接,卷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筒内,且轮轴穿过所述卷轮,轮轴能够带动所述卷轮转动,钢丝绳上端与卷轮连接,钢丝绳下端与锁绳块连接,轮轴左端位于第二密封筒内,第二密封筒右端与第一密封筒左侧外壁连接,所述圆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密封筒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密封筒左端设有外密封盖板;手摇杆在不使用时挂放在手摇杆挂钩上,手摇杆在使用时,打开外密封盖板,将手摇杆插入所述第二密封筒内与所述轮轴左端配合连接,手摇杆转动带动所述轮轴转动。本技术中的于将底片从X射线检查间运出的孔道,主要为X射线检查后的底片运出X射线检查间提供一种孔道,不破坏X射线检查间的密封性,并可使底片安全、便捷的运出其中。本技术通过设计了手摇杆、轴承座、轴承套、卷轮使底片可以便捷的运出X射线检查间,通过设计了密封盖板、密封筒、内密封框、内密封盖板、方形橡胶环等可使底片吊运孔道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保证了X射线检查间的整体密封性和操作者的安全。优选的,第一密封筒为矩形筒,矩形筒的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矩形喇叭口相焊接,矩形筒下端外围下部四周焊接角钢,矩形喇叭口下端至角钢上端的部分埋在混凝土中。优选的,顶部密封盖板内表面设有橡胶垫,第一密封筒与顶部密封盖板通过橡胶垫实现密封。优选的,轴承安装在轴承套内,轴承套通过轴承底座固定在第一密封筒内壁上。优选的,外密封盖板内表面设有密封垫,手摇杆插入第二密封筒,与轮轴外端通过键配合传递转矩,硅橡胶圈嵌入手摇杆外部凹槽并与第二密封筒内壁紧贴配合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通过摇转手摇杆使钢丝绳上升或下降。优选的,开有凹槽的内密封框与第一密封筒内下部相焊接,与内密封盖板通过合页相配合固定。优选的,方形橡胶环压紧在内密封框的凹槽内,4个钕磁铁置于沿内密封框中心内侧均匀分布的4个凹槽中,通过磁力将内密封盖板压紧在方形橡胶环上,内密封盖板与内密封框通过方形橡胶环实现密封。优选的,外密封盖板、卷轮、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锁绳块、轴承和轮轴均为不锈钢,内密封盖板为镀锌碳钢。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为X射线检查间内进行底片吊运时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孔道,能够使X射线检查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且使操作更简单、省力,结构更紧凑,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好,易于维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图1是本申请中底片吊运孔道(非操作状态)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底片吊运孔道(操作状态)剖视示意图;其中,1-手摇杆,2-顶部密封盖板,3-外密封盖板,4-第一密封筒,5-角钢,6-混泥土,7-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8-密封垫,9-钢丝绳,10-卷轮,11-锁绳块,12-合页,13-把手,14-第二密封筒,15-硅橡胶圈,16-手摇杆挂钩,17-键,18-轮轴,19-轴承座,20-轴承套,21-轴承,22-内密封盖板,23-钕磁铁,24-方形橡胶环,25-内密封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底片运出X射线检查间时的孔道,并能在进行底片运出X射线检查间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该吊运孔道具有密封性好、可靠性高、体积小、操作便捷、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等特点。该底片吊运孔道主要由矩形筒、密封盖板、卷轮、密封圆筒、锁绳块、钕磁铁、轴承座、轴承套、轴承、轮轴、内密封框、内密封盖板等组成,除内密封盖板材质为镀锌碳钢外其余均为不锈钢。矩形筒的下端与矩形喇叭口相焊接,外围下部四周焊接角钢,矩形喇叭口下端至角钢上端的部分埋在混凝土中。矩形筒顶部盖有内部附粘橡胶垫的密封盖板,矩形筒与顶部密封盖板通过橡胶垫实现密封。矩形筒的上部一侧开有圆孔,轮轴、卷轮、轴承、轴承套等穿过该孔与焊接在矩形筒内侧的轴承座相配合、固定。该圆孔外部与密封筒相焊接,密封筒与橡胶垫、密封盖由螺钉相压紧或分离。