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趟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0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趟门,包括内门体、外门体,还包括滑轨、内滑移组件、外滑移组件,内滑移组件、外滑移组件分别滑动连接滑轨,内滑移组件包括内安装板、设置在内安装板上的第一板,内安装板上设有内限位板,内限位板垂直内滑道设置,第一板上固设有内调节板,内限位板与内调节板之间设置有内螺栓,内螺栓转动连接内限位板;外滑移组件包括外安装板、第二板,外安装板上设有外限位板,第一板上固设有外调节板,外限位板与外调节板之间设置有外螺栓,外螺栓转动连接外限位板,支架与第二板形成U型,支架背向第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外滑轮,内滑移组件设置在U型的内侧,外安装板固定连接外门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趟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趟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轮领域,特别是一种趟门。
技术介绍
滑轮装置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门窗领域等。例如,当需要把滑轮装置安装到趟门上时,需要对趟门的底边进行测量定位,确定两个锁定螺丝孔的位置,该两个锁定螺丝的位置需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而避免安装滑轮装置后导致趟门倾斜,然后传统的安装流程中,在安装滑轮装置到趟门上时很容易出现人为误差,有可能在测量定位时出现误差,也有可能在安装滑轮装置到趟门时,对趟门所攻入的自攻螺丝的位置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需要拆卸螺丝重新进行安装,将导致趟门上需要攻入更多的螺丝孔,一方面影响安装的效率,另外一方面造成趟门的表面具有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趟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趟门,包括内门体、外门体,还包括滑轨、内滑移组件、外滑移组件,所述内滑移组件、所述外滑移组件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内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内安装板上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上竖向设置有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上设有内限位板,所述内限位板垂直所述内滑道设置,所述内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所述第一板上固设有内调节板,所述内限位板与所述内调节板之间设置有内螺栓,所述内螺栓穿过所述内调节板与所述内限位板,所述内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内调节板,所述内螺栓转动连接所述内限位板,所述第一板上转动连接有内滑轮,所述内滑轮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安装板固定连接内门体;所述外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外安装板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上竖向设置有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上设有外限位板,所述外限位板垂直所述外滑道设置,所述外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安装板,所述第一板上固设有外调节板,所述外限位板与所述外调节板之间设置有外螺栓,所述外螺栓穿过所述外调节板与所述外限位板,所述外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外调节板,所述外螺栓转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板,所述第二板的顶边设置有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板形成U型,所述支架背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外滑轮,所述内滑移组件设置在所述U型的内侧,所述外滑轮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外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外门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依次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相互平行,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第一滑移轨道,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之间形成第二滑移轨道,所述内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所述外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轨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顶面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挡板,所述竖直挡板上设置有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设置在底板的正上方,所述水平挡板远离所述滑轮的面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置于所述水平挡板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条到所述水平挡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滑移轨道的深度,所述限位条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滑移槽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滑移槽与所述固定螺钉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安装板远离所述内螺栓的侧边设置有内卡钩,所述内卡钩呈L型设置,所述内卡钩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一板设置,所述内卡钩卡接在所述内门体的上侧边,所述外安装板远离所述外螺栓的侧面设置有外卡钩,所述外卡钩呈L型设置,所述外卡钩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二板设置,所述外卡钩卡接在所述外门体的上侧边。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道、所述外滑道分别为贯通所述内安装板厚度方向的内滑槽口、贯通所述外安装板厚度方向的外滑槽口,所述内滑槽口穿有内螺钉,所述内螺钉滑动连接所述内滑槽口,所述内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外滑槽口设有外螺钉,所述外螺钉滑动连接所述外滑槽口,所述外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所述内螺钉的螺帽抵住所述内滑槽口的边缘,所述外螺钉的螺帽抵住所述外滑槽口的边缘。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滑轮与所述外滑轮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内门体与所述外门体的高度相同,所述内门体与所述外门体的底边平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设置有上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垂直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轴设置于所述滑轮的旁侧,所述第一轴与所述滑轮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垂直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卡接扣,所述卡接扣包括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卡扣,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卡扣口,所述卡扣口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第二轴相交,所述卡扣采用弹性材质,当所述卡扣卡接所述第二轴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内滑轮与所述卡扣之间,所述卡扣到所述滑轨的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滑移道的深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横向槽、纵向槽,所述横向槽与所述纵向槽相互连通形成T形槽,所述横向槽沿其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支架的侧边,所述横向槽设置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横向槽的两端,所述第一U形板内壁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一条通道,所述通道正对所述纵向槽并沿所述纵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T形槽内设置所述外调节板,所述外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板与所述纵向槽之间,所述第一U形板抵接外调节板的一面,所述外调节板的另一面抵接所述横向槽内壁,所述通道正对所述外螺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横槽、纵槽,所述横槽与所述纵槽相互连通形成T型槽,所述横槽沿