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50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包括两对焊机,对焊机包括主体,主体的一侧凸出设有焊接夹头,焊接夹头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上、下连接架,上、下连接架上分别设有上、下夹头;两对焊机的焊接夹头相对设置,两台对焊机均可滑动架设于两平行的横列导轨上以便调节间距;对焊机的下连接架上设有送进机构;送进机构包括纵列导轨以及可滑动设于所述纵列导轨上的夹持单元,纵列导轨垂直于横列导轨并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架的自由端,两夹持单元位于两下夹头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并结合在纵列导轨上的滑动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施焊主体,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避免复合箍筋的内部钢筋完全依靠人工组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箍筋焊机结构
本技术属于线材的加工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箍筋焊机结构。
技术介绍
复合箍筋,常指方形箍筋(环箍)内还增设有若干纵向或\和横向的钢筋的结构形式;箍筋可以预制,然后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与构件主筋通过绑扎或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以缩短施工周期。目前,关于普通的环箍的预制,可以手工弯形后焊接,也有很多自动弯箍设备,可以满足预制环箍的需求,如:CN108057821A、CN207464065U、CN207431146U所涉及;但是,如果施工所需的是环箍内还有钢筋连接的复合箍筋时,环箍内部的钢筋基本还是采用人工组装焊接的方式,即人工将已预制成型的环箍和要加在环箍内的钢筋按设计位置进行摆放或连接,然后施焊,制成复合箍筋。这样的制造过程效率低,仍需要考虑通过机械设备尽量实现自动化生产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自动化机械设备通常包括若干需要的送料单元、出料单元、以及施焊主体,需要一一落实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箍筋焊机结构,避免复合箍筋的内部钢筋完全依靠人工组焊的问题,作为施焊主体,可以提高加工效率或结合上、下工序的其它送、出料单元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生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包括两台对焊机,所述对焊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凸出设有焊接夹头,所述焊接夹头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上、下连接架,上连接架上设有上夹头,下连接架上设有下夹头;两台对焊机的焊接夹头相对设置以便同时对箍筋的两侧施焊,两台对焊机均可滑动架设于两平行的横列导轨上以便调节间距从而适于加工不同宽度的箍筋;对焊机的下连接架上设有送进机构;所述送进机构包括纵列导轨以及可滑动设于所述纵列导轨上的夹持单元,所述纵列导轨垂直于横列导轨并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架的自由端,两夹持单元位于两下夹头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并结合在纵列导轨上的滑动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纵列导轨通过基板与下连接架固定连接,基板上还设有驱动单元并通过丝杠传动方式驱动所述夹持单元沿纵列导轨滑动;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与驱动单元的螺杆传动连接的螺母座,螺母座远离下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结构板件,结构板件的一端连接有沿纵列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主夹持臂,所述主夹持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结构板件的一端的上部,主夹持臂的自由端向上折弯形成主爪,所述结构板件的一端的下部与主夹持臂的自由端之间设有第一伸缩缸以驱动主夹持臂沿其铰接端转动从而便于调节所述主爪的高度,主夹持臂的自由端还铰接有与所述主爪配合形成夹持口的副爪,主夹持臂上设有驱动副爪转动的第二伸缩缸。进一步地,所述主夹持臂的自由端的下表面凸起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两端分别与结构板件和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下端相铰接;在横列导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主爪与副爪的厚度对应且两者叠加的厚度与主夹持臂对应,所述主夹持臂的铰接端的下表面凸起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伸缩缸与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二伸缩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铰接座并与副爪的下端相铰接,副爪的中部与主爪相铰接,副爪的上端与主爪的上端配合形成所述夹持口。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的螺杆平行设于纵列导轨的上方,两端分别连接设于基板上的连接座和电机;所述螺母座的下端通过与纵列导轨适配的导轨槽与纵列导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两横列导轨铺设在型钢框架上,对焊机通过平板小车架设在横列导轨上以提高灵活性,平板小车下方的型钢框架内设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由旋向相反的两外螺纹段构成,两平板小车分别通过与所述旋向相反的两外螺纹段对应的传动座与所述驱动螺杆相连接,所述传动座凸起连接于平板小车的下表面,所述驱动螺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固连于型钢框架内,驱动螺杆的任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进一步地,驱动螺杆的中部可转动穿过固连于型钢框架内的支撑座以保障驱动螺杆的刚度。