手摇杆在进行吊运操作时插入密封筒,与轮轴外端通过键配合传递转矩,硅橡胶圈紧紧嵌入其外部凹槽并与密封筒内壁紧贴配合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通过摇转手摇杆可使不锈钢丝绳上升或下降。手摇杆在不进行吊运操作时挂在矩形筒外部的手摇杆挂钩上。开有凹槽的内密封框与矩形筒内下部相焊接,与内密封盖板通过合页相配合固定。方形橡胶环压紧在内密封框的凹槽内,4个钕磁铁置于沿内密封框中心内侧均匀分布的4个凹槽中,通过磁力将内密封盖板压紧在方形橡胶环上,内密封盖板与内密封框通过方形橡胶环实现密封。底片进行吊运时,依次执行以下步骤:1.拧去密封筒上的2颗螺钉,并旋转橡胶垫与密封盖使其不遮挡密封筒内壁,并保持静止;2.将手摇杆从手摇杆挂钩取下插入密封筒内,使其与轮轴、键相配合;3.向下拉动把手打开内密封盖板,摇转手摇杆使锁绳块徐徐下降至矩形喇叭口外,并将底片固定在不锈钢丝绳;4.摇转手摇杆使底片在不锈钢丝绳的牵引下徐徐上升,待底片完全穿过内密封框后将内密封盖板向上推动,在钕磁铁的磁力作用下使其保持关闭;5.打开顶部密封盖板,继续摇转手摇杆至底片上升到最高点后停止摇转,取出底片;6.盖上顶部密封盖板,从密封筒内取出手摇杆挂在手摇杆挂钩上,并使密封盖及橡胶垫恢复原位。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孔道包括:/n外密封盖板、顶部密封盖板、卷轮、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锁绳块、钢丝绳、轴承、轮轴、内密封盖板、手摇杆;/n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连接,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之间设有内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上半部分左侧开设有圆孔,轮轴右端穿过该圆孔后与安装在密封筒右侧内壁上的轴承连接,卷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筒内,且轮轴穿过所述卷轮,轮轴能够带动所述卷轮转动,钢丝绳上端与卷轮连接,钢丝绳下端与锁绳块连接,轮轴左端位于第二密封筒内,第二密封筒右端与第一密封筒左侧外壁连接,所述圆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密封筒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密封筒左端设有外密封盖板;手摇杆在不使用时挂放在手摇杆挂钩上,手摇杆在使用时,打开外密封盖板,将手摇杆插入所述第二密封筒内与所述轮轴左端配合连接,手摇杆转动带动所述轮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孔道包括:
外密封盖板、顶部密封盖板、卷轮、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锁绳块、钢丝绳、轴承、轮轴、内密封盖板、手摇杆;
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连接,第一密封筒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出口之间设有内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盖板,第一密封筒上半部分左侧开设有圆孔,轮轴右端穿过该圆孔后与安装在密封筒右侧内壁上的轴承连接,卷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筒内,且轮轴穿过所述卷轮,轮轴能够带动所述卷轮转动,钢丝绳上端与卷轮连接,钢丝绳下端与锁绳块连接,轮轴左端位于第二密封筒内,第二密封筒右端与第一密封筒左侧外壁连接,所述圆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密封筒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密封筒左端设有外密封盖板;手摇杆在不使用时挂放在手摇杆挂钩上,手摇杆在使用时,打开外密封盖板,将手摇杆插入所述第二密封筒内与所述轮轴左端配合连接,手摇杆转动带动所述轮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孔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筒为矩形筒,矩形筒的下端与X射线检查间上端矩形喇叭口相焊接,矩形筒下端外围下部四周焊接角钢,矩形喇叭口下端至角钢上端的部分埋在混凝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检查间底片吊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明王育坤汪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