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80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通过对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该实施方式能够真实展现设计样貌,用户体验真实,且测试结果精准,一致性高,测试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自己居住和使用(例如:银行网点)的室内环境以及设计风格要求的需求逐渐增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寻找专业的室内设计师进行讨论与规划,且必须在整体设计完成后才能实际看见完成后的样子。但是对于一些高档的装潢设计需要进行严密的评估和考虑其采光系统以及设备的合理组合,甚至是颜色搭配等等问题。然而,原有的针对室内设计效果进行评估的方式,例如:通过对室内的二维平面设计图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进行评估;在已建成的三维实际空间内进行体验并采集评估数据;通过对室内的三维设计图进行体验并采集评估数据,等等,其技术设计体验单一,无法真实展现设计样貌,导致呈现效果不佳。并且,由于不同的测试人员因为测试习惯不同也会造成测试误差,使得测试结果不够精准、一致性低。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室内设计效果评估方式无法真实展现设计样貌,用户体验不真实,且测试结果不够精准,一致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和装置,能够真实展现设计样貌,用户体验真实,且测试结果精准,一致性高,测试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所述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通过对所述眼动数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和所述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可选地,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通过以下方式构建:通过摄像机对现实中的场景或物品进行全方位拍摄,然后将拍摄内容制作成三维场景和/或组件,和/或由设计师进行虚拟创作生成三维场景和/或组件,以构建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眼动仪、心率测量工具和测试手柄,其中,所述测试手柄为六自由度的手柄。可选地,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还采集用户的空间位置数据,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数据进行测试场景调整。可选地,在测试任务执行完成后,还包括:对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访谈和/或对测试任务执行过程的录像进行分析。可选地,所述满意度调查包括:对所述待测试空间的场景布局的满意度评价、空间设计的满意度评价、空间配色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整体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可选地,采集用户的行动动线包括:从空间俯视图中提取用户的行动轨迹,并将所述行动轨迹移动到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相对应的二维平面图中,以生成用户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行动动线。可选地,通过对所述眼动数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和所述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包括:根据所述眼动数据获得用户视线的移动和停留情况,对用户对场景关注的先后顺序和对场景的感兴趣程度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根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获得用户心率加快时的场景,并对所述场景进行复现,分析用户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通过将所述行动动线与预设的最优动线进行比较,并对用户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对所述所述待测试空间的可见性、可达性和可识别性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装置。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装置,包括: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任务执行模块,用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所述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数据分析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眼动数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和所述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电子设备。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通过对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可以真实展现设计样貌,用户体验真实,且测试结果精准,一致性高。本专利技术在空间设计方案定稿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空间设计可用性测试,保证设计成果符合用户需求,减少后期改建成本;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用户在3D空间上的全感官沉浸式体验,客户感受加真实;测试过程中,将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镜式眼动仪、佩戴式生理设备相互配合使用,同时结合顾客动线分析、满意度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测试结果更加精准;测试过程在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减少了外界的影响因数,确保测试结果准确;从任务设定到测试结果输出都在平台中完成,可以减少不同测试人员因为测试习惯不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试结果一致性;通过平台对测试结果进行统一分析,快速输出标准化结果,提高测试效率。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图4是适于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对二维平面设计图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室内空间评估的方式,只能从二维平面上分析该空间内各区域划分的合理性,不能身临其境观察设计后的空间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对空间的三维(3D,threedimensional)设计方案进行可用性测试可以让用户更直观、更真实地对设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更科学,更有参考性。现有技术中在实际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n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所述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n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n通过对所述眼动数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和所述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来执行对所述三维模型的测试任务;
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眼动数据、心率变化数据和行动动线;
通过对所述眼动数据、所述心率变化数据和所述行动动线进行分析以对所述待测试空间进行可用性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通过以下方式构建:
通过摄像机对现实中的场景或物品进行全方位拍摄,然后将拍摄内容制作成三维场景和/或组件,和/或由设计师进行虚拟创作生成三维场景和/或组件,以构建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眼动仪、心率测量工具和测试手柄,其中,所述测试手柄为六自由度的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任务执行过程中,还采集用户的空间位置数据,并根据所述空间位置数据进行测试场景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任务执行完成后,还包括:
对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访谈和/或对测试任务执行过程的录像进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意度调查包括:
对所述待测试空间的场景布局的满意度评价、空间设计的满意度评价、空间配色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整体效果的满意度评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用户的行动动线包括:
从空间俯视图中提取用户的行动轨迹,并将所述行动轨迹移动到所述待测试空间的三维模型相对应的二维平面图中,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明何毅勇沈曙辉赖志忠王晓冰金成露李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