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晨虹专利>正文

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5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器接头和分流器软管,所述分流器软管与分流器接头连通;营养软管,所述营养软管包括营养出头和营养内软管,所述营养出头与营养内软管下端连通;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营养内软管套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分流器软管套接。以解决现有技术要么对咽喉部刺激较大,要么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
技术介绍
对需要肠内喂养或肠内减压的患者,通常需要将引流器沿消化道放至空肠,并将引流器注射端从鼻腔或口腔引出。但从鼻腔或口腔引出这两种引出方式都存在问题:采用口腔引入,这种方法采用普通胃镜外夹牵引的方式从口腔进入,普通胃镜夹住经鼻腔插入的引流器沿消化道放至空肠后,普通胃镜松开、退出,这种引入方法的优点是价格低廉,但也存在缺点,引流器经过喉咙从口腔引出,对咽喉部刺激较大,所以对咽喉部较敏感的患者,做胃镜检查时会有恶心等反应。采用鼻腔引入,这种方法采用鼻胃镜沿消化道将引流器放至牵引导丝输送至空肠,然后鼻胃镜退出,再将引流器沿导丝放至空肠,最后导丝退出,完成营养器放置,优点是通过鼻腔导出对人的刺激较小,缺点是鼻胃镜价格昂贵,很多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器接头和分流器软管,所述分流器软管与分流器接头连通;营养软管,所述营养软管包括营养出头和营养内软管,所述营养出头与营养内软管下端连通;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营养内软管套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分流器软管套接。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的材质为医用聚氨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材质为硬质塑料。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套接在连接管上,所述分流器软管套接在连接管上。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外侧表面设有与营养内软管中心轴线方向平行的超声波反射槽。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反射槽包括3个以上,所述超声波反射槽绕营养内软管中心轴线圆周均匀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利用价格低廉的普通胃镜将引流器内置于普通胃镜通道随普通胃镜沿消化道放至空肠中,普通胃镜退出利用普通胃镜的相对运动功能,引流器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进入,保证器械一端始终位于空肠内,普通胃镜完全退出后,引流器另一端经患者口鼻转换通道由鼻腔引出,并经连接管连通营养内软管和分流器软管。本技术可通过鼻腔引出,因此对人的刺激较小,并且所使用的普通胃镜价格相对低廉,能够低成本的在基层医院普及,另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非常适用于肠内喂养或肠内减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参考图1,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包括:分流器3,所述分流器3包括分流器接头7和分流器软管6,所述分流器软管6与分流器接头7连通;营养软管1,所述营养软管1包括营养出头5和营养内软管4,所述营养出头5与营养内软管4下端连通;还包括: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一端与营养内软管4套接,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与分流器软管6套接。本技术使用时可利用价格低廉的普通胃镜将引流器内置于普通胃镜通道随普通胃镜沿消化道放至空肠中,普通胃镜退出利用普通胃镜的相对运动功能,引流器以相同的速度反向进入,保证器械一端始终位于空肠内,普通胃镜完全退出后,引流器另一端经患者口鼻转换通道由鼻腔引出,并经连接管2连通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器软管6。本技术可通过鼻腔引出,因此对人的刺激较小,并且所使用的普通胃镜价格相对低廉,能够低成本的在基层医院普及,另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非常适用于肠内喂养或肠内减压。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4的材质为医用聚氨酯。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2材质为硬质塑料。相对于连接灌2、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软管6同为软灌,连接管2为硬质塑料使得连接管2通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软管6间的连接更加简单。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4套接在连接管2上,所述分流器软管6套接在连接管2上。如果连接管2在内而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软管6在外,会导致连接管3与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软管6间连接不紧密并且连接不方便,而硬质的连接管2能够更方便的插入营养内软管4和分流软管6中,并且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内软管4外侧表面设有与营养内软管4中心轴线方向平行的超声波反射槽8。营养内软管4在插入人体内后医生很难判定营养内软管4在人体内的位置,在体外通过超声波反射信号探测营养内软管4在体内的位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由于人体内部组织复杂造成超声波反射信号噪声太大,并且营养内软管4外表面为圆弧面,圆弧面会削弱超声波的反射信号,进一步降低营养内软管4反射信号在超声波探测器上的信噪比。这里通过超声波反射槽8增加营养内软管4超声波反射信号的强度,使得营养内软管4的位置的探测更加准确。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反射槽8包括3个以上,所述超声波反射槽8绕营养内软管4中心轴线圆周均匀分布。无论营养内软管4如何弯曲,无论那个侧面面朝超声波探测器,绕营养内软管4中心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的3个超声波反射槽8使得营养内软管4通过超声波在任何角度都可探测到。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包括:/n分流器(3),所述分流器(3)包括分流器接头(7)和分流器软管(6),所述分流器软管(6)与分流器接头(7)连通;/n营养软管(1),所述营养软管(1)包括营养出头(5)和营养内软管(4),所述营养出头(5)与营养内软管(4)下端连通;/n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n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一端与营养内软管(4)套接,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与分流器软管(6)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鼻两用引流器,包括:
分流器(3),所述分流器(3)包括分流器接头(7)和分流器软管(6),所述分流器软管(6)与分流器接头(7)连通;
营养软管(1),所述营养软管(1)包括营养出头(5)和营养内软管(4),所述营养出头(5)与营养内软管(4)下端连通;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一端与营养内软管(4)套接,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与分流器软管(6)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鼻两用引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内软管(4)的材质为医用聚氨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娟段晨虹张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段晨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