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671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技术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毒素提取:(2)毒素净化:(3)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测定:(4)定量分析和定性确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的系统检测问题。通过优化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多参数的高效率提取,提取率是保障筛查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应用系统的仪器筛查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离子通过率及二级碎片的获取,同时达到高通量筛查和精准定性的目的。应用本方法进行的筛查工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的质量安全筛查要求,保障消费者的质量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生物

技术介绍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是一类由海洋微藻产生的具有热稳定性的多环聚醚脂类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其主要来源于原甲藻属和鳍藻属等有毒甲藻。DSP毒素在滤食性双壳贝类体内富集、代谢和转化,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DSP毒素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鳍藻毒素(Dinophytoxin-1,DTX-1;Dinophytoxin-2,DTX-2),均属于游离态毒素。OA和DTXs是DSP毒素中分布范围最广和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组分,是强烈的致癌因子和肿瘤促进因子。此类毒素是蛋白磷酸酶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过磷酸化,破坏细胞生物机能和导致细胞死亡,引起机体中毒。除此之外,酰化衍生物、硫酸酯类衍生物和二醇酯类衍生物是DSP在不同基质中的中间产物。尤其二醇酯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1)毒素提取:/n收集平台期藻细胞,加入毒素提取剂,毒素提取剂为甲醇水溶液,涡旋混合,超声提取、离心,移取上清液至离心管中待净化;/n(2)毒素净化:/n用去离子水将提取液稀释,加载到Strata

【技术特征摘要】
1.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提取、筛查与质谱确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毒素提取:
收集平台期藻细胞,加入毒素提取剂,毒素提取剂为甲醇水溶液,涡旋混合,超声提取、离心,移取上清液至离心管中待净化;
(2)毒素净化:
用去离子水将提取液稀释,加载到StrataTM-X固相萃取柱上,收集洗脱液,氮气吹干,再用甲醇定容,高速离心,吸取洗脱液上清液过0.2μm滤膜后得样品待测液;
(3)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测定:
根据不同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和碰撞能下各组分的裂解情况确定多级质谱条件参数,将已有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进样依次测定,以标准溶液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酯化态毒素的相对近似含量;
(4)定量分析和定性确证:
采用组合型四极杆Orbitrap高分辨质谱的一级母离子全扫描加数据依赖的二级子离子扫描模式(FullMS/dd-M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燕谭志军陈佳琦仲云郭萌萌郑关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