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灌肠袋,包括袋体以及与袋体连通的肛管,袋体上设有可悬挂灌肠袋的拉绳,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肛管上设有滴壶,肛管上还设有调节器,调节器位于滴壶和袋体之间,滴壶为透明的弹性管状结构;肛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注射头,注射头上设有可防堵塞的注射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器位于袋体和滴壶之间,可对肛管内药液流速进行调节,同时可完全阻断肛管,然后挤压滴壶,解决了注射道容易堵塞的问题,避免肛管的重复插拔,减少了药液浪费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灌肠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具
,特别涉及一次性灌肠袋。
技术介绍
灌肠诊疗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用肛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药液,药液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目的。在实际灌肠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体内可能储存有宿便,当肛管插入到结肠时,宿便会将肛管的前端堵塞,造成无法灌注药液,此时就需要将肛管拔出清理后重新插入,此过程不但浪费了药液,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从而增大了医患矛盾的可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621450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型灌肠袋,其包括:袋体、挂带、肛管、控制夹、挤压囊、调节阀、输出孔,袋体上端安装有挂带,用于袋体的固定,下端中间位置连接有肛管,肛管为管状结构,其最右端为圆弧封闭结构,并在最右端侧面设有多个输出孔,控制夹、挤压囊和调节阀全部位于肛管上,且控制夹位于袋体和囊状结构的挤压囊之间,调节阀位于挤压囊的下端。该灌肠袋虽然能在肛管发生堵塞时,可以依靠挤压挤压囊而使肛管畅通,但肛管上同时设置有控制夹和调节阀,控制夹和调节阀具有一定距离,医护人员在进行灌肠治疗时一般只能单手调节控制夹和调节阀,另外一只手需要手提灌肠袋,因此操作起来比较不便;同时袋体的上端开口,在灌肠时需要一直提拿着,使灌肠操作不便,袋体内的药液也容易洒出来,造成药液浪费和烫伤患者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次性灌肠袋,实现减少药液浪费,同时使灌肠更加简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灌肠袋,包括袋体以及与袋体连通的肛管,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肛管上设有滴壶,肛管上还设有调节器,调节器位于滴壶和袋体之间,滴壶为透明的弹性管状结构。本技术的原理是:袋体用于容纳待灌肠的药液,肛管用于插入患者体内并引导药液进入到患者的结肠,实现治疗的功能;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打开袋口即可向内注入药液,当注入药液后,重新封闭袋口,使袋体可以被随意放置,袋体内的药液不会洒出到袋体外;调节器用于调节肛管内药液的流速,以及完全阻断肛管内药液的流动;滴壶用于暂存少量的药液,通过滴壶可观测到肛管中药液滴入滴壶的速度,以便对肛管内药液流速的合理控制,也可依靠滴壶中是否有药液下滴来判断肛管是否发生堵塞,且滴壶为弹性管状结构,当肛管前端发生堵塞后,利用调节器完全阻断肛管,然后手动挤压滴壶,使肛管内压强增大,从而将肛管端部堵塞物挤压走,使肛管重新畅通;由于肛管为细小软管,而滴壶只是暂存少量的药液,其尺寸较小,因此利用调节器完全阻断肛管后,由于药液与肛管之间的吸附力,肛管内的药液也不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而流出肛管。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1.可以减少药液浪费且操作轻松:由于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当向袋体内装入药液后,袋口可以重新被密封,能够有效避免药液洒出袋体外,从而减少了药液的浪费,同时避免温度较高的药液烫伤人;由于袋口被密封,袋体可以随意被放置,在灌肠过程中不用手动一直提拿着,使医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灌肠操作中,无需担忧袋体内药液外洒,使医务人员灌肠操作更加轻松。2.结构更加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灌肠袋利用控制夹和调节阀实现肛管的调速和切断,本申请中仅通过调节器实现了肛管内药液的流量调节以及切断药液的两种作用;同时调节器位于袋体和滴壶之间,由于袋体和滴壶的限位作用,调节器不会脱离肛管,能有效避免调节器的遗失。进一步,肛管的前端设有注射头,注射头上设有防堵塞的注射道,注射道与肛管连通。相比于仅利用肛管插入到患者结肠,肛管为细小软管,在灌肠操作中存在不便,更优地,肛管的前端设有注射头,注射头上设有防堵塞的注射道,且注射道与肛管连通,在灌肠时先将注射头插入患者体内,然后利用注射头对肛管进行牵引,使肛管插入过程更加简单可行。