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8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和分体式充能站,分体式充能站包括分体式充能站外机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可移动空调末端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机风机、蓄能模块,内机风机鼓出的气流将蓄能模块中的热量/冷量带出;分体式充能站外机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连接时,第一水流路和第二水流路连接构成水路换热循环,通过第二水流路向所述的蓄能模块接触式充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分体式充能站外机采用高效的蒸汽压缩制冷剂循环,内机设置冷/热水槽,利用伸缩桁架方便地将蓄能模块浸没至水槽中以及取出,内机采用冷/热水和蓄能模块换热,换热能力强,大大提升了蓄能模块充冷/充热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移动空调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移动空调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小型空调器,将制冷系统与送排风系统紧凑地安装在一个箱体内,可以根据需要滑动底部的万向轮灵活摆放,能满足个性化的空调需求(参见CN203364278U)。传统移动空调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连接电源线和外排风管,可移动的范围有限;2.压缩机置于机体内,室内噪声污染大;3.需要通过排风风管向室外强制排风,造成室内冷量/热量的浪费,制冷/制热效果不及分体式空调;4.设备结构紧凑,换热器空间受限,设备能效较低。针对上述导致移动空调市场规模受限的不足之处,目前公开有一类基于蓄能技术的分体式无线移动空调机组(CN110285513A、CN110285514A),技术方案采用高效的蒸气压缩式空气源热泵为蓄能材料充能,充能系统的换热器设计不受空调末端限制,系统能效较传统移动空调大幅提升。但现有的充能系统设计都存在充能速度慢的问题,难以保证持续的制冷/制热需求:CN110285513A利用空气和蓄能材料模块对流换热,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小,即使采取增大风速、强化换热表面等措施,效果也有限;CN110285514A设计了一种插拔的接触式充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获取可长期持续使用的压紧装置,导致接触不严密,空气接触热阻很大,阻碍了向蓄能模块的充能。其次,上述两类系统均未设置有单独的除湿模块,充能站也不具备同时给蓄能模块充能和除湿模块再生的功能。其中,CN110285513A采用了整体式蓄能模块,同时承担制冷和除湿的作用,导致需要更低相变温度的蓄能材料,降低了充能能效。CN110285514A对蓄能模块采取了分块式设计,但仍未涉及除湿模块和蓄能模块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和分体式充能站两部分,分体式充能站采取外机和内机的分体式设计,外机采用高效的蒸汽压缩制冷剂循环,内机设置冷/热水槽,利用伸缩桁架方便地将蓄能模块浸没至水槽中以及取出,内机采用冷/热水和蓄能模块换热,换热能力强,大大提升了蓄能模块充冷/充热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中的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和分体式充能站;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包括分体式充能站外机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内机风机、可拆卸地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蓄能模块,内机风机鼓出的气流将蓄能模块中的热量/冷量带出;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外机包括依次换热式连接的第一空气流路、制冷剂循环流路和第一水流路;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内机包括换热式连接的第二空气流路和第二水流路,分体式充能站外机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连接时,第一水流路和第二水流路连接构成水路换热循环,通过第二水流路向所述的蓄能模块接触式充能。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冷剂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制冷剂-水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四通换向阀、压缩机、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节流阀;所述的四通换向阀的四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水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连通;通过四通换向阀的切换,实现分体式充能站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的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空气流路包括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的空气流道和分体式充能站外机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水流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水管、水泵、制冷剂-水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第二连接水管。进一步地,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还包括可拆卸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除湿模块;除湿模块用于对内机风机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水流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水盘管、三通阀、水槽;所述的水盘管与第二连接水管连接,所述的水槽与第一连接水管连接;所述的水槽用于放置蓄能模块,实现对蓄能模块的充能;所述的水盘管的一侧能够放置除湿模块,实现对除湿模块的再生;所述的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第一连接水管、水槽、水盘管连接;通过三通阀的切换,实现分体式充能站充能-除湿再生模式和除湿再生模式的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空气流路包括由支撑板、分体式充能站内机风机、顶板、水盘管和电加热片构成的闭式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片也可以由分体式充能站外机的制冷剂-空气换热器引入部分管路代替,视节能需求或便利性选用。