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包括板身,所述板身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右端内嵌有活动筒,且活动筒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嵌于固定筒内部,且限位板左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筒左端内壁,且固定筒顶端内嵌有插销,所述活动筒内部开设有孔洞,且活动筒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设置有开关,且开关后端焊接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上拉动插销,随后使插销脱离孔洞,此时活动筒在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逐渐向右移动,工作人员可以调节两组治具的不同长度,在加工过程中使丝锥能够呈倾斜状,从而满足人们对螺纹设置的不同需求,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
本技术涉及治具
,具体为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
技术介绍
丝锥是用于内螺纹加工的刀具,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以对丝锥外壁的螺纹进行改造设计,丝锥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治具将其固定,现在的加工丝锥的治具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加工丝锥的治具,在需要使用时一般需要将治具打开,随后将工件放入其中,最后再通过治具将工件夹紧固定,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牢固但是在使用较为繁琐,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率,且费时费力。并且现在的加工丝锥的治具,在使用时有时需要将丝锥调节不同的角度,从而对丝锥全面的加工,现在的治具不方便对其调节,影响了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加工丝锥的治具,固定方式较为繁琐和不方便对丝锥调节倾斜角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包括板身,所述板身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右端内嵌有活动筒,且活动筒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嵌于固定筒内部,且限位板左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筒左端内壁,且固定筒顶端内嵌有插销,所述活动筒内部开设有孔洞,且活动筒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设置有开关,且开关后端焊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且固定块上下两端皆焊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内嵌有活动环,且活动环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通过铰接轴铰接有第二铰接杆,且第二铰接杆右端外壁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铰接杆右端外壁,且第二铰接杆底端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形状为圆形,所述限位板直径大于活动筒直径且小于固定筒直径,且限位板右端与固定筒右端内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插销和孔洞形状相同为圆形,所述孔洞直径与插销底端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和转动块转动角度为90°,所述转动块形状为椭圆形。优选的,所述卡块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卡块和卡槽形状相同为“蘑菇”状。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活动环形状相同为圆弧状,且固定环和活动环的弧度相互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加工丝锥的治具设置有固定筒、活动筒、限位板、第一弹簧、插销和孔洞,设置两组治具,且通过向上拉动插销,随后使插销脱离孔洞,此时活动筒在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逐渐向右移动,工作人员可以调节两组治具的不同长度,在加工过程中使丝锥能够呈倾斜状,从而满足人们对螺纹设置的不同需求,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且只需要将插销插入不同的孔洞中即可固定,提升了活动筒的稳定性;2、该加工丝锥的治具设置有固定块、开关、转动轴、转动块、卡槽、固定环、活动环、第一铰接杆、铰接轴、第二铰接杆、第二弹簧、压板和卡块,将丝锥放入固定环内部,此时带动压板逐渐向左移动,使卡块嵌入卡槽中,于此同时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以铰接轴为圆心发生转动,使活动环逐渐伸出,将丝锥抱住夹紧,加工完成后,只需要90°转动开关即可使卡块脱离卡槽,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活动环收纳到固定环内部,方便将丝锥取出,整个操作省时省力,提升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环闭合后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身;2、固定筒;3、活动筒;4、限位板;5、第一弹簧;6、插销;7、孔洞;8、固定块;9、开关;10、转动轴;11、转动块;12、卡槽;13、固定环;14、活动环;15、第一铰接杆;16、铰接轴;17、第二铰接杆;18、第二弹簧;19、压板;20、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包括板身1,板身1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固定筒2右端内嵌有活动筒3,且活动筒3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限位板4内嵌于固定筒2内部,限位板4形状为圆形,限位板4直径大于活动筒3直径且小于固定筒2直径,且限位板4右端与固定筒2右端内壁相贴合,限位板4起到限位效果,保证活动筒3不会脱离固定筒2内部,且通过第一弹簧5连接限位板4和固定筒2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当拔出插销6后活动筒3不再受到限位,可以在第一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向右伸出,且限位板4左端连接有第一弹簧5的一端,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筒2左端内壁,且固定筒2顶端内嵌有插销6,活动筒3内部开设有孔洞7,插销6和孔洞7形状相同为圆形,孔洞7直径与插销6底端直径相同,保证插销6能够插入孔洞7内部,将两组治具上的插销6插入不同的孔洞7中,实现了丝锥在加工时可以进行调节的效果,使丝锥加工工艺的方式更加丰富。且活动筒3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前端设置有开关9,且开关9后端焊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1,转动轴10和转动块11转动角度为90°,转动块11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将转动块11设置为椭圆形,当90°转动开关9时,使转动轴10和转动块11发生转动,此时椭圆形的短轴和长轴同时发生转动,长轴挤压卡块20,使卡块20受到向右的推力,从而使卡块20脱离卡槽12内部,方便将丝锥取出,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且固定块8上下两端皆焊接有固定环13,固定环13内部内嵌有活动环14,固定环13和活动环14形状相同为圆弧状,且固定环13和活动环14的弧度相互匹配,保证活动环14能够在固定环13内部进行伸缩,且活动环14伸出后可以将丝锥夹紧,使结构紧凑,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且活动环14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15,第一铰接杆15通过铰接轴16铰接有第二铰接杆17,且第二铰接杆17右端外壁连接有第二弹簧18的一端,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5右端外壁,且第二铰接杆17底端铰接有压板19,压板19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卡块20材质为橡胶材质,卡块20和卡槽12形状相同为“蘑菇”状,橡胶材质具有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理性质,当丝锥放置在固定环13内部时,可以带动卡块20嵌入卡槽12内部,使压板19固定的同时,又可以将活动环14伸出,将丝锥环绕夹紧,保证了丝锥加工时的稳定性,且使用方便。工作原理:使用时,如图1-3所示,将丝锥防止在固定环13内部,此时压板19受到外力向左移动,使卡块20嵌入卡槽12内部,卡块20材质为橡胶,具有松软和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理性质,于此同时第一铰接杆15和第二铰接杆17以铰接轴16为圆心发生转动,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包括板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身(1)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右端内嵌有活动筒(3),且活动筒(3)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内嵌于固定筒(2)内部,且限位板(4)左端连接有第一弹簧(5)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筒(2)左端内壁,且固定筒(2)顶端内嵌有插销(6),所述活动筒(3)内部开设有孔洞(7),且活动筒(3)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前端设置有开关(9),且开关(9)后端焊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1),且固定块(8)上下两端皆焊接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内部内嵌有活动环(14),且活动环(14)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15),所述第一铰接杆(15)通过铰接轴(16)铰接有第二铰接杆(17),且第二铰接杆(17)右端外壁连接有第二弹簧(18)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5)右端外壁,且第二铰接杆(17)底端铰接有压板(19),所述压板(19)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丝锥的治具,包括板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身(1)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右端内嵌有活动筒(3),且活动筒(3)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内嵌于固定筒(2)内部,且限位板(4)左端连接有第一弹簧(5)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筒(2)左端内壁,且固定筒(2)顶端内嵌有插销(6),所述活动筒(3)内部开设有孔洞(7),且活动筒(3)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前端设置有开关(9),且开关(9)后端焊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1),且固定块(8)上下两端皆焊接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内部内嵌有活动环(14),且活动环(14)左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15),所述第一铰接杆(15)通过铰接轴(16)铰接有第二铰接杆(17),且第二铰接杆(17)右端外壁连接有第二弹簧(18)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5)右端外壁,且第二铰接杆(17)底端铰接有压板(19),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菊春,吴亚芹,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百兴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