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28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丝复合管工艺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中部贯穿设有用于输送复合管的通管,所述旋转盘上均匀设有复数个柱销,所述柱销为环状布局,所述柱销套设有复数个放线工字轮;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一导线环,所述通管外侧设有第二导线环和第三导线环,所述第二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线环,所述第三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线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简易合理,便于维护,能够在低速运行下提高复合管中的钢丝缠绕密度,降低机构运行发生故障的风险,生产出具有耐高压的金属钢丝与塑料管复合的钢丝复合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
本技术涉及钢丝复合管工艺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
技术介绍
钢丝复合管在消防、电力等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在管内复合设有钢丝,以达到加强管道的强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一道缠绕钢丝的工艺,而在钢丝缠绕工艺中,习用的钢丝缠绕机构,对于钢丝的缠绕密度不足且习用机构结构复杂,不仅使得生产出来的钢丝复合管的管道强度不足,而且机构维护复杂,为了提升钢丝的缠绕密度,习用钢丝缠绕机构通过提高运行速度来提升钢丝缠绕密度,由于缠绕机构体积巨大,提高运行速度不仅增加了能耗,而且也提高了机构的发生故障的风险。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其结构简易,便于维护,而且能够在低速运行下提高复合管中的钢丝缠绕密度,降低机构运行发生故障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其结构简易合理,便于维护,能够在低速运行下提高复合管中的钢丝缠绕密度,降低机构运行发生故障的风险,生产出具有耐高压的金属钢丝与塑料管复合的钢丝复合管。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包括旋转盘,旋转盘中部贯穿设有用于输送复合管的通管,旋转盘上均匀设有复数个柱销,柱销为环状布局,柱销套设有复数个放线工字轮;旋转盘上设有第一导线环,通管外侧设有第二导线环和第三导线环,第二导线环直径小于第一导线环,第三导线环直径小于第二导线环;通管外侧一端连接有为圆台结构的过渡管,过渡管与通管连接一端的外侧壁环绕均匀设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块,过渡管的另一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导线块适配的第二导线块,过渡管外侧一端开设有复数个与第二导线块适配的导线孔;旋转盘下方设有电机驱动机构;通管内侧活动连接设有通管支架,过渡管外侧活动连接设有过渡管支架。进一步,旋转盘、通管、柱销、放线工字轮、第一导线环、第二导线环、第三导线环、过渡管、第一导线块、第二导线块、导线孔、电机驱动机构、通管支架和过渡管支架均设有为镜像对称结构的镜像机构。进一步,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用于驱动旋转盘的从动轮和通过电机传递动力至从动轮的动力皮带。更进一步,通管与通管支架为滚珠轴承连接,过渡管与过渡管支架为滚珠轴承连接。旋转盘与柱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地,通管支架和过渡管支架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导线环、第二导线环、第三导线环、第一导线块、第二导线块均为耐磨钢材质制成。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通管连接上一段工序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塑料管,本技术的旋转盘在电机驱动机构驱动下旋转,放线工字轮内的钢丝通过第一导线环、第二导线环、第三导线环、第一导线块和第二导线块的引导和拉紧下进入导线孔,钢丝随着旋转盘的旋转对通过通管的半成品塑料管进行缠绕,结构简易,同时,由于本技术具有镜像机构,同样的旋转一圈,另一端也同样对半成品塑料管进行钢丝缠绕,因此,在低速的运行下,本技术即可实现对半成品两倍的钢丝缠绕效果,提高钢丝复合管的抗压性,使得其在耐高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1;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2;图3为本技术立体图3;图4为本技术立体图4;图5为本技术过渡管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包括旋转盘1,旋转盘1中部贯穿设有用于输送复合管的通管2,旋转盘1上均匀设有复数个柱销11,柱销11为环状布局,柱销11套设有复数个放线工字轮12;旋转盘1上设有第一导线环3,通管2外侧设有第二导线环4和第三导线环5,第二导线环4直径小于第一导线环3,第三导线环5直径小于第二导线环4;通管2外侧一端连接有为圆台结构的过渡管6,过渡管6与通管2连接一端的外侧壁环绕均匀设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块61,过渡管6的另一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导线块61适配的第二导线块62,过渡管6外侧一端开设有复数个与第二导线块62适配的导线孔63;旋转盘1下方设有电机驱动机构7;通管2内侧活动连接设有通管支架21,过渡管6外侧活动连接设有过渡管支架64。参见图1至图5,旋转盘1、通管2、柱销11、放线工字轮12、第一导线环3、第二导线环4、第三导线环5、过渡管6、第一导线块61、第二导线块62、导线孔63、电机驱动机构7、通管2支架和过渡管支架64均设有为镜像对称结构的镜像机构;电机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用于驱动旋转盘1的从动轮72和通过电机71传递动力至从动轮72的动力皮带73;通管2与通管支架21为滚珠轴承连接,过渡管6与过渡管支架64为滚珠轴承连接。旋转盘1与柱销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管支架21和过渡管支架64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导线环3、第二导线环4、第三导线环5、第一导线块61、第二导线块62均为耐磨钢材质制成。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中部贯穿设有用于输送复合管的通管,所述旋转盘上均匀设有复数个柱销,所述柱销为环状布局,所述柱销套设有复数个放线工字轮;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一导线环,所述通管外侧设有第二导线环和第三导线环,所述第二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线环,所述第三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线环;所述通管外侧一端连接有为圆台结构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与所述通管连接一端的外侧壁环绕均匀设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块,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块适配的第二导线块,所述过渡管外侧一端开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第二导线块适配的导线孔;所述旋转盘下方设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通管内侧活动连接设有通管支架,所述过渡管外侧活动连接设有过渡管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中部贯穿设有用于输送复合管的通管,所述旋转盘上均匀设有复数个柱销,所述柱销为环状布局,所述柱销套设有复数个放线工字轮;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一导线环,所述通管外侧设有第二导线环和第三导线环,所述第二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线环,所述第三导线环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线环;所述通管外侧一端连接有为圆台结构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与所述通管连接一端的外侧壁环绕均匀设有复数个第一导线块,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块适配的第二导线块,所述过渡管外侧一端开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第二导线块适配的导线孔;所述旋转盘下方设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通管内侧活动连接设有通管支架,所述过渡管外侧活动连接设有过渡管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钢丝缠绕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盘、通管、柱销、放线工字轮、第一导线环、第二导线环、第三导线环、过渡管、第一导线块、第二导线块、导线孔、电机驱动机构、通管支架和过渡管支架均设有为镜像对称结构的镜像机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集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