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系统和曝气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0361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曝气系统,包括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曝气支管道,该曝气支管道采用柔性管和/或曝气支管道与曝气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且曝气支管道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曝气主管道的轴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曝气罐,包括罐体和上述曝气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曝气罐罐体可位于地面以下,地上部分仅有维修安装孔,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曝气罐内部曝气系统可从维修安装孔取出,且维修时污水处理设施仍可以正常运行,维修检查时不需要排除罐内污水,节省操作,且后期不需要再补充活性污泥,节省费用,同时维修检查时不需要人工进入罐内,保证维修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曝气系统和曝气罐
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系统和曝气罐。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以来,多种工业生产、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伴随着发展速度的提升,环境问题也得到日益重视,然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污染出现,其中以水污染尤为突出,伴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出现,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污水处理厂由多个单元处理设施组成,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相结合的方式,将污水中各类污染物去除,在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处理设施中,曝气处理设施的作用尤为重要,曝气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水处理效果,一旦曝气系统瘫痪,整个污水处理厂将停止运行。现污水处理厂曝气处理阶段的曝气池或曝气塔所采用的曝气系统一般平铺固定在池底,通过鼓风机鼓风进行曝气,曝气系统主要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在系统内有一定的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曝气系统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然而,现有的地埋式或非地埋式曝气罐在运行安装时仍存在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在设备运行时可能会对设施造成一些无法估量的损失。曝气罐一般为一体化设备,罐体为一个整体,曝气系统安装在罐体内部底部,曝气系统在整个曝气罐中最容易破损、毁坏,曝气系统一旦出问题,整个曝气管将不再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由于曝气系统固定安装在底部,曝气系统出一旦出现问题,需将罐体内污水全部排出,并由维修人员进入罐体进行拆卸维修,整个维修过程不但耗时,且维修期间该污水处理站不能正常进水,需停止运行。维修曝气罐时需将罐体内污水排出,排出污水会导致其中含有的活性污泥亦被排出,后续运行时需再进行补充活性污泥,造成不必要花费。曝气系统处于罐体底部,难以观察损坏部位,维修需进行故障确定后才能进行,导致维修时间过长。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维修曝气罐时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维修耗时长,维修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系统以及曝气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曝气罐维修时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维修耗时长,维修费用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曝气系统,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曝气支管道,该曝气支管道采用柔性管和/或曝气支管道与曝气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且曝气支管道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曝气主管道的轴向。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曝气罐,包括罐体以及设于罐体内的上述曝气系统,所述罐体顶端设有开口,所述曝气支管道铺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曝气主管道延伸出所述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几处优点:1、曝气罐罐体可设于地面以下,地上部分仅有维修安装修孔,从而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2、曝气罐内部曝气系统可从维修安装孔取出,且维修时污水处理设施仍可以正常运行。3、维修检查时不需要排除罐内污水,节省操作,且后期不需要再补充活性污泥,节省费用。4、维修检查时不需要人工进入罐内,保证维修人员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曝气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曝气罐的侧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曝气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曝气系统,包括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曝气支管道,该曝气支管道采用柔性管和/或曝气支管道与曝气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且曝气支管道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曝气主管道的轴向。进一步的,所述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支管道通过软管进行柔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为采用PVC材质的钢丝软管。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道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固定,所述软管与所述曝气支管道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支管道上阵列安装有管式微孔曝气器。进一步的,所述管式微孔曝气器为硅橡胶材质的管式微孔曝气器。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支管道底部阵列分布有滑轮,所述滑轮设于相邻所述管式微孔曝气器的连接处。进一步的,包括多组曝气支管道,多组所述曝气支管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两组不同的管式微孔曝气器对曝气支管道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杆为不锈钢实心棒,所述连接杆直径大于等于5mm。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曝气罐,包括罐体以及设于罐体内的上述任意一曝气系统,所述罐体顶端设有开口,所述曝气支管道铺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曝气主管道延伸出所述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为玻璃钢罐体,所述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还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在罐体上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在罐体上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安装有法兰,所述进水法兰口与所述出水法兰口均采用不锈钢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曝气主管道通过法兰与外部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曝气主管道与所述外部管道的连接处还设有控制球阀。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图1提供了一种曝气系统10的侧视图,具体包括曝气主管道11以及与曝气主管道11柔性连接的曝气支管道12,曝气支管道12在重力和/或外力作用下可接近或远离曝气主管道11的轴向。曝气主管道11与曝气支管道12采用软管13进行柔性连接,软管13在重力作用下可使曝气支管道12呈竖直状态,方便曝气系统10提出水面,软管13为采用PVC材质的钢丝软管,软管13与曝气主管道11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131固定,软管13与曝气支管道12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131固定。曝气支管道12上阵列安装有管式微孔曝气器14,管式微孔曝气器14为硅橡胶材质的管式微孔曝气器,曝气支管道12底部阵列分布有滑轮15,滑轮15设于相邻两个管式微孔曝气器14的连接处或者曝气支管道12上未设置管式微孔曝气器14处。曝气主管道11上连通有多组曝气支管道12,多组曝气支管道12之间通过连接杆17固定连接,连接杆17通过连接两组不同的管式微孔曝气器14对曝气支管道12进行固定,连接杆17为不锈钢实心棒,连接杆17直径大于等于5mm。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曝气支管道为柔性管,直接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曝气支管道,/n所述曝气支管道采用柔性管,和/或/n所述曝气支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且曝气支管道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曝气主管道的轴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相连通的至少一曝气支管道,
所述曝气支管道采用柔性管,和/或
所述曝气支管道与所述曝气主管道之间活动连接,且曝气支管道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曝气主管道的轴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主管道与所述曝气支管道通过软管进行柔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采用PVC材质的钢丝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道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固定,所述软管与所述曝气支管道之间采用不锈钢抱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支管道上阵列安装有管式微孔曝气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