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系统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尤其地,涉及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多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进一步地,涉及直流汇集型光伏电站内分布式混合储能装置的功率协调控制与荷电状态管理问题。
技术介绍
太阳能因具有资源分布广泛、转化利用便捷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要对象,而光伏发电则是太阳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形式光伏发电的研发与建设,促进光伏产业技术革新与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光照资源分布情况与电网形态决定“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是未来光伏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大规模建设、大范围汇集、弱同步电源支撑、高压直流(HVDC)输送”,将成为我国未来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的重要技术情景。大型光伏发电基地的电能汇聚与并网送出,一方面必须尽量减少系统损耗与弃光行为、提升电能质量;另一方面,则需要具备在光伏输出大范围随机波动条件下良好运行适应性。传统光伏电站采取交流升压汇集技术,即光伏阵列输出经过MPPT控制与光伏逆变器后得到稳定低压三相交流电,再通过母线汇聚后由升压变压器接入配电网。该方案应用于大型光伏发电基地主要存在两大缺点:1、弱同步支撑下多逆变器并联稳定性问题突出,电压越限与宽频域振荡频发;2、站内与站间交流汇集线路损耗大,系统整体效率偏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构建大型直流光伏发电基地。如图1所示,光伏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通过输入端口接收不同信号量,通过内部逻辑算法计算产生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总输出功率参考指令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通过输入端口接收不同信号量,通过内部逻辑算法计算产生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总输出功率参考指令p*s-k,并将其发送给指令分解模块;
指令分解模块根据内部滤波算法对p*s-k进行实时分解,生成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中蓄电池原始输出功率参考指令pbatk-ref与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中超级电容原始输出功率参考指令psck-ref,并将两者发送给荷电状态管理模块;
荷电状态管理模块从相应储能器件接收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中蓄电池荷电状态SOCbatk与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中超级电容荷电状态SOCsck,同时结合由指令分解模块接收的pbatk-ref与psck-ref,生成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总荷电状态调整功率,发送至反馈修正模块;
反馈修正模块从相应储能变流器接收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输出功率ps-k,并结合由荷电状态管理模块接收的Δps-k,根据内部逻辑算法实时生成经过修正后第k组混合储能单元输出功率p's-k,并将其上传至站内实时通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包括:电压反馈回路、功率反馈回路、功率前馈回路和加法器;
电压反馈回路、功率反馈回路、功率前馈回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加法器的第1、第2、第3输入端相连,其对应的变量分别是:电压反馈回路参考分量ps-k-ref,功率反馈回路参考分量p's-k-ref,功率前馈回路参考分量p”s-k-ref;
加法器输出端即为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电压反馈回路、功率反馈回路、功率前馈回路的输入端即为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反馈回路包括:减法器、死区环节、PI控制器以及饱和限幅环节;
减法器正输入端与恒定信号源Un相连,其中Un为各DC-DC升压变换器输出端电压额定值,减法器负输入端与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输入端1相连,减法器输出端与死区环节输入端相连,死区环节输出端与PI控制器输入端相连,PI控制器输出端与饱和限幅环节输入端相连,饱和限幅环节输出端即为电压反馈回路的输出端,其输出变量记为ps-k-ref.,其中PI控制器、死区环节、饱和限幅环节的具体区间参数预先选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串联光伏直流汇集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反馈回路包括:信号分量累加器、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死区环节、PI控制器、饱和限幅环节、第一信号通道选择开关S1以及第二信号通道选择开关S2;
所述第一减法器负输入端与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输入端2相连,第一减法器正输入端与第一信号通道选择开关S1输出端相连,信号分量累加器输入端与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输入端3相连,信号累加器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负输入端相连,第二减法器正输入端与功率参考指令计算模块输入端4相连,第二减法器输出端与第一信号通道选择开关S1的b输入端相连,第一信号通道选择开关S1的a输入端与零信号源相连,第一减法器输出端与死区环节输入端相连,死区环节输出端与PI控制器输入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淼,李修一,徐莉婷,蔡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