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46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能够简便、可控地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该沿面放电装置包括绝缘外壳以及封装在该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卡、高压模块、散热模块、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入端接标准市电,输出端分为高压极和地电极,用于为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提供所需高压;所述散热模块贴近设置于高压模块表面;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获取高压模块温度、环境臭氧及氮氧化物浓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板卡;所述控制板卡用于控制高压模块定时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工作,并通过温度负反馈控制散热模块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工程
,涉及一种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安全有效地杀灭食源性和接触性细菌及病毒是一个长期以来引发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杀菌消毒方法基本可以分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分为机械消毒法、热力消毒法、流动蒸气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方法,化学消毒法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的作用类型,分为使用凝固蛋白消毒剂、溶解蛋白消毒剂、氧化蛋白类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化消毒剂及其他氯化物等消毒试剂进行消毒的方法。然而,无论是物理消毒法还是化学消毒法,都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物理消毒法如机械消毒法及热力消毒发都存在使用条件可能损坏精密器械,并伴随温度过高和使用不够安全的风险。化学消毒法则会在被消毒物品表面残留相应的化学物质,后续使用医疗器械时可能存在潜在的化学风险,部分化学试剂难于降解,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不论是科研界还是工业界都亟需一种有效且无残留的消毒方法。国内学者于航等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的针状等离子体,对口腔混合菌的杀灭以及对成纤维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以及封装在该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卡、高压模块、散热模块、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和监测模块;/n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采用沿面放电结构;/n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入端接标准市电,输出端分为高压极和地电极,用于为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提供所需高压;/n所述散热模块贴近设置于高压模块表面;/n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获取高压模块温度、环境臭氧及氮氧化物浓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板卡;/n所述控制板卡用于控制高压模块定时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工作,并通过温度负反馈控制散热模块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以及封装在该绝缘外壳内的控制板卡、高压模块、散热模块、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和监测模块;
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采用沿面放电结构;
所述高压模块的输入端接标准市电,输出端分为高压极和地电极,用于为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提供所需高压;
所述散热模块贴近设置于高压模块表面;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获取高压模块温度、环境臭氧及氮氧化物浓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板卡;
所述控制板卡用于控制高压模块定时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模块工作,并通过温度负反馈控制散热模块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模块的主体由不锈钢六边形网格、陶瓷片和铜箔依次层叠构成,装入一面具有窗框的绝缘壳体压紧,该窗框压接在所述不锈钢六边形网格的边缘;所述不锈钢六边形网格通过导线接至地电极对应的接线柱,所述铜箔通过导线接至高压极对应的接线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风冷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接触智能化等离子沿面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板卡通过温度负反馈控制散热模块工作,具体是设置允许高压模块工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晖冯蕊彭三三陈海兰孔刚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