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52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包括:炉体、底座和冷却水循环管路,在炉体的外部套设有开口朝下的隔热壳,隔热壳的内壁与炉体的外壁之间形成降温空腔,在降温空腔内平行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换热板条,在隔热壳的顶部设置有与降温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底座设置于炉体和隔热壳的底部,在底座内设置有与降温空腔连通的水槽,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水槽连通的出水口;冷却水循环管路包括循环水泵通过导管与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正常状态下隔热壳可对炉体起到隔热的作用,可降低窑炉外壁的散热,当需要对窑炉进行冷却降温时,在循环水泵的运行下,冷却水从上往下流经降温空腔,冷却水可同时与炉体外壁和换热板条进行热交换,可迅速降低窑炉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降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窑炉
,特别涉及一种窑炉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目前窑炉在冷却时,一般通过喷淋冷却水的方式对窑炉外部进行冷却,由于窑炉在设计时,其外壁一般包裹有隔热层,用来降低窑炉外壁的散热和避免工作人员烫伤,基于隔热层的存在,会导致冷却水与窑炉外壁之间的换热效果不佳,冷却速度不容乐观,影响了检修进度。现有技术也有将水泵入窑体中进行冷却的方式,由于窑炉内壁的温差较高,冷却水灌入可能会导致窑炉炉体的耐火砖因为突然冷却而炸裂,导致整个窑炉的损坏,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一般不采用直接灌入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包括:炉体、底座和冷却水循环管路,在所述炉体的外部套设有开口朝下的隔热壳,所述隔热壳的内壁与炉体的外壁之间形成降温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100),在所述炉体(100)的外部套设有开口朝下的隔热壳(110),所述隔热壳(110)的内壁与炉体(100)的外壁之间形成降温空腔(120),在所述降温空腔(120)内平行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换热板条(130),在所述隔热壳(110)的顶部设置有与降温空腔(120)连通的进水口(140);/n底座(200),设置于炉体(100)和隔热壳(110)的底部,在所述底座(200)内设置有与所述降温空腔(120)连通的水槽(210),在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与水槽(210)连通的出水口;/n冷却水循环管路,包括循环水泵(300),所述循环水泵(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100),在所述炉体(100)的外部套设有开口朝下的隔热壳(110),所述隔热壳(110)的内壁与炉体(100)的外壁之间形成降温空腔(120),在所述降温空腔(120)内平行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换热板条(130),在所述隔热壳(110)的顶部设置有与降温空腔(120)连通的进水口(140);
底座(200),设置于炉体(100)和隔热壳(110)的底部,在所述底座(200)内设置有与所述降温空腔(120)连通的水槽(210),在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与水槽(210)连通的出水口;
冷却水循环管路,包括循环水泵(300),所述循环水泵(300)设置有入口(310)和出口(320),所述入口(310)通过导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出口(320)通过导管与进水口(14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00)包括呈圆柱状的炉身(150)和呈半球壳状的炉顶(160),所述隔热壳(110)的形状与炉体(100)外部的形状相同,所述换热板条(130)呈竖向固定于炉身(150)的外侧壁与隔热壳(110)内侧壁之间,所述进水口(140)设置于炉顶(160)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炉降温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