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X光机,还包括,设于X光机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尺寸扫描装置,设于尺寸扫描装置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影像捕捉装置;所述尺寸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台用于扫描从传输装置上通过的货品的尺寸感应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及反射镜;所述X光机、尺寸传感器、摄像机组件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同现有的人工与X光机结合检查航空货物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快捷、效率高,而且检查的准确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安检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内各类危险品的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为确保航空保安及安全的高水平,所有货物在付运前都需要通过检查。这些检查一般都会在货运公司的货仓内进行。或称航空货物检测,需要操作员扫描或阅读空运货单以便确认货物内容细节,同事把有关数据输入电脑系统。操作员需要空运货物的外观进行检测,同时监控空运货物的X光影像以便寻找潜在的问题,实际检查将会视乎情况需要。因此就需要大量熟练的检查员进行以上的工作,从而造成低效(因为工作时间的限制)和高成本的境况。检查员在获得授权前所需接受的强制培训时数也限制了这种熟练员工的供应。还有人为因素,例如疲劳可以导致检查员的疏忽,从而对航空安全构成风险。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最新的要求,在2021年6月后,所有航空货物将要进行百分百检查,没有获得有关当局批准的发货人将会被取缔。因此估计市场将会出现已获认可发货人严重短缺的情况,从而增加航空货运的操作难度和构成对航空安全的更高风险。X光机本身也有局限。例如,由于一般X光检测的程序都是逐一检查货品进行,质量细小的危险品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在整个X光影像中可能只占极小面积,再加上检查员的人为因素,这样可能会变成一个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某些危险品,例如炸药并没有特定的外型,同时可能拥有和其他非危险品在视觉上类似的特征,因而增加成功发现这些危险品的难度。曾经有人提议用计算机轴向断层成像(CT)技术来协助操作人员更好的辨识危险品。不过人为因素始终未能解决,而且CT影像机器一般售价要比传统的X光机高约十倍,再加上它较慢的处理速度,导致此项技术并未能真正解决航空货物检测所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查代运的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X光机,还包括,设于X光机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尺寸扫描装置,设于尺寸扫描装置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影像捕捉装置;所述尺寸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台用于扫描从传输装置上通过的货品的尺寸感应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及反射镜;所述X光机、尺寸传感器、摄像机组件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需检测的空运货物经过X光机后,随着传输装置进入尺寸扫描装置处,在该检查位置,通过尺寸传感器获取货物的尺寸,然后空运货物进入随着传输装置进入影像捕捉装置处,在该位置,摄像机扫描货物上的空运货单条形码,以及从货物的外观侦测任何破损或突出的对象,从而显示可能潜在的危险;X光机、尺寸传感器、影像捕捉装置的摄像机组件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一个作为中央处理单元的电脑上,中央处理单元可以接收来自X光机、尺寸传感器、影像捕捉装置的摄像机组件的信息,并储存数据及执行影像辨识运算法则,以便与收集的货物外表影像和X光机采集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中央处理单元可以在货物外表或X光影像显示了存在风险或当尺寸超标的情况下提出警示。优选地,所述尺寸扫描装置包括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第一支架,固设于第一支架上的三台尺寸传感器,所述尺寸传感器位于传输装置上方。所述第一支架由四根第一立柱及设于四根第一立柱上端的横梁组件组成;其中两台尺寸传感器固设于横梁组件的两端,且尺寸传感器的感应表面朝下且与水平面成30度角,另一台尺寸传感器固设于横梁组件的中部且感应表面朝下。优选地,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包括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第二支架,设于第二支架上的五组摄像机组件,设于第二支架底部且位于传输装置下方的摄像机。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支撑单元,与三个支撑单元上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的两根Y向横杆,与三个支撑单元垂直且固定连接且位于两根Y向横杆下方的两根Y向下横杆;所述支撑单元由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立柱及与第二立柱上端垂直连接的X向横杆组成。还包括一个位于传输装置下方的底部安装座,所述底部安装座与位于中间的支撑单元的两根第二立柱下端固定连接,设于第二支架底部的摄像机固设于底部安装座上。位于第二支架前端的支撑单元的两根第二立柱上分别设有一台摄像机及一个反射镜;在两根Y向下横杆上各设有一台摄像机及一个反射镜,所述摄像机及反射镜位于Y向下横杆与位于第二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的两根第二立柱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支架后端的支撑单元的两根第二立柱上分别设有一台摄像机及一个反射镜;位于第二支架后端的支撑单元上的X向横杆上设有一台摄像机,位于第二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上的X向横杆上设有一个反射镜。三个支撑单元上位于同侧的三根第二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架呈方形。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为一台电脑;所述反射镜为三棱镜。有益技术效果:通过X光机、尺寸传感器、影像捕捉装置的摄像机组件均采集空运货物的信息,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信息传输到与X光机、尺寸传感器、影像捕捉装置的摄像机组件连接的作为中央处理单元的电脑上,中央处理单元储存数据及执行影像辨识运算法则,以便与收集的货物外表影像和X光机采集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中央处理单元可以在货物外表或X光影像显示了存在风险或当尺寸超标的情况下提出警示。同现有的人工与X光机结合检查航空货物的方式相比,本技术快捷、效率高,而且检查的准确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成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尺寸扫描装置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影像捕捉装置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传输装置1,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X光机2,还包括,设于X光机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尺寸扫描装置,设于尺寸扫描装置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影像捕捉装置;所述尺寸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台用于扫描从传输装置1上通过的货品的尺寸感应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及反射镜;所述X光机2、尺寸传感器、摄像机组件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具体地,所述尺寸扫描装置包括跨设于传输装置1上的第一支架5,固设于第一支架5上的三台尺寸传感器6,所述尺寸传感器6位于传输装置1上方。此处,所述第一支架5由四根第一立柱501及设于四根第一立柱上端的横梁组件502组成;其中两台尺寸传感器6固设于横梁组件502的两端,且尺寸传感器6的感应表面朝下且与水平面成30度角,另一台尺寸传感器6固设于横梁组件502的中部且感应表面朝下。尺寸传感器6朝下是为了获取待检测的空运货物的外形尺寸。尺寸扫描装置在货物通过时将会被启动,同时将会向目标发射一段脉冲。距离是按飞行时间原理来计算。由于设于横梁组件502的中部的尺寸传感器6与传输装置1的平面距离是已知数,因此货物的高度就可从此计算出来。另一方面,货物的宽度也可以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X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X光机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尺寸扫描装置,设于尺寸扫描装置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影像捕捉装置;所述尺寸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台用于扫描从传输装置上通过的货品的尺寸感应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及反射镜;所述X光机、尺寸传感器、摄像机组件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传输装置,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X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X光机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尺寸扫描装置,设于尺寸扫描装置下一检测位置上的影像捕捉装置;所述尺寸扫描装置至少包括一台用于扫描从传输装置上通过的货品的尺寸感应器;所述影像捕捉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及反射镜;所述X光机、尺寸传感器、摄像机组件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扫描装置包括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第一支架,固设于第一支架上的三台尺寸传感器,所述尺寸传感器位于传输装置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由四根第一立柱及设于四根第一立柱上端的横梁组件组成;其中两台尺寸传感器固设于横梁组件的两端,且尺寸传感器的感应表面朝下且与水平面成30度角,另一台尺寸传感器固设于横梁组件的中部且感应表面朝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捕捉装置包括跨设于传输装置上的第二支架,设于第二支架上的五组摄像机组件,设于第二支架底部且位于传输装置下方的摄像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检查空运货物的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个相互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灏,
申请(专利权)人:张谦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