进一步,注射头的端部开有盲孔,盲孔靠近注射头与肛管连接一端,注射道设置于盲孔内。注射头的端部开有盲孔,盲孔靠近注射头与肛管连接一端,注射道设置于盲孔内,由于盲孔是靠近注射头与肛管连接一端,因此注射道的出口是背离注射头的前端的,当注射头在插入患者时,盲孔内的注射道是不与患者接触的,因此注射道不易被患者直肠或者结肠内宿便堵塞,从而大大减小了肛管被堵塞的可能,使灌肠的效率和成功率更高。进一步,注射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注射道均匀分布于肛管的周向。注射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注射道均匀分布于肛管的周向,多个注射道均分于肛管的周向,便于快速将肛管内的药液引导到结肠处,增快灌肠的效率。进一步,调节器包括流量调节开关和阻断开关。调节器包括流量调节开关和阻断开关,流量调节开关用于调节肛管内药液的流速,阻断开关用于完全阻断肛管,由于流量调节开关一般无法完全阻断肛管,当肛管堵塞而对滴壶进行挤压时,由于流量调节开关未能完全阻断肛管,滴壶内的空气会回流到滴壶上方的肛管内,使滴壶排出肛管堵塞的效果变差,因此设置阻断开关用于完全阻断肛管,保证滴壶清除堵塞的功能。进一步,阻断开关包括阻断块和弯曲状的弹性片,阻断开关上开有供肛管穿过的通孔,阻断块上开有可容纳弹性片的凹槽,弹性片可间歇性弯折肛管。弹性片呈弯曲状,在受力时可以改变弯曲方向,将弹性片安装于阻断块的凹槽内,当弹性片挤压肛管时,肛管被对折而被完全阻断,通过手动切换弹性片的弯曲状态,实现对肛管的切断阻隔或者使其流通,操作方便,弹性片能被反复使用。进一步,流量调节器为输液器中的调速阀。相比于重新设计其他结构的流量调节器,本方案中优先使用现有技术中输液器的调速阀,由于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被广泛用于输液器中进行流量调节,医务人员使用起来较为熟悉,使流量调节器的适用性更强。进一步,调速阀的基座和阻断块一体成型。相比于将调速阀和阻断开关分开设置,调速阀和阻断开关需要利用单独的模具进行制造,制造成本高,本方案中,将调速阀的基座和阻断块一体成型,减少调速阀的基座和阻断块的制造时间,同时节约制造成本。进一步,滴壶上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与通气管外壁之间设有连接绳。在灌肠诊疗中,灌注药液的量是不定的,当灌注了适量的药液后可能不需要再继续灌注,袋体内的药液可以回收利用,但是肛管和滴壶内的药液无法回收而被直接浪费掉。因此,在滴壶上设有通气管,当即将完成灌注药液时,可以利用弹性片将肛管阻断,然后打开橡胶密封垫,使滴壶和滴壶下方内的药液能继续被灌注,从而减少药液浪费;橡胶密封圈与通气管外壁之间设有连接绳,可防止橡胶密封圈遗失。进一步,袋体上设有挂绳。在灌肠操作时,可以利用挂绳将灌肠袋挂在病房中的输液挂钩上,不用一只手一直提拿灌肠袋,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灌肠诊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次性灌肠沿肛管轴向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次性灌肠袋中调节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次性灌肠袋中注射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灌肠袋,包括袋体以及与袋体连通的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所述肛管上设有滴壶,所述肛管上还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位于滴壶和袋体之间,所述滴壶为透明的弹性管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灌肠袋,包括袋体以及与袋体连通的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袋口为自封闭式,所述肛管上设有滴壶,所述肛管上还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位于滴壶和袋体之间,所述滴壶为透明的弹性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灌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的前端设有注射头,所述注射头上设有防堵塞的注射道,所述注射道与肛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灌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头的端部开有盲孔,所述盲孔靠近注射头与肛管连接一端,所述注射道设置于盲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灌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注射道均匀分布于肛管的周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灌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琴,李貌,蓝艳秋,李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