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两台对焊机可对箍筋的两侧同时施焊且两对焊机的间距可调,可用于在不同宽度的箍筋上焊接内部钢筋,纵列导轨的长度方向作为箍筋加工时的送进路径方向,并在夹持单元的夹持下进行送进,可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这样,作为施焊主体,可以提高加工效率或结合上、下工序的其它送、出料单元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生产,避免复合箍筋的内部钢筋完全依靠人工组焊的问题。2、本技术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结构紧凑,简单可靠,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的立体图(为便于表示隐去一台对焊机);图4为以图3为基础,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的左视图(为便于表示隐去一台对焊机);其中,对焊机1,主体11,上连接架12,压紧气缸13,上夹头14,下连接架15,下夹头16,送进机构2,基板21,纵列导轨22,夹持单元23,螺母座231,结构板件232,主夹持臂233,第一铰接座2331,第二铰接座2332,主爪234,第一伸缩缸235,副爪236,第二伸缩缸237,夹持口238,导轨槽239,驱动单元24,螺杆241,电机242,连接座243,横列导轨3,型钢框架4,连接板41,转动座42,驱动螺杆43,支撑座44,驱动电机45,平板小车5,传动座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3,具体实施例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包括两台对焊机1,所述对焊机1包括主体11,所述主体11的一侧凸出设有焊接夹头,所述焊接夹头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架12和下连接架15,上连接架12上设有上夹头14,下连接架15上设有下夹头16,上夹头14和下夹头16相对,具体地,上连接架12上设有压紧气缸13,压紧气缸13的伸缩杆向下伸出并连接上夹头14以便上下运动配合下方的下夹头16完成对焊,这些属于现有结构,不再赘述;两台对焊机1的焊接夹头相对设置以便同时对箍筋的两侧施焊,两台对焊机1均可滑动架设于两平行的横列导轨3上以便相向或相背滑动来调节间距从而适于加工不同宽度的箍筋;对焊机1的下连接架15上设有送进机构2;所述送进机构2包括纵列导轨22以及可滑动设于所述纵列导轨22上的夹持单元23,所述纵列导轨22垂直于横列导轨3并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架15的自由端,两夹持单元23位于两下夹头16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并结合在纵列导轨22上的滑动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实施例的复合箍筋焊机结构,两台对焊机1可对箍筋的两侧同时施焊且两对焊机1的间距可调,可用于在不同宽度的箍筋上焊接内部钢筋,纵列导轨22的长度方向作为箍筋加工时的送进路径方向,并在夹持单元23的夹持下进行送进,两夹持单元23位于两下夹头16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即平行于横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包括两台对焊机,所述对焊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凸出设有焊接夹头,所述焊接夹头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上、下连接架,上连接架上设有上夹头,下连接架上设有下夹头;其特征在于:两台对焊机的焊接夹头相对设置以便同时对箍筋的两侧施焊,两台对焊机均可滑动架设于两平行的横列导轨上以便调节间距从而适于加工不同宽度的箍筋;对焊机的下连接架上设有送进机构;/n所述送进机构包括纵列导轨以及可滑动设于所述纵列导轨上的夹持单元,所述纵列导轨垂直于横列导轨并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架的自由端,两夹持单元位于两下夹头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并结合在纵列导轨上的滑动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包括两台对焊机,所述对焊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凸出设有焊接夹头,所述焊接夹头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上、下连接架,上连接架上设有上夹头,下连接架上设有下夹头;其特征在于:两台对焊机的焊接夹头相对设置以便同时对箍筋的两侧施焊,两台对焊机均可滑动架设于两平行的横列导轨上以便调节间距从而适于加工不同宽度的箍筋;对焊机的下连接架上设有送进机构;
所述送进机构包括纵列导轨以及可滑动设于所述纵列导轨上的夹持单元,所述纵列导轨垂直于横列导轨并固定连接在下连接架的自由端,两夹持单元位于两下夹头之间以便夹持箍筋的横筋并结合在纵列导轨上的滑动依次实现滑动进料、滑停配合焊接和滑动出料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箍筋焊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列导轨通过基板与下连接架固定连接,基板上还设有驱动单元并通过丝杠传动方式驱动所述夹持单元沿纵列导轨滑动;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与驱动单元的螺杆传动连接的螺母座,螺母座远离下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结构板件,结构板件的一端连接有沿纵列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主夹持臂,所述主夹持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结构板件的一端的上部,主夹持臂的自由端向上折弯形成主爪,所述结构板件的一端的下部与主夹持臂的自由端之间设有第一伸缩缸以驱动主夹持臂沿其铰接端转动从而便于调节所述主爪的高度,主夹持臂的自由端还铰接有与所述主爪配合形成夹持口的副爪,主夹持臂上设有驱动副爪转动的第二伸缩缸。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能杨崇田达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