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79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架、载车板以及污水处理箱,载车板水平排布在支撑架上方,且支撑架前面开设有与其上方相通的凹槽,污水处理箱嵌入于凹槽内并位于支撑架内部,且污水处理箱平行于载车板下方;载车板上方中间开设有从前至后的弧形槽,且弧形槽内表面底部中间开设有与其底部相通的通槽,通槽内嵌入有网格,且载车板上方左右两侧均开有呈30°的斜面,支撑架前后两面均垂直固定有两根左右排布的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需将水箱和泥沙收集箱抽出便可以将水和泥沙排出/增加载车板的支撑点,使其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检索发现,其中一篇有专利(申请号:CN201820030443.9)提出了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在洗车房下方的洗车载板、底板以及固定设在洗车载板与底板之间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并且左边框与右边框之间设有抽屉式的水箱;所述洗车载板为左右向的中间隆起的弧形,并且洗车载板的左右两部分别开设有多个直通水箱的排水孔;所述洗车载板与水箱之间设有左右两片滤网,水箱的顶部中间还设有泥沙收集箱,左右两片滤网的一端分别卡放在左边框和右边框顶部的滤网滑槽中,左右两片滤网的另一端分别向水箱的上方中间倾斜并且搭在泥沙收集箱的顶部,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对将污水中的泥沙和水进行分离,但是分离后的污水和泥沙,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将水箱和泥沙收集箱抽出再对内部的污水和泥沙进行清理,洗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需要将水箱抽出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在抽出水箱时,不仅费时费力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工,再是,载车板底部只有左右两侧的支撑点,载车板底部中间并无设有支撑点,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载车板出现中部凹陷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污水、泥沙不好进行后续排出和载车板容易支撑点较少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架、载车板以及污水处理箱,所述载车板水平排布在支撑架上方,且所述支撑架前面开设有与其上方相通的凹槽,所述污水处理箱嵌入于凹槽内并位于支撑架内部,且所述污水处理箱平行于载车板下方;所述载车板上方中间开设有从前至后的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内表面底部中间开设有与其底部相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嵌入有网格,且所述载车板上方左右两侧均开有呈30°的斜面,所述支撑架前后两面均垂直固定有两根左右排布的支杆,且所述支杆顶部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表面贴合于载车板下表面前后两侧;所述污水处理箱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且所述污水处理箱包括排水管和内箱,所述排水管插接于污水处理箱内部左上方并与其相通,且所述排水管末端穿过支撑架左端中上方并与外界相通,所述内箱嵌入于污水处理箱内侧底部,且所述内箱上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与两个所述通口上下对应的筛网,所述内箱通过筛网与污水处理箱内部相通,且所述内箱内部右侧插接有与其相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末端设有平行于支撑架外壁右下方的泥浆泵,且所述泥浆泵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和出泥管,所述连接管末端与排污管末端插接并相通,且所述泥浆泵通过连接管和排污管与内箱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网格网孔直径为2.5cm。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通口均平行于网格下方并上下连通,且所述污水处理箱通过通口和网格与载车板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网孔直径为4cm,且所述内箱平行于排水管下方,所述支撑架右下方焊接有支架,且所述泥浆泵水平安装于支架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方左右两侧边缘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朝下的插槽,且两个所述插槽内均垂直插接有立轴,所述立轴内部中间位置熔接有弹性轴,且所述支撑架上方左右两侧边缘均垂直固定有两个分别平行于插槽上方两侧的复位弹簧。进一步的,两根所述立轴顶部和四根所述复位弹簧顶部均与载车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固定,且所述载车板通过立轴、复位弹簧以及支杆与支撑架相连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四根支杆能够起到支撑载车板下方前后两侧的作用,两根立轴能够加强载车板左右两侧的支撑点,避免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而四根复位弹簧的顶部也与载车板的下表面接触,这样便可以增加载车板与支撑架之间的弹性空间,并且通过立轴内部的弹性轴也能够提高其弹力,通过呈30°的斜面能够更加方便汽车驶入,利用弧形槽,在洗车过程中产生的水和泥沙向弧形槽的中心流去,并通过通槽和网格流入支撑架内部的污水处理箱内;2.