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该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包括监测机构、集痰机构、电动推杆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测机构的内壁与集痰机构的表面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监测机构、集痰机构和控制器,当集痰桶内堆积较多的痰液时,浮环与红线发射器在同一水平面内,通过浮环将红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挡住,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吸气泵关闭,使痰液无法继续通过导管进入集痰桶内,进而防止痰液通过气管进入吸气泵内,导致吸气泵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
技术介绍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肺部痰液清理时,需要用到清肺排痰装置,将肺部的痰液通过吸痰管吸出,但在排痰时,若未及时清理排痰装置内收集的痰液,痰液顺着吸气管道进入吸气机构的内部,容易造成吸气机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排痰时,若未及时清理排痰装置内收集的痰液,痰液顺着吸气管道进入吸气机构的内部,容易造成吸气机构损坏,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包括监测机构、集痰机构、电动推杆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测机构的内壁与集痰机构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上表面包括支撑板、第一通孔、气管、直管、吸痰软管、吸气泵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气管的表面和直管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管的表面和直管的表面均与集痰机构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直管的表面顶部与吸痰软管的内壁粘接,所述吸气泵的底部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底部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控制器位于吸气泵的右侧,所述吸气泵的进气端与气管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监测机构和吸气泵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电动推杆、监测机构和吸气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套筒、第二通孔、红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套筒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套筒的前后两侧开设,所述红线发射器的表面和红外线接收器的表面均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红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红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壁与集痰机构的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集痰机构包括集痰桶、第一密封盖、第三通孔、导管、浮环、挡环和第四通孔,所述集痰桶的表面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集痰桶的表面顶部与第一密封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一密封盖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表面与浮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管的表面底部与挡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浮环的表面与集痰桶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通孔位于第一密封盖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所述导管的内壁与直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壁与气管的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集痰桶的底部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部与集痰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与定位块的表面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为正六棱柱,且定位块的厚度与底板的厚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盖的表面包括第二密封盖和连通孔,所述第一密封盖的表面与第二密封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连通孔位于第二密封盖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气管的表面和直管的表面均与连通孔的内壁套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监测机构、集痰机构和控制器,排痰时,痰液通过导管进入集痰桶内,并堆积在集痰桶内,浮环浮在痰液上,当集痰桶内堆积较多的痰液时,浮环与红线发射器在同一水平面内,通过浮环将红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挡住,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吸气泵关闭,使痰液无法继续通过导管进入集痰桶内,进而防止痰液通过气管进入吸气泵内,导致吸气泵损坏。(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孔,将集液桶插入套筒内后,套筒内的空气通过定位孔排出,然后将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定位块为正六棱柱,通过定位块对集痰桶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将气管与第四通孔和直管与导管对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图1中B-B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集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二密封盖的正视图。图中:1、底板;2、监测机构;201、套筒;202、第二通孔;203、红线发射器;204、红外线接收器;3、集痰机构;301、集痰桶;302、第一密封盖;303、第三通孔;304、导管;305、浮环;306、挡环;307、第四通孔;4、电动推杆;5、控制面板;6、支撑板;7、第一通孔;8、气管;9、直管;10、吸痰软管;11、吸气泵;12、控制器;13、定位块;14、定位孔;15、第二密封盖;16、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包括监测机构2、集痰机构3、电动推杆4和控制面板5,其特征在于,监测机构2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监测机构2的内壁与集痰机构3的表面滑动连接,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动推杆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电动推杆4均与的分布在监测机构2四周,控制面板5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4的上表面包括支撑板6、第一通孔7、气管8、直管9、吸痰软管10、吸气泵11和控制器12,支撑板6的底部与电动推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推杆4控制支撑板6上下移动,第一通孔7位于支撑板6的上表面开设,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固定连接,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集痰机构3的内壁滑动连接,直管9的表面顶部与吸痰软管10的内壁粘接,吸气泵11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控制器12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控制器12位于吸气泵11的右侧,吸气泵11的进气端与气管8的左侧固定连通,控制器12分别与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通过控制器12控制吸气泵11的关闭,控制面板5分别与电动推杆4、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5控制电动推杆4、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的开关。监测机构2包括套筒201、第二通孔202、红线发射器203和红外线接收器204,套筒201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通孔202位于套筒2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包括监测机构(2)、集痰机构(3)、电动推杆(4)和控制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2)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测机构(2)的内壁与集痰机构(3)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n所述电动推杆(4)的上表面包括支撑板(6)、第一通孔(7)、气管(8)、直管(9)、吸痰软管(10)、吸气泵(11)和控制器(12),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与电动推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7)位于支撑板(6)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集痰机构(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直管(9)的表面顶部与吸痰软管(10)的内壁粘接,所述吸气泵(11)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12)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控制器(12)位于吸气泵(11)的右侧,所述吸气泵(11)的进气端与气管(8)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控制器(12)分别与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分别与电动推杆(4)、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包括监测机构(2)、集痰机构(3)、电动推杆(4)和控制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2)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测机构(2)的内壁与集痰机构(3)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
所述电动推杆(4)的上表面包括支撑板(6)、第一通孔(7)、气管(8)、直管(9)、吸痰软管(10)、吸气泵(11)和控制器(12),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与电动推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7)位于支撑板(6)的上表面开设,所述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管(8)的表面和直管(9)的表面均与集痰机构(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直管(9)的表面顶部与吸痰软管(10)的内壁粘接,所述吸气泵(11)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12)的底部与支撑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控制器(12)位于吸气泵(11)的右侧,所述吸气泵(11)的进气端与气管(8)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控制器(12)分别与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分别与电动推杆(4)、监测机构(2)和吸气泵(1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2)包括套筒(201)、第二通孔(202)、红线发射器(203)和红外线接收器(204),所述套筒(201)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202)位于套筒(201)的前后两侧开设,所述红线发射器(203)的表面和红外线接收器(204)的表面均与第二通孔(20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红线发射器(203)与红外线接收器(204)信号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分别与红线发射器(203)和红外线接收器(204)电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204)与控制器(12)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欧庆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