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上固定有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升降的伸缩桁架,所述的伸缩桁架上悬挂有除湿模块和/或蓄能模块;所述的伸缩桁架有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伸缩桁架悬挂除湿模块时,伸缩桁架处于压缩状态;伸缩桁架悬挂蓄能模块时,伸缩桁架能够处于垂直方向上任意位置;蓄能模块充能完毕后由伸缩桁架抬升到除湿模块同一水平高度,借用除湿的热空气快速干燥表面残留的水渍。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湿模块为封装有固体吸附材料的过滤块体;所述的蓄能模块为封装有相变蓄能材料的金属外壳块体。进一步地,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上设有送风口、回风口和显示控制屏,所述的显示控制屏上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的送风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回风口处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PM2.5传感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分别与送风口、回风口和显示控制屏电连接。所述的显示控制屏上显示室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进一步地,可移动空调末端主要结构包括外壳,万向轮,滤芯保护壳及回风口,滤芯,除湿模块,蓄能模块,内机风机,蓄电池,显示控制屏和出风口。滤芯包含空气过滤器、活性炭、防霉除菌层等多层结构。除湿模块采用固体吸附材料,为多孔介质结构。蓄能模块采用相变蓄能材料,包括相变材料填充层、空气层和把手。蓄电池与内机风机、显示控制屏、万向轮的电机连接。可移动空调末端外壳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外壳上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可移动空调末端外壳上设置有前门,打开后方便放入/取出除湿模块和蓄能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用于分体式充能站内机的水路控制。当分体式充能站内机同时用于充能和除湿再生时,三通阀中水盘管流路和水槽流路联通。当分体式充能站内机只用于除湿再生时,三通阀中水盘管流路直接和第一连接水管流路联通。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充能站内机的顶板上固定有可在垂直方向上升降的伸缩桁架,伸缩桁架上悬挂有除湿模块和/或蓄能模块。伸缩桁架有伸展和压缩多种状态,伸缩桁架悬挂除湿模块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伸缩桁架悬挂蓄能模块时可处于垂直方向上任意位置,用于将蓄能模块放置到水槽中充能以及充能完毕后取出。分体式充能站内机中预留足够空间用于蓄能模块在垂直方向的升降。蓄能模块充能完毕后由伸缩桁架抬升到除湿模块同一水平高度,借用除湿的热空气快速干燥表面残留的水渍。水槽中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0)和分体式充能站;/n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包括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n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0)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内机风机(11)、可拆卸地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蓄能模块(10),内机风机(11)鼓出的气流将蓄能模块(10)中的热量/冷量带出;/n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包括依次换热式连接的第一空气流路、制冷剂循环流路和第一水流路;/n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包括换热式连接的第二空气流路和第二水流路,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连接时,第一水流路和第二水流路连接构成水路换热循环,通过第二水流路向所述的蓄能模块(10)接触式充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0)和分体式充能站;
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包括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
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0)包括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内机风机(11)、可拆卸地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蓄能模块(10),内机风机(11)鼓出的气流将蓄能模块(10)中的热量/冷量带出;
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包括依次换热式连接的第一空气流路、制冷剂循环流路和第一水流路;
所述的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包括换热式连接的第二空气流路和第二水流路,分体式充能站外机(20)和分体式充能站内机(40)连接时,第一水流路和第二水流路连接构成水路换热循环,通过第二水流路向所述的蓄能模块(10)接触式充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剂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
制冷剂-水换热器(24)的第一换热通道、四通换向阀(27)、压缩机(29)、制冷剂-空气换热器(32)的制冷剂流道、节流阀(51);
所述的四通换向阀(27)的四个接口分别与压缩机(29)的吸气口、压缩机(29)的排气口、制冷剂-空气换热器(32)的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水换热器(24)的第一换热通道连通;
通过四通换向阀(27)的切换,实现分体式充能站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空气流路包括制冷剂-空气换热器(32)的空气流道和分体式充能站外机风机(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流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
第一连接水管(21)、水泵(22)、制冷剂-水换热器(24)的第二换热通道、第二连接水管(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接触式充能的无线移动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空调末端(0)还包括可拆卸设于可移动空调末端壳体内部的除湿模块(9);
除湿模块(9)用于对内机风机(11)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接触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家豪曹祥杨佳亮张春路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