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44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重叠的装炉容器,所述装炉容器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装炉容器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处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装炉容器的侧壁、底板和导流筒侧壁上均开设有气流孔,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限位套的顶部位于装炉容器的外部,所述限位套能够进入导流孔内。采用本专利中的技术方案,热处理炉中的高温碳氮气氛既会从装炉容器上的气流孔扩散至装炉容器内,也会从导流筒进入到装炉容器内,这样不仅使位于中部的装炉容器内的钢球得到良好处理,同时位于单个装炉容器中部的钢球也能得到良好的共渗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
技术介绍
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氮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称为碳氮共渗,钢球作为轴承的一部分,要求其表面同时具备硬度高、耐磨性高和疲劳强度高等性能,而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就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轴承用的钢球直径较小,通常在5-20mm范围内,因此需要采用料框将钢球装框之后,再将料框放入热处理中进行碳氮共渗处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同一批次会在热处理炉中放入多个料框,但多个料框重叠之后,碳氮气氛难以扩散至位于中部的料框内,使得同一批次的钢球性能差异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料框重叠之后,碳氮气氛难以扩散至中部的料框内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重叠的装炉容器,所述装炉容器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装炉容器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处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装炉容器的侧壁、底板和导流筒侧壁上均开设有气流孔,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限位套的顶部位于装炉容器的外部,所述限位套能够进入导流孔内。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装炉容器在重叠之后,相邻导流筒连通,热处理炉中的高温碳氮气氛既会从装炉容器上的气流孔扩散至装炉容器内,也会从导流筒进入到装炉容器内,这样不仅使位于中部的装炉容器内的钢球得到良好处理,同时位于单个装炉容器中部的钢球也能得到良好的共渗处理。2、本方案中当装炉容器重叠时,位于下方的限位套进入气流孔内,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吊装的装炉容器进行初步定为,另一方面则是将重叠的装炉容器吊装至热处理炉中时,能够防止装炉容器之间产生滑移。进一步,所述装炉容器呈圆筒状。有益效果:圆筒状的装炉容器能够减少容器内的棱角,从而避免在钢球取放过程中产生划伤。进一步,所述导流孔位于底板的中心处,所述导流筒与导流孔同轴设置。有益效果:将导流孔与导流筒设置在底部的中心处,这样导流筒与装炉容器之间形成的空间形状规则,钢球放置进去之后不会出现部分地方很少,部分地方很多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导流孔为多边形,所述限位套与导流孔间隙配合。有益效果:通过限位套与导流孔的间隙配合,一方面对相邻两个装炉容器起到初步定位作用,另一方面放置吊装至热处理炉的过程中,相邻装炉容器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一步,所述导流筒的外径为装炉容器内径的1/5~1/4。有益效果:导流筒的外径过小,则难以达到对装炉容器内部的碳氮气氛的导流作用,而导流筒外径过大,则使得能够装钢球的空间缩小,大大的减少了每个批次能够共渗处理的钢球数量。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位于相邻气流孔之间的凹坑。有益效果:这样当钢球进入装炉容器内时,钢球滚动至凹坑内,这样就能够防止钢球直接堵塞在底板的气流孔上,从而提高碳氮高温气氛的流动性。进一步,所述装炉容器的外壁上设有吊装机构。有益效果:设置吊装机构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起吊机等设备对装炉容器进行吊装。进一步,所述吊装机构包括两根连接柱和两块连接板,连接柱水平对称固定在装炉容器的两侧,连接板上间距设有供连接柱进入的定位孔。有益效果:装炉容器在堆叠之后,使同一侧连接柱位于一条竖直线上,后通过连接柱装入定位孔内,使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柱,通过起吊连接板对堆叠的装炉容器进行搬运。进一步,所述连接柱远离装炉容器一端固定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的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有益效果:限位头的设置是防止在吊装过程中连接柱滑出定位孔。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上部开设有吊装孔。有益效果:吊装孔的设置便于起吊机等设备对装炉容器进行吊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两个装炉容器堆叠后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单个装炉容器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单个装炉容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装炉容器1、底板2、导流孔3、导流筒4、气流孔5、限位套6、连接柱7、连接板8、限位头9、定位孔10、吊装孔11、凹坑12。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重叠的装炉容器1,各装炉容器1的结构均相同,其中单个装炉容器1呈筒状,即装炉容器1的顶部敞口,且横截面呈圆形,在装炉容器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在底板2的中心处开设有导流孔3,在导流孔3处竖向固定有位于装炉容器1内的导流筒4,导流筒4与导流孔3同轴设置,导流筒4的外径是装炉容器1内径的1/5~1/4。在装炉容器1的侧壁、底板2和导流筒4侧壁上均开设有气流孔5,其中气流孔5的孔径不大于5mm(最小钢球的直径),在导流筒4的顶部固定有T型的限位套6,限位套6的中部贯通,限位套6的顶部位于装炉容器1的外部,且限位套6能够进入到导流孔3中。结合图3所示,导流孔3为八边形,而限位套6的竖直段的外壁也为八边形,同时限位套6的竖直段与导流孔3间隙配合;在装炉容器1的外壁上设有吊装机构,其中吊装机构包括两根连接柱7和两块连接板8,连接柱7水平设置,且对称固定在装炉容器1的两侧,在连接柱7远离装炉容器1一端固定有限位头9,限位头9的直径要大于连接柱7的直径。连接板8呈长条形,其上间距设有供连接柱7进入的定位孔10,相邻定位孔10的距离为装炉容器1重叠之后,相邻装炉容器1单侧的两个连接柱7的距离,在连接板8的上部开设有吊装孔11。具体实施时,将钢球放置在装炉容器1内,后将装炉容器1重叠起来,通常重叠7层,重叠过程中,限位套6与导流孔3的间隙配合,对相邻两个装炉容器1起到初步定位作用,重叠完成后,将连接板8装在连接柱7上,后通过吊装设备将重叠的装炉容器1放入热处理炉中即可。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底板2上设有多个位于相邻气流孔5之间的凹坑12,凹坑12的底面为弧形面,其中弧形面的半径不小于5mm,这样当钢球进入装炉容器1内时,钢球滚动至凹坑12内,这样就能够防止钢球直接堵塞在底板2的气流孔5上,因此提高碳氮高温气氛的流动性。实施例3: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导流孔3为四边形,而限位套6的竖直段外壁也为四边形,单个装炉容器1上设有四个连接柱7,四个连接柱7周向均布在装炉容器1的外壁上,这样多个装炉容器1重叠在一起后,相邻装炉容器1上的连接柱7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从而无需再移动(或重新吊装)装炉容器1,以保证相邻装炉容器1上的连接柱7在一条竖直线上。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重叠的装炉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炉容器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装炉容器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处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装炉容器的侧壁、底板和导流筒侧壁上均开设有气流孔,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限位套的顶部位于装炉容器的外部,所述限位套能够进入导流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包括多个上下重叠的装炉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炉容器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装炉容器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处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导流筒,装炉容器的侧壁、底板和导流筒侧壁上均开设有气流孔,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限位套的顶部位于装炉容器的外部,所述限位套能够进入导流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炉容器呈圆筒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位于底板的中心处,所述导流筒与导流孔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为多边形,所述限位套与导流孔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球碳氮共渗用装炉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平
申请(专利权)人:椿中岛机械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