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用的一种带电作业线夹,在10kV配电架空线路(即:配网线路)应用带电作业线夹,它用绝缘杆来操作,将其挂在带电线路的耳环或带电线路的接地环上,其结构:它还包括有升降机构、三角推进块、活动块和线夹,线夹包括有固定夹和活动夹,固定夹为上板与下活动板构造,活动夹通过一连接部与活动块连接;转动丝杆机构与三角推进块固定连接,而活动块安装在横向导轨上,其下端面为与该三角推进块的斜面相适配的斜面,并靠触在三角推进块的斜面上;绝缘操作杆与转动丝杆机构连接。其缺点:操作过程劳动强度大,体力要求高,绝缘操作杆转动丝杆操作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带电作业线夹;所述带电作业线夹为下述二种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准备带电作业线夹;所述带电作业线夹为下述二种之一:/n①第一带电作业线夹,包括复位拉杆(1)、第一压缩弹簧(3)、直齿条(4)、齿轮(5)、腔体(11)、上盖板(12)、挂杆(13)、固定线夹块(16)、活动线夹块(20)、限位块(21)、底盖板(23)、插销锁机构;腔体(11)沿竖向为通孔,腔体(11)的左侧下部沿竖向开有轨道孔(17),轨道孔(17)与腔体的通孔相连通,上盖板(12)位于腔体(11)的上端面上,上盖板(12)与腔体(11)由螺钉固定连接,上盖板(12)上固定有挂杆(13),挂杆(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配网线路快速搭取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带电作业线夹;所述带电作业线夹为下述二种之一:
①第一带电作业线夹,包括复位拉杆(1)、第一压缩弹簧(3)、直齿条(4)、齿轮(5)、腔体(11)、上盖板(12)、挂杆(13)、固定线夹块(16)、活动线夹块(20)、限位块(21)、底盖板(23)、插销锁机构;腔体(11)沿竖向为通孔,腔体(11)的左侧下部沿竖向开有轨道孔(17),轨道孔(17)与腔体的通孔相连通,上盖板(12)位于腔体(11)的上端面上,上盖板(12)与腔体(11)由螺钉固定连接,上盖板(12)上固定有挂杆(13),挂杆(13)上开有挂孔(14);固定线夹块(16)的右端固定在腔体(11)的左侧面上端部,固定线夹块(16)上设有接线端(15),接线(22)的上端部与接线端(15)相连接;活动线夹块(20)位于固定线夹块(16)的下方,活动线夹块(20)的左部位于腔体(11)的左侧外,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穿过轨道孔(17)后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固定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直齿条(4)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直齿条(4)的上端部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端面固定连接;底盖板(23)位于腔体(11)的底面上,底盖板(23)与腔体(11)由螺钉固定连接,底盖板(23)上开有复位拉杆孔(2),复位拉杆孔(2)与腔体的通孔相连通;复位拉杆(1)的下端部设有复位拉孔(24),复位拉杆(1)的上端穿过底盖板(23)上的复位拉杆孔(2)后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压缩弹簧(3)套在复位拉杆(1)的上部,第一压缩弹簧(3)的下端与底盖板(23)的上面固定连接,第一压缩弹簧(3)的上端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底面固定连接;齿轮(5)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齿轮(5)位于直齿条(4)的右侧,齿轮(5)与直齿条(4)相啮合;第一压缩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时,齿轮(5)与直齿条(4)的上端部相啮合;齿轮(5)的轴上安装有轴承,轴承由轴承座与腔体(11)固定连接;腔体(11)的右侧面上开有插销孔,插销锁机构的锁体(6)固定在插销孔处的腔体(11)上,插销锁机构的插销(10)的左端穿过插销孔后插入齿轮(5)的齿缝隙处;
②第二带电作业线夹,包括复位拉杆(1)、拉簧(25)、直齿条(4)、齿轮(5)、腔体(11)、上盖板(12)、挂杆(13)、固定线夹块(16)、活动线夹块(20)、限位块(21)、底盖板(23)、插销锁机构;腔体(11)沿竖向为通孔,腔体(11)的左侧上部沿竖向开有轨道孔(17),轨道孔(17)与腔体的通孔相连通,上盖板(12)位于腔体(11)的上端面上,上盖板(12)与腔体(11)由螺钉固定连接,上盖板(12)上固定有挂杆(13),挂杆(13)上开有挂孔(14);固定线夹块(16)的右端固定在腔体(11)的左侧面下部,固定线夹块(16)上设有接线端(15),接线(22)的上端部与接线端(15)相连接;活动线夹块(20)位于固定线夹块(16)的上方,活动线夹块(20)的左部位于腔体(11)的左侧外,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穿过轨道孔(17)后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固定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直齿条(4)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直齿条(4)的上端部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端面固定连接;底盖板(23)位于腔体(11)的底面上,底盖板(23)与腔体(11)由螺钉固定连接,底盖板(23)上开有复位拉杆孔(2),复位拉杆孔(2)与腔体的通孔相连通;复位拉杆(1)的下端部设有复位拉孔(24),复位拉杆(1)的上端穿过底盖板(23)上的复位拉杆孔(2)后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底面固定连接,拉簧(25)套在复位拉杆(1)的上部,拉簧(25)的下端与底盖板(23)的上面固定连接,拉簧(25)的上端与活动线夹块(20)的右部底面固定连接;齿轮(5)位于腔体(11)的通孔内,齿轮(5)位于直齿条(4)的右侧,齿轮(5)与直齿条(4)相啮合;拉簧(25)处于拉伸状态时,齿轮(5)与直齿条(4)的下端部相啮合,齿轮(5)的轴上安装有轴承,轴承由轴承座与腔体(11)固定连接;腔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勋,龚银燕,唐建江,贺黎明,岑贤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