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靠近所述内限位板的边缘,所述横槽内设置有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横槽的两端,所述第二U形板内壁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一条隧道,所述隧道正对所述纵槽并沿所述纵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T型槽内设置所述内调节板,所述内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第二U形板与所述纵槽之间,所述第二U形板抵接所述内调节板的一面,所述内调节板的另一面抵接所述横槽内壁,所述隧道正对所述内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内门体与外门体相互平行,内门体与外门体分别连接内安装板、与外安装板,通过滑轨、内滑轮、外滑轮的设置,从而内门体与外门体可沿滑轨的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板的顶边设置有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板形成U型,从而内滑移组件可在U型的内侧经过,从而有效的避免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在安装内安装板到内门体或安装外安装板到外门体时,一般会设置两个以上的内滑移组件、两个以上外滑移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安装时,会对两个内滑轮进行初步粗略的定位,使两个内滑轮大致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把内安装板固定到内门体上后,假如内滑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内螺栓进行转动,由于内螺栓螺纹连接内调节板,而内调节板固定在第一板上,第一板通过内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内安装板,从而在转动内螺栓时,能够调节内安装板与第一板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内滑轮与内安装板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便捷安装内滑轮;同理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安装时,会对两个外滑轮进行初步粗略的定位,使两个外滑轮大致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把外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趟门,包括内门体(1)、外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内滑移组件、外滑移组件,所述内滑移组件、所述外滑移组件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内安装板(3)、设置在所述内安装板(3)上的第一板(4),所述第一板(4)上竖向设置有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3)滑动连接所述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3)上设有内限位板(5),所述内限位板(5)垂直所述内滑道设置,所述内限位板(5)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3),所述第一板(4)上固设有内调节板(6),所述内限位板(5)与所述内调节板(6)之间设置有内螺栓(7),所述内螺栓(7)穿过所述内调节板(6)与所述内限位板(5),所述内螺栓(7)螺纹连接所述内调节板(6),所述内螺栓(7)转动连接所述内限位板(5),所述第一板(4)上转动连接有内滑轮(8),所述内滑轮(8)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安装板(3)固定连接内门体(1);/n所述外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安装板(9)、设置在所述外安装板(9)上的第二板(10),所述第二板(10)上竖向设置有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9)滑动连接所述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9)上设有外限位板(11),所述外限位板(11)垂直所述外滑道设置,所述外限位板(11)固定连接所述外安装板(9),所述第一板(4)上固设有外调节板(12),所述外限位板(11)与所述外调节板(12)之间设置有外螺栓(13),所述外螺栓(13)穿过所述外调节板(12)与所述外限位板(11),所述外螺栓(13)螺纹连接所述外调节板(12),所述外螺栓(13)转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板(11),所述第二板(10)的顶边设置有L型的支架(15),所述支架(15)与所述第二板(10)形成U型,所述支架(15)背向所述第二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外滑轮(14),所述内滑移组件设置在所述U型的内侧,所述外滑轮(14)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外安装板(9)固定连接所述外门体(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趟门,包括内门体(1)、外门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内滑移组件、外滑移组件,所述内滑移组件、所述外滑移组件分别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内安装板(3)、设置在所述内安装板(3)上的第一板(4),所述第一板(4)上竖向设置有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3)滑动连接所述内滑道,所述内安装板(3)上设有内限位板(5),所述内限位板(5)垂直所述内滑道设置,所述内限位板(5)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3),所述第一板(4)上固设有内调节板(6),所述内限位板(5)与所述内调节板(6)之间设置有内螺栓(7),所述内螺栓(7)穿过所述内调节板(6)与所述内限位板(5),所述内螺栓(7)螺纹连接所述内调节板(6),所述内螺栓(7)转动连接所述内限位板(5),所述第一板(4)上转动连接有内滑轮(8),所述内滑轮(8)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内安装板(3)固定连接内门体(1);
所述外滑移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安装板(9)、设置在所述外安装板(9)上的第二板(10),所述第二板(10)上竖向设置有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9)滑动连接所述外滑道,所述外安装板(9)上设有外限位板(11),所述外限位板(11)垂直所述外滑道设置,所述外限位板(11)固定连接所述外安装板(9),所述第一板(4)上固设有外调节板(12),所述外限位板(11)与所述外调节板(12)之间设置有外螺栓(13),所述外螺栓(13)穿过所述外调节板(12)与所述外限位板(11),所述外螺栓(13)螺纹连接所述外调节板(12),所述外螺栓(13)转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板(11),所述第二板(10)的顶边设置有L型的支架(15),所述支架(15)与所述第二板(10)形成U型,所述支架(15)背向所述第二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外滑轮(14),所述内滑移组件设置在所述U型的内侧,所述外滑轮(14)滚动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外安装板(9)固定连接所述外门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趟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依次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第三挡板(19),所述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第三挡板(19)相互平行,第一板(4)与所述第二板(10)之间形成第一滑移轨道,所述第二挡板(18)与所述第三挡板(19)之间形成第二滑移轨道,所述内滑轮(8)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所述外滑轮(14)设置于所述第二滑移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趟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6)顶面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挡板(21),所述竖直挡板(21)上设置有水平挡板(22),所述水平挡板(22)设置在底板(16)的正上方,所述水平挡板(22)远离所述滑轮的面上设置有限位条(20),所述限位条(20)设置于所述水平挡板(22)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条(20)到所述水平挡板(2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滑移轨道的深度,所述限位条(20)上开设有滑移槽(23),所述滑移槽(23)内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滑移槽(23)连接所述支架(15),所述滑移槽(23)与所述固定螺钉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趟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安装板(3)远离所述内螺栓(7)的侧边设置有内卡钩(25),所述内卡钩(25)呈L型设置,所述内卡钩(25)的开口背向所述第一板(4)设置,所述内卡钩(25)卡接在所述内门体(1)的上侧边,所述外安装板(9)远离所述外螺栓(13)的侧面设置有外卡钩(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德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