其次,通过网格过滤后的污水和泥沙一并通过通口进入污水处理箱内,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向污水处理箱内侧底部沉淀,通过内箱能够起到将沉淀的泥沙集中收集起来,而进入污水处理箱内的污水水位线当没过排水管的管口时,污水便会通过排水管排出,使用者将泥浆泵通过插头接通外部电源,泥浆泵可以将内箱内部的泥沙通过排污管和连接管抽出并通过出泥管排出,如此一来不仅无需频繁的将水箱和泥沙收集箱抽出,同时也有戏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心。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载车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撑架;101-凹槽;102-插槽;103-复位弹簧;104-立轴;105-弹性轴;106-支架;107-支杆;108-垫板;2-载车板;201-弧形槽;202-斜面;203-通槽;204-网格;3-污水处理箱;301-通口;302-排水管;303-内箱;304-筛网;305-排污管;306-泥浆泵;307-出泥管;308-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架1、载车板2以及污水处理箱3,载车板2水平排布在支撑架1上方,且支撑架1前面开设有与其上方相通的凹槽101,污水处理箱3嵌入于凹槽101内并位于支撑架1内部,且污水处理箱3平行于载车板2下方;具体的,通过载车板2,使用者可以将车辆行驶到载车板2上进行清洗,而通过污水处理箱3能够将产生的泥沙和污水一并收集起来;载车板2上方中间开设有从前至后的弧形槽201,且弧形槽201内表面底部中间开设有与其底部相通的通槽203,通槽203内嵌入有网格204,且载车板2上方左右两侧均开有呈30°的斜面202,支撑架1前后两面均垂直固定有两根左右排布的支杆107,且支杆107顶部固定有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架(1)、载车板(2)以及污水处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2)水平排布在支撑架(1)上方,且所述支撑架(1)前面开设有与其上方相通的凹槽(101),所述污水处理箱(3)嵌入于凹槽(101)内并位于支撑架(1)内部,且所述污水处理箱(3)平行于载车板(2)下方;/n所述载车板(2)上方中间开设有从前至后的弧形槽(201),且所述弧形槽(201)内表面底部中间开设有与其底部相通的通槽(203),所述通槽(203)内嵌入有网格(204),且所述载车板(2)上方左右两侧均开有呈30°的斜面(202),所述支撑架(1)前后两面均垂直固定有两根左右排布的支杆(107),且所述支杆(107)顶部固定有垫板(108),所述垫板(108)上表面贴合于载车板(2)下表面前后两侧;/n所述污水处理箱(3)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301),且所述污水处理箱(3)包括排水管(302)和内箱(303),所述排水管(302)插接于污水处理箱(3)内部左上方并与其相通,且所述排水管(302)末端穿过支撑架(1)左端中上方并与外界相通,所述内箱(303)嵌入于污水处理箱(3)内侧底部,且所述内箱(303)上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与两个所述通口(301)上下对应的筛网(304),所述内箱(303)通过筛网(304)与污水处理箱(3)内部相通,且所述内箱(303)内部右侧插接有与其相通的排污管(305),所述排污管(305)末端设有平行于支撑架(1)外壁右下方的泥浆泵(306),且所述泥浆泵(306)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308)和出泥管(307),所述连接管(308)末端与排污管(305)末端插接并相通,且所述泥浆泵(306)通过连接管(308)和排污管(305)与内箱(303)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洗车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架(1)、载车板(2)以及污水处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2)水平排布在支撑架(1)上方,且所述支撑架(1)前面开设有与其上方相通的凹槽(101),所述污水处理箱(3)嵌入于凹槽(101)内并位于支撑架(1)内部,且所述污水处理箱(3)平行于载车板(2)下方;
所述载车板(2)上方中间开设有从前至后的弧形槽(201),且所述弧形槽(201)内表面底部中间开设有与其底部相通的通槽(203),所述通槽(203)内嵌入有网格(204),且所述载车板(2)上方左右两侧均开有呈30°的斜面(202),所述支撑架(1)前后两面均垂直固定有两根左右排布的支杆(107),且所述支杆(107)顶部固定有垫板(108),所述垫板(108)上表面贴合于载车板(2)下表面前后两侧;
所述污水处理箱(3)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301),且所述污水处理箱(3)包括排水管(302)和内箱(303),所述排水管(302)插接于污水处理箱(3)内部左上方并与其相通,且所述排水管(302)末端穿过支撑架(1)左端中上方并与外界相通,所述内箱(303)嵌入于污水处理箱(3)内侧底部,且所述内箱(303)上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与两个所述通口(301)上下对应的筛网(304),所述内箱(303)通过筛网(304)与污水处理箱(3)内部相通,且所述内箱(303)内部右侧插接有与其相通的排污管(305),所述排污管(305)末端设有平行于支撑架(1)外壁右下方的泥浆泵(306),且所述泥浆泵(306)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相互连通的连接管(308)和出泥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远